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化評析】釋放黃河文化展示的博物館“合力量”

發布時間:2022-07-25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彭 蛟(武漢大學萬(wan) 林藝術博物館館長助理)

  近日,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家層麵首次將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作為(wei) 規劃對象。在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陸續推進的背景下,《規劃》的製定將為(wei) 保護、研究、利用、傳(chuan) 承黃河文化提供引領和保障,推動文物資源更好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動力。其中,充分發揮博物館理念、場所和技術優(you) 勢,將為(wei) “保護黃河、展示黃河”貢獻重要力量。

  推進黃河文物保護展示主題的內(nei) 涵整合。主題展示、“講故事”是博物館展示的基本形式。文化遺產(chan) 整體(ti) 保護觀、黃河線性文化遺產(chan) 特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要,都要求對黃河文化的內(nei) 涵進行整合與(yu) 展示,講好黃河文化故事。一是以博物館體(ti) 係的完善促進整合。截至2021年,我國6183家已備案博物館中,名稱中含“黃河”的有14家,均未定級,其中12家為(wei) 行業(ye) 和非國有博物館。除了在建的黃河國家博物館和部分考古遺址博物館外,國家和省級層麵黃河文化專(zhuan) 題館、特色館還較為(wei) 缺乏,符合黃河文化整體(ti) 展示要求的博物館體(ti) 係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以核心價(jia) 值的對接展示促進整合。黃河流域涉及9省區,可分為(wei) 河湟、關(guan) 中、三晉、河洛、齊魯等文化圈,文化價(jia) 值可分為(wei) “人類發源”“文明曆程”“生產(chan) 生活”“水利遺產(chan) ”“水陸交通”“藝術薈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觀”“革命傳(chuan) 統”等9個(ge) 方麵。後續建設中,在規劃引領的同時,還應積極發揮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等平台的作用,統籌謀劃展示內(nei) 容,發揮各地、各館特色優(you) 勢,深入對接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

  推進黃河文物保護展示場所的時空綴合。物、空間、人三者關(guan) 係的處理是博物館展示的基礎,《規劃》將進一步推進文物保護從(cong) 資源管理向空間管理提升。在展示空間的謀劃中既要考慮曆史文化背景,又要兼顧社會(hui) 經濟和自然空間。一是盤活存量。近年來,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取得一定成績,展示利用成為(wei) 重點。《規劃》鼓勵利用文物建築建設專(zhuan) 題性黃河文化博物館,依托古村古鎮、名人故居、會(hui) 館商號、革命文物、工業(ye) 遺產(chan) 現有場館改造,建設黃河文化專(zhuan) 題展廳,在“保下來”的基礎上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二是做好增量。考古遺址博物館、石窟寺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展示等陸續出現的新展示空間,兼具文化、休閑與(yu) 娛樂(le) 的多重屬性,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其展示內(nei) 容、形式、參觀感受與(yu) 傳(chuan) 統博物館不同,在具體(ti) 的實施環節,應該區別對待。在一些發展成熟的自然景區,還可通過改擴建等方式,增加黃河文化展示區域。這一方麵可增加景區的文化內(nei) 涵,另一方麵也能降低新建博物館後續運營成本。

  推進黃河文物保護展示利用的多維融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早已“出圈”,展現出與(yu) 各領域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不過對文物內(nei) 涵有效展示仍是其根本。一是以優(you) 化展示為(wei) 落腳點,拉動上遊的資源普查、文物保護、文化基因解碼和展示創意創作等相關(guan) 模塊流程。可通過設立重大考古項目展示利用轉化專(zhuan) 項,推動展示利用與(yu) 發掘研究同步。統籌黃河流域在建展示利用項目,設立黃河文化精品展示專(zhuan) 項,鼓勵展覽展示創新。二是以優(you) 質展示為(wei) 基礎,擴展線上線下衍生的無限可能性。除了《規劃》提到的建立數字展示平台、全媒體(ti) 傳(chuan) 播矩陣等措施,近年在研學、影視、真人秀、網絡遊戲、密室逃脫、劇本殺、數字藏品、元宇宙等各領域都出現了文物的身影。在私人定製流行的當下,麵向小眾(zhong) 的利用方式往往能與(yu) 市場深入接軌,為(wei) 博物館的運行“造血”。綜合運用多種形式,或將能真正實現全時段、分眾(zhong) 化、多視角、沉浸式詮釋和傳(chuan) 播黃河文化的內(nei) 涵、精神實質和時代價(jia) 值。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