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融合喜劇更易出爆款嗎
作者:鍾菡
《外太空的莫紮特》《獨行月球》《衝(chong) 出地球》《明日戰記》……這個(ge) 暑期,五六部科幻電影集中上映,看起來“神仙打架”頗為(wei) 熱鬧,但市場直到《獨行月球》上映才開始轉暖。作為(wei) 開心麻花的首部科幻喜劇,據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截至8月2日16時35分46秒,《獨行月球》票房已破12億(yi) 元,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科幻片單日票房紀錄、中國影史國產(chan) 片首映日場次紀錄等多項紀錄。在該片上映前,業(ye) 內(nei) 預測票房超過50億(yi) 元。
有學者指出,純科幻片的電影票房往往並不高,需要用跨類型的方式尋找更多觀眾(zhong) 群。對國產(chan) 電影而言,科幻融合喜劇類型更易出爆款嗎?
“宇宙探索”不敵“二舅”?
有人這樣形容,《流浪地球》開啟了宇宙探索的大門,此後的一大批科幻電影希望能夠帶領觀眾(zhong) 繼續“航行”。然而,能走通這條航線的影片並不多,觀眾(zhong) 甚至未必想登上這艘飛船。打出二維科幻動畫旗號的《衝(chong) 出地球》上映後觀者寥寥,票房反而不如講述西北農(nong) 村故事的文藝片《隱入塵煙》。上海一家影院經理分析,動畫類型原本受眾(zhong) 麵就小,《隱入塵煙》符合現代都市人回歸田園的渴望,“和最近火的‘二舅’短視頻差不多”。
今年暑期檔有5部含科幻元素的影片上映,除了科幻喜劇《獨行月球》,還有科幻冒險《侏羅紀世界3》、科幻動作《明日戰記》,以及兩(liang) 部科幻動畫《衝(chong) 出地球》《開心超人之英雄的心》。此外,電影《外太空的莫紮特》在啟動之初曾打出“科幻喜劇”旗號,但上映後把標簽改為(wei) “家庭奇幻喜劇”。目前,該片票房剛破2億(yi) 元,豆瓣評分4.7分,遠不及預期。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hui) 會(hui) 員、編劇王策分析,《外太空的莫紮特》的失利更多源於(yu) 內(nei) 容自身,和夠不夠“科幻”並無太大關(guan) 係。王策介紹,科幻電影意味著高成本和高風險,隻有科幻一種元素的“純科幻片”很少,且票房不高。很多好萊塢的所謂“科幻電影”,如《星際穿越》《星球大戰》《沙丘》等片實際上是以災難、戰爭(zheng) 或冒險為(wei) 主類型。純正的科幻片如《2001太空漫遊》《湮滅》等,核心主題是科技發展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思考。
很多影片縱然將故事背景放到外太空,主要講述的仍是人類麵對災難、戰爭(zheng) 時的個(ge) 人英雄主義(yi) 。被譽為(wei) 國產(chan) 科幻片裏程碑的《流浪地球》,同樣不是純科幻片,它更大的賣點是災難、冒險,這也是受國內(nei) 電影市場歡迎的類型。
“麻花”好賣功在喜劇
《獨行月球》講述了在2033年,為(wei) 抵禦小行星撞擊,人類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全員撤離月球時,維修工獨孤月被領隊馬藍星落下,開始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地生活……影片將冷色調的科幻與(yu) 暖色調的喜劇相融合,被觀眾(zhong) 稱為(wei) “喜劇片的特效,科幻大片的標準”。
燈塔專(zhuan) 業(ye) 版分析師陳晉介紹,《獨行月球》是今年暑期檔淘票票“想看”數最高的影片,映前“想看”數突破60萬(wan) ,熱度大幅領先其他影片,淘票票評分達9.5分,市場反響積極。
從(cong) 近年來國產(chan) 科幻片的票房成績來看,是否科幻+喜劇的標簽更容易出爆款?陳晉認為(wei) ,國產(chan) 科幻片是比較新穎的類型片,但數量不多,還無法判斷科幻+喜劇是否成為(wei) 比較成熟的複合類型,需要進一步觀察。
“對票房產(chan) 出而言,科幻+災難、科幻+戰爭(zheng) 、科幻+愛情都是不錯的類型結合。科幻+喜劇這種組合不多,我很期待《獨行月球》的最終票房表現。”王策認為(wei) ,從(cong) 內(nei) 核來看,《獨行月球》同樣不能算作科幻電影,可以說它90%屬於(yu) 喜劇片。科幻片對市場而言是冒險,喜劇片則是保障。
另一方麵,開心麻花此次在科幻片上並不含糊,全片95%的鏡頭涉及特效,還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以模擬月球表麵。觀眾(zhong) 林朵朵對影片中“追光航行”和“袋鼠拉車”的段落印象深刻,尤其獨孤月利用月球和地球自轉、公轉周期不同的特點反向追逐太陽光,在日落前到達目的地的做法刷新了她的知識庫,帶來新奇的視聽體(ti) 驗。
除了《獨行月球》,王策認為(wei) 科幻喜劇《瘋狂的外星人》也可以在中國科幻片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受製於(yu) 時代背景和審美門檻,使得這部電影被低估。
給好內(nei) 容多一些耐心
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ti) 》獲得雨果獎,帶動國內(nei) 科幻熱,眾(zhong) 多科幻小說被搶購版權,科幻題材電影備案也迎來爆發期。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wei) 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you) 秀電影作為(wei) 中心環節,被稱作“科幻十條”。之後,開心麻花《獨行月球》等科幻電影相繼啟動。
據燈塔專(zhuan) 業(ye) 版統計,2018年、2019年含科幻標簽的國產(chan) 片分別為(wei) 7部、8部,而2020年、2021年分別為(wei) 7部、10部。由於(yu) 科幻電影對國產(chan) 電影來說是一個(ge) 新類型,沒有相應的檔期對應,近年因疫情積壓了一定體(ti) 量的片子,而這段時間疫情相對穩定,眾(zhong) 多科幻電影就選擇在“空檔期”試一下運氣,造成這個(ge) 暑期檔科幻片紮堆。
不過,目前除了《獨行月球》,其餘(yu) 科幻片沒有引起足夠熱度。王策認為(wei) ,要發展國產(chan) 科幻電影,首先應多鼓勵科幻文學和科幻動漫、遊戲的創作,它們(men) 是電影改編的基礎。“荒地上需要有人耕耘,當科幻文化土壤足夠肥沃,才能孕育出更多優(you) 秀的科幻電影。”
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楊曉林認為(wei) ,如今大量科幻片都在反思科技異化問題以及過度工業(ye) 化帶來的生態危機等,這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不會(hui) 考慮的。隨著中國科技水平快速發展,誕生科幻題材的曆史條件已經成熟,在麵對未來科技給人類生存帶來挑戰這一共同話題時,中國人含有東(dong) 方智慧的矛盾解決(jue) 方式,讓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有望實現彎道超車。陳晉表示,內(nei) 容行業(ye) 有其特定生產(chan) 周期,我們(men) 可以給好內(nei) 容多一些耐心。(鍾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