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籃球隊:逝者永生,愛在延續
新華社長沙7月28日電 一個(ge) 人的籃球隊:逝者永生,愛在延續
新華社記者帥才、黃凱瑩、姚羽
2017年4月27日,熱愛籃球的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6歲。突如其來的噩耗令其父母悲痛欲絕。在兒(er) 子生命最後一刻,他們(men) 決(jue) 定捐獻出兒(er) 子的器官,葉沙的心髒、肺髒、肝髒、兩(liang) 個(ge) 腎髒和一對眼角膜,捐獻給了7個(ge) 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men) 重獲新生……
最近,“一個(ge) 人的球隊”中的成員周斌不幸去世,臨(lin) 終前,他也選擇捐獻眼角膜,將大愛延續下去。
“一個(ge) 人的籃球隊”
“葉沙的夢想是成為(wei) 一名醫生,拯救生命。我要幫兒(er) 子實現夢想。”葉沙爸爸說。
於(yu) 是,葉沙的爸爸媽媽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孟風雨見麵,並簽署了人體(ti) 器官捐獻文件。器官捐獻的“雙盲”原則讓受捐者們(men) 不能同葉沙的父母聯係,但他們(men) 設法了解到了一些捐獻者的事情,如葉沙喜歡打籃球。為(wei) 了延續葉沙的籃球夢,受捐者劉福、顏晶、黃山、胡偉(wei) 、周斌決(jue) 定讓葉沙以另一種方式“留在”這個(ge) 世間。於(yu) 是,他們(men) 組成了一支籃球隊,取名為(wei) “葉沙”。
在2019年的WCBA全明星正賽上,一支名叫“葉沙”的業(ye) 餘(yu) 球隊獲得了兩(liang) 分鍾比賽時間。五位球員,三位大叔、一位小夥(huo) 和一位女孩,他們(men) 說,他們(men) 隻是一個(ge) 人——“葉沙”。
當比賽進入中場休息時,五位穿著紅色隊服的葉沙隊球員進入賽場,他們(men) 的球服上印有編號和所接受器官的圖案。根據器官捐獻的“雙盲原則”,捐獻者家庭和受捐者不能互相知曉對方信息。這樣做既是防止器官買(mai) 賣,也是為(wei) 避免雙方受到壓力或者騷擾。所以這五位受捐者用的是化名。
“我是葉沙,葉沙的肺。”劉福說。
“我是葉沙,葉沙的眼睛。”顏晶說。
“我是葉沙,葉沙的眼睛。”黃山說。
“我是葉沙,葉沙的腎。”胡偉(wei) 說。
“我是葉沙,葉沙的肝。我們(men) 就是葉沙,我們(men) 是一個(ge) 人。”周斌說。
看到“一個(ge) 人的籃球隊”的比賽,葉沙爸爸說“非常安慰”,自從(cong) 兒(er) 子去世以後,他的淚點變得很低,常常陷入思念中。“當我看到他們(men) 在球場上奔跑時,我的兒(er) 子似乎還在身邊。看到葉沙拯救的生命,我感到高興(xing) 。”葉沙爸爸說。
大愛延續
“我希望葉沙幫助的人都好。”這是葉沙爸爸和媽媽樸素的心願。而葉沙爸爸媽媽的善舉(ju) 也深深影響到受捐者。
周斌於(yu) 2017年4月27日完成了肝髒移植手術,後來一直努力康複。“我會(hui) 好好照顧‘葉沙’的肝。隻要我能幫助別人,將來我也願意捐獻我所有的器官。”周斌說。
2018年。周斌完成了人體(ti) 器官捐獻誌願登記,成為(wei) 一名人體(ti) 器官捐獻登記誌願者。他的家人對此非常支持,因為(wei) 他們(men) 對等待器官移植的不易與(yu) 煎熬深有體(ti) 會(hui) 。
從(cong) 器官移植的受捐者到人體(ti) 器官捐獻登記誌願者,周斌曾說:“是葉沙救了我,使我的生命得到了延續,我想身後把我所有的器官都捐出來,如果醫學上能用到,就用在醫學上,如果眼角膜能夠給需要眼角膜的患者,就給他們(men) 用!”
和病魔抗爭(zheng) 的路上,周斌沒有妥協過。然而讓人惋惜的是,2021年4月,周斌出現頻繁的身體(ti) 疲乏感,後來到醫院檢查發現肝癌複發,盡管他頑強地與(yu) 病魔抗爭(zheng) ,但由於(yu) 病情太重,周斌於(yu) 2022年6月13日不幸離世。
按照周斌的遺願,家人簽署了《人體(ti) 器官捐獻親(qin) 屬確認登記表》。桂林市紅十字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唐小榮說,根據周彬的遺願,他的兩(liang) 枚眼角膜已經成功移植給兩(liang) 名眼疾患者,讓他們(men) 重見光明。
溫暖人間
“逝者永生,愛一直在延續。葉沙和周斌與(yu) 死神抗爭(zheng) 過,也傳(chuan) 遞了大愛,他們(men) 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孟風雨說。
如今,葉沙媽媽在社區和鄰居的支持下,開了一家規模不大卻十分溫暖的烘焙店,她會(hui) 做燒賣、粽子、包點,這些是兒(er) 子喜歡的味道。
每天早上,葉沙媽媽都會(hui) 在小廚房裏忙碌起來,她最喜歡做的是一個(ge) 個(ge) 小巧的燒賣。她說:“兒(er) 子小時候,我經常給他包燒賣吃,他也會(hui) 包。以前包給兒(er) 子吃,現在包給街坊鄰裏吃。”
為(wei) 了幫助葉沙爸爸媽媽,鄰居們(men) 組成了誌願者隊伍,每天陪著葉沙媽媽做香噴噴的包點。家裏人來人往,葉沙媽媽的廚房裏熱氣騰騰,她感覺“家又像家了”。
“他們(men) 一家人的愛心感染了我們(men) ,我們(men) 也要用溫暖和愛包圍他們(men) 。”葉媽媽的朋友王宏霞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