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我國製造業發展實現曆史性跨越

發布時間:2022-07-27 09: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 坤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當前我國製造業(ye) 發展態勢如何?在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強鏈補鏈固鏈穩鏈等方麵,我國將采取哪些措施?7月26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圍繞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回應。

  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如今,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產(chan) 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wei)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邁上新台階,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十年來,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12年的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王偉(wei) 說,按照國民經濟統計分類,我國製造業(ye) 有31個(ge) 大類、179個(ge) 中類和609個(ge) 小類,是全球產(chan) 業(ye) 門類最齊全、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整的製造業(ye) 。

  “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具有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王偉(wei) 說,十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機電產(chan) 品、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wan) 億(yi) 元、3.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wan) 億(yi) 元、6.3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中間品貿易在全球占比達到20%左右。

  此外,王偉(wei) 表示,我國製造業(ye) 供給體(ti) 係質量大幅提升,製造業(ye) 生產(chan) 模式發生深刻變革,製造業(ye) 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個(ge) 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等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500強營業(ye) 收入從(cong) 2012年的21.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40.24萬(wan) 億(yi) 元,有58家製造業(ye) 企業(ye) 進入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27家。

  “中國製造”加快邁向“中國創造”

  “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鬥”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業(ye) 不斷攀上新的高度。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努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十年來,從(cong) 基礎材料、基礎軟硬件到重大裝備、重大工程,我國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逐步增強,載人航天、高鐵裝備、北鬥導航等一批標誌性成果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等為(wei) 代表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日益加快,“並跑”“領跑”領域加速湧現,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邁上新台階,引領中國製造業(ye) 發展實現曆史性跨越。

  任愛光表示,在推動製造業(ye) 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我國特別注重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聚焦產(chan) 業(ye) 鏈薄弱環節,以需求為(wei) 導向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技術難題;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支持行業(ye) 骨幹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ye) 聚集,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強化創新體(ti) 係建設,初步構建了多層次、網絡化的製造業(ye) 創新體(ti) 係;強化環境改善提升,推動降低企業(ye) 負擔,激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從(cong) 創新投入看,我國製造業(ye) 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達10.3%,570多家工業(ye) 企業(ye) 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從(cong) 創新體(ti) 係看,我國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ge) 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

  “我們(men) 將體(ti) 係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創新能力,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完善製造業(ye) 創新網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應用,做大做強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新的優(you) 勢製造能力。”任愛光說。

  產(chan) 業(ye) 鏈總體(ti) 保持安全穩定運轉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介紹,近年來,我國聚焦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斷點”“堵點”“卡點”,紮實推進製造業(ye) 強鏈補鏈,加快“卡脖子”技術產(chan) 品突破;加強監測調度,強化物流等要素保障,促進重點產(chan) 業(ye) 鏈快速複工複產(chan) ;加強供需對接,穩定大宗商品、關(guan) 鍵零部件價(jia) 格,保障重點物資供應。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總體(ti) 保持安全穩定運轉。”姚珺說,上半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6%,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得到提升。

  姚珺表示,今後將強化產(chan) 業(ye) 鏈協同創新,鼓勵產(chan) 業(ye) 鏈龍頭企業(ye) 組建創新聯合體(ti) ,以應用帶創新,以創新促應用,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和產(chan) 品。提升產(chan) 業(ye) 鏈核心競爭(zheng) 力,實施好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工程,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構建產(chan) 業(ye) 鏈融合生態,鼓勵產(chan) 業(ye) 鏈龍頭骨幹企業(ye) 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ye) 緊密協作、融通發展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促進產(chan) 業(ye) 鏈國際合作,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優(you) 化政策和市場環境,做好製造業(ye) 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工作。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王文遠認為(wei) ,當前,我國製造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王偉(wei) 表示,今後將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加快製造業(ye) 提質增效升級,紮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不斷夯實實體(ti) 經濟根基。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