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你的名字為何閃著光
【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青年就業(ye) 技術工人】
技術工人,你的名字為(wei) 何閃著光
——胸懷工業(ye) 強國之誌的青年技術工人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殷澤昊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用手把土樣和水混在一起,我怕做不好。”
“會(hui) 和麵麽(me) ?”
“會(hui) !”
“會(hui) 和麵就行。你把土樣想象成麵團!”
中鐵十七局安慶項目中心試驗室裏,新來的試驗員正在向前輩請教如何做土工擊實試驗。
實際上,這位“新人”試驗員來頭可不一般,她是已在中鐵十七局工作13年、人稱“鋼軌女神探”的關(guan) 改玉。這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最美職工”等諸多榮譽稱號加身的 “老員工”緣何成了“新人”?
時間回到2021年年底,那時的關(guan) 改玉已是全國鐵路探傷(shang) 領域的資深人員。就在此時,她作出一個(ge) 讓所有人深感意外的決(jue) 定——調換崗位,去做一名試驗員!她的內(nei) 心篤定,“不為(wei) 別的,就為(wei) 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全麵發展”。在公司的支持下,關(guan) 改玉如願開始了在試驗室的工作。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yi) 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基數雖大,但高技能人才、複合型技能人才用工缺口依然較大。”河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校長薛曉萍分析道。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進入新的曆史時期。
5年來,技術工人隊伍中湧現出一大批青年佼佼者,他們(men) 鍛造自己、百煉成鋼的故事鼓舞著身邊的人。“技術工人”這個(ge) 稱謂曾被前輩們(men) 賦予鑽研、敬業(ye) 、精益求精的精神,而這群年輕人給這個(ge) 稱謂帶來了不一樣的內(nei) 涵,包括眼界、勇氣和永不停歇的科學探索。
1.不斷走出舒適圈,拓展職業(ye) 生涯無限可能
“讓人想不到”的事,在關(guan) 改玉的職業(ye) 生涯裏,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這位鐵路探傷(shang) 的行家裏手,她的職業(ye) 起點,竟然是一名“坐辦公室的”。
2009年,關(guan) 改玉來到中鐵十七局集團鋪架分公司,成為(wei) 海東(dong) 項目綜合辦公室的一員,主要負責協助項目綜合管理和宣傳(chuan) 工作。項目剛剛成立,各個(ge) 崗位都缺人,尤其缺鐵路探傷(shang) 工。關(guan) 改玉主動請纓,參加探傷(shang) 培訓。
“女孩做探傷(shang) 不合適吧?”“背著重裝備走這麽(me) 多路,身體(ti) 吃得消嗎?”“坐辦公室,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圖什麽(me) 啊……”
麵對雜音,關(guan) 改玉沒有多想,心無旁騖,專(zhuan) 注技能學習(xi) 。最終,她以優(you) 異的成績,成為(wei) 十七局首批獲得國家資格認證的探傷(shang) 工,也是分公司唯一的女探傷(shang) 工。
誰說女子不如男?關(guan) 改玉用實踐證明,女孩一樣能做好探傷(shang) 工作。12年鐵路探傷(shang) 生涯,關(guan) 改玉徒步探傷(shang) 近2000公裏,嚴(yan) 寒酷暑,風雨無阻。
而今,從(cong) “老師傅”變為(wei) 一名“新人”,關(guan) 改玉仍虛心學習(xi) 、工作積極主動。從(cong) 資料編纂到工地試驗,她活躍在試驗室各項工作中。從(cong) 文員轉變成“鋼軌神探”,再轉變為(wei) 試驗室新人,關(guan) 改玉把一次次轉型的成功,歸功於(yu) 自己敢於(yu) 挑戰自我、樂(le) 於(yu) 提升的精神,也感恩公司對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自《方案》實施以來,全國各地企業(ye) 都結合自身實際,推出各項針對技術工人職業(ye) 成長的政策製度,鼓勵工人向綜合性技能人才方向發展。”薛曉萍認為(wei) ,加快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hui) 崇尚技能、人人學習(xi) 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hui) 逐漸成為(wei) 共識,關(guan) 改玉的同行們(men) 迎來了更好的機遇、更高的平台。
麵對新崗位,關(guan) 改玉充滿信心:“這是一項新挑戰,但我很享受這個(ge) 挑戰自我的過程。”
2.學習(xi) 型的技術工人才能走得更遠
一張中級維修電工證書(shu) 有什麽(me) 用?這對於(yu) 很多汽修技術工人來說“無關(guan) 痛癢”。
但對於(yu)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高級技師陳行行來說,他學生時代考取的這張電工證,影響了他一生的職業(ye) 發展。
