天津:“引”“育”人才的港灣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天津市南開區一條不寬的路旁,一座不顯眼的建築上掛牌: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所)。剛滿36歲的黃鵬羽是這裏的副所長。
黃鵬羽生在湖南,在上海求學,長著一張娃娃臉。28歲博士一畢業(ye) ,他就在上海科技大學組建實驗室,並成為(wei) 博士生導師。
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製造業(ye) 立市,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是天津打造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點產(chan) 業(ye) 之一。
天津明確的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布局讓黃鵬羽看到了更大的舞台,2020年11月,他離開上海來到天津,追逐自己的夢想。
“海河英才”聚人才
天津在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基地三區”,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這一切需要更多人才。
2018年,馬卓作別了生活多年的長沙,初次來到天津,投身國產(chan) CPU自主研發一線。
碰巧,2018年,“海河英才”行動計劃重磅發布,放寬對學曆型人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ye) 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引進落戶條件。這讓包括馬卓在內(nei) 的一批青年人才堅定了留下來的念頭。同年,他成了首批通過“海河英才”落戶天津的科技人才之一。
芯片是信息產(chan) 業(ye) 的“心髒”,其研發難度極大,對於(yu) 集成電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馬卓等一批集成電路科研人才的日夜攻關(guan) 下,飛騰嵌入式研發團隊陸續成功研製了FT-1500A係列、FT-2000/4、D2000、X100套片等近10款芯片產(chan) 品,產(chan) 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芯“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chan) 品”等獎勵,馬卓所帶領的飛騰嵌入式CPU研發團隊也在2020年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榮譽稱號。
“我切實地感受到政府從(cong) 工作、生活、創新創業(ye) 等各方麵為(wei) 我們(men) 提供的便利,很多同事先後通過‘海河英才’來到天津,我們(men) 的研發隊伍也越來越龐大。”馬卓說。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2.8萬(wan) 人,平均年齡32歲,大學本科以上學曆人員占70.6%,天津人才創新活力和城市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
2021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人才引領戰略加快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打造“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升級版,引才政策更開放,育才舉(ju) 措更精準,用才機製更靈活,服務保障更貼心。
在天津信創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的優(you) 質環境和人才扶持政策下,科技研發“國家隊”紛至遝來。馬卓也成長為(wei) “飛騰”係列微處理器的核心設計骨幹,為(wei) “飛騰”係列微處理器芯片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添磚加瓦。
天津掌握人才引育實際需求,編製海河實驗室《工作指引》,實行引智育才政策“清單化”供給。截至目前,僅(jin) 5家海河實驗室就吸引集聚了38位兩(liang) 院院士、97名國家傑出青年和長江學者。
搭平台 建產(chan) 業(ye) 留人才
黃鵬羽的辦公室窗台擺滿了綠植,茶幾上的玻璃器皿裏也遊著魚,他笑著說:“生命科學的科研人員都喜歡生命,除了細胞,我們(men) 也愛小動物和花花草草。”
一年多的時間,黃鵬羽帶領5名科研人員組建了工程所的生物人工器官與(yu) 再生醫學中心團隊,成立了人工器官與(yu) 再生醫學中心,主要開展工程化細胞的相關(guan) 工業(ye) 技術和再生醫學應用,以及生物3D打印人工器官的構建研究。短短的時間,已經取得了幾項重大突破。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向華是把黃鵬羽引到天津來的“伯樂(le) ”,他介紹:“人才是科研創新最根本的原動力。我們(men) 充分利用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平台優(you) 勢,給真正的人才搭好團隊,不僅(jin) 讓人才能落地生根,還要讓人才能落地深耕。黃鵬羽願意離開上海來到天津,就是看中了工程所國家級科研機構的平台為(wei) 他組建的團隊,讓他有條件實現他的創新規劃和理想。”
除了工程所的平台,天津在生物製藥產(chan) 業(ye) 的布局也給了黃鵬羽更大的信心。他笑著告訴記者:“我到天津來以後,又‘挖’到了幾個(ge) 好苗子,一個(ge) 清華大學畢業(ye) 的博士生,一個(ge) 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一個(ge)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科研人員,還有一個(ge) 日本京都大學的博士。天津的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對人才很有吸引力。”
的確,沒有產(chan) 業(ye) 的聚集,就沒有人才的聚集。
天津藥物研究院、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研發平台正在落地運營。天津生物醫藥領域目前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ge) 、重點實驗室4個(ge) 、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ge) 、企業(ye) 技術中心6個(ge) 、部委級重點實驗室15個(ge) 。
2020年9月以來,以優(you) 化人才創新創業(ye) 生態為(wei) 突破口,天津在全國率先組建了十大產(chan) 業(ye) 人才創新創業(ye) 聯盟,對人才和項目“虹吸效應”加速顯現。
以產(chan) 業(ye) 攬才,天津圍繞12條產(chan) 業(ye) 鏈,加快集聚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天津新引進的人才都與(yu) 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緊密相關(guan) 。”天津市人社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通過“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引進的人才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25.8%。人才引進模式也由過去“單純引進”轉為(wei) “帶土移植”,就是引進一個(ge) 人才、帶進一個(ge) 團隊、促進一個(ge) 產(chan) 業(ye) ,形成人才與(yu) 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天津實施科技人才計劃,加快高層次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選拔,健全青年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錨定需求精心育才按下“快進鍵”。累計選拔政府特殊津貼專(zhuan) 家5006名、百千萬(wan) 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55名、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zhuan) 家240名。圍繞重點學科、重點產(chan) 業(ye) 鏈和人才聯盟,設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7個(ge) 、工作站277個(ge) ,儲(chu) 備後備人才1萬(wan) 餘(yu) 名。
【2012】
●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9000億(yi) 元,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6.6萬(wan) 元。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3363件。
●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156億(yi) 美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wan)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萬(wan) 元。
【2021】
●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5萬(wan) 億(yi) 元,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1.3萬(wan) 元。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7376件。
●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325億(yi) 美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1萬(wan)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