2005年,陳行行在山東(dong) 省機電學校學習(xi) 的第二年,無意中在教學樓的小黑板上發現了中級維修電工培訓考證的報名通知。這條通知麵向的是電氣專(zhuan) 業(ye) 的學生,而非陳行行所在的汽修專(zhuan) 業(ye) 。抱著“藝多不壓身”的想法,他報名參加了培訓。
陳行行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時間加緊學習(xi) ,最終考取了中級維修電工證書(shu) 。許多同學對他拿到這個(ge) 證書(shu) 不屑一顧,“考到了又有什麽(me) 用呢”。可誰都沒有預料到,短短一年後,現實就讓了質疑他考證無用的人大跌眼鏡。
陳行行在課業(ye) 學習(xi) 上格外努力,兩(liang) 年就完成了三年所有課程,他想提前進入山東(dong) 技師學院學習(xi) 。可學校招生辦的老師給了他否定的答複:他既沒有參加高考,也沒有中專(zhuan) 畢業(ye) ,不具備報考資格。
就在一籌莫展時,他腦海中突然閃過那張電工證。“我有證啊,我是中級工啊!我趕緊給招生老師打電話,他說中級工就有資格報考了。那幾天我高興(xing) 得都睡不著覺。”陳行行講起當時的情形依然激動。後來他順利通過考試,進入山東(dong) 技師學院深造。
這次經曆,讓陳行行深刻意識到不斷學習(xi) 的重要性。“‘不斷學習(xi) ’,一個(ge) 多麽(me) 普通、盡人皆知的道理啊,可又有誰把這幾個(ge) 字真正做到。”他在成長之路上逐漸體(ti) 會(hui) 到,“隻有不停學習(xi) ,才能永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會(hui) 學習(xi) 的技術人才,才能走得更快、更穩、更遠。”
2011年,陳行行進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工作。在研究所前輩的求知精神和濃厚學習(xi) 氛圍的感染下,陳行行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hui) 學習(xi) 新技能、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充實自己。
技師、高級技師、特聘高級技師——不到6年,陳行行“攀登”到很多人終其一生達不到的頂峰。2018年,年僅(jin) 28歲的陳行行被評為(wei)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從(cong) 學生時代開始,他“開掛”的人生看似一路“飛奔”,實則一步一個(ge) 腳印。陳行行大國工匠之路的奧秘其實就是樸實的兩(liang) 個(ge) 字:學習(xi) 。
3.蠻幹不如巧幹,事半功倍的秘訣在於(yu) 探索
去年11月的一個(ge) 清晨,在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83廠的車間會(hui) 議室裏,胡興(xing) 盛正和創客團隊在晨會(hui) 上討論最近氣密性檢測裝置改進的項目進度。
“就差這一步了,氣管接頭怎麽(me) 總是密封不嚴(yan) 呢?”項目的進度一直很順利,可就在即將完成改裝時,卡在最後這一個(ge) 環節。
“散會(hui) 吧。”良久的沉默後,大家回到各自崗位。可胡興(xing) 盛卻沒有停止尋找解決(jue) 方案。
20歲出頭的胡興(xing) 盛是科工二院283廠創客團隊的骨幹成員,也是工廠的“創新小能手”。一參加工作,愛觀察、愛思考的他就加入了負責攻關(guan) 技術創新的創客團隊。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隊伍,專(zhuan) 門解決(jue) 生產(chan) 上“積弊已久,卻習(xi) 以為(wei) 常”的問題。
一日,他無意中聽到工友們(men) 談論工件氣密性檢測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聽者有心,胡興(xing) 盛立刻上報,改進氣密性檢測裝置隨即提上工作日程。
“年輕人聚在一起的優(you) 勢就是‘腦洞大’,想法多。”胡興(xing) 盛和團隊成員紛紛建言獻策,他們(men) 決(jue) 定把數字化等技術運用在這一工序當中,提高檢測效率。
說幹就幹。幾經嚐試,團隊最終確定使用機加工平麵檢測工件,並用數控機床保證平麵度。
就剩氣管接頭的問題了。胡興(xing) 盛在車間的“設備叢(cong) 林”裏踱步,大腦飛速運轉。猛然間,他發現眼前一台設備的管道接頭竟和檢測裝置的有些相似。他趕緊走上前去仔細觀察,認定這個(ge) 接頭就能成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可團隊成員無人知曉這個(ge) 接頭叫什麽(me) 。費了一番周折,遍尋網絡,他們(men) 終於(yu) 買(mai) 到了這個(ge) 學名叫“快擰PC接頭”。氣管接頭問題,隨之迎刃而解。
從(cong) 此,工件氣密性檢測這道工序“手動單件檢測”的低效狀態成為(wei) 曆史,他和團隊研發的氣密性檢測裝置實現了工件大批量同步檢測,測試效率提升300%。
胡興(xing) 盛認為(wei) ,年輕人獲取信息的能力強、思維活躍,又在學校裏接受了較為(wei) 係統和現代化的技能培訓。作為(wei) 青年技術工人,理應發揮自身長處,大膽創新,把自己的所見所學運用到生產(chan) 場景中。
“我很自豪我是一名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也可以像奧運冠軍(jun) 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裏創造價(jia) 值,發光發熱。”胡興(xing) 盛說。
(本期選題支持:任歡 王美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