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業資源高效循環(經濟新方位)
到2025年,力爭(zheng) 大宗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7%
讓工業(ye) 資源高效循環(經濟新方位)
本報記者 韓 鑫
開展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既有助於(yu) 推進工業(ye) 綠色低碳發展,也是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的重要內(nei) 容。
工信部等8部門今年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行業(ye) 發展的具體(ti) 目標和實現路徑,提出到2025年,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ye) 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強度下降,力爭(zheng) 大宗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
近年來,我國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如何?還應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企業(ye) 及專(zhuan) 家。
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產(chan) 品種類不斷豐(feng) 富
步入中國寶武太鋼集團太原生產(chan) 基地,成噸原料入高爐,滾滾鐵水煉成鋼,卻幾乎不見廢料。鋼企本是工業(ye) 固廢生產(chan) 大戶,如何實現“固廢不出廠”?
走近細看,答案浮現:煉鐵環節,從(cong) 高爐流出的鐵水經過篦渣器過濾,高爐渣直接導入水淬裝置,先冷卻粒化,再加工研磨生產(chan) 出可替代水泥的礦渣超細粉;進入煉鋼工序,產(chan) 生的鋼渣被運送到熱燜處理車間,經過熱燜、磁選,回收其中的金屬料,尾渣用於(yu) 生產(chan) 鋼渣超細粉、路基材料等。
“鋼渣和高爐渣是鋼鐵生產(chan) 過程中的主要固廢,太鋼每年產(chan) 生約500萬(wan) 噸。”太鋼集團能源環保部副部長謝海運介紹,通過開展綜合利用,成功“變廢為(wei) 寶”。“進入超細粉熱銷季,超細粉的利潤率甚至高於(yu) 部分鋼材產(chan) 品,綜合利用真正變成了鋼廠的新增長點。”
“我國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大、堆存量多,綜合利用難度大。”工信部節能與(yu) 綜合利用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盡管如此,總體(ti) 看近年來我國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成效顯著——
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鋼渣超音速蒸汽粉磨、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生產(chan) 高強石膏、廢舊動力電池高值化利用等先進適用技術得到產(chan) 業(ye) 化應用和推廣。綜合利用產(chan) 品日益豐(feng) 富。以尾礦、廢石等為(wei) 原料生產(chan) 的砂石骨料、微晶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建築材料及再生金屬、再生塑料製品等綜合利用產(chan) 品種類越來越豐(feng) 富。據行業(ye) 估算,2020年我國大宗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量約為(wei) 20億(yi) 噸。
“工業(ye) 固廢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對其綜合利用意義(yi) 重大。”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副會(hui) 長李邊卓解釋,一方麵,磷石膏、鋼渣、尾礦等堆存量大,存在較大生態環境安全隱患,通過綜合利用消化存量,不僅(jin) 能有效緩解環境壓力,還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wei) 國家資源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麵,大宗工業(ye) 固廢可以替代天然礦產(chan) 資源用於(yu) 生產(chan) 建築材料、築路等,有效減少天然礦石開采、節能降碳效果顯著。
部分品類綜合利用率偏低,產(chan) 品市場銷路難以拓展
盡管我國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麵臨(lin) 一些問題。
從(cong) 技術端看,部分品類因技術受限導致綜合利用率偏低、利用方式產(chan) 生的附加值較低。
例如,磷化工企業(ye) 排放的磷石膏,如未經在線淨化除雜,其成分就較為(wei) 複雜,製成的石膏品質較低,難以實現規模化利用。再如,采礦業(ye) 產(chan) 生的尾礦,其綜合利用大多還停留在尾礦有價(jia) 元素提取,但該過程極易造成二次汙染,而且大多隻針對某單一元素進行提取,其他有價(jia) 元素仍留存在尾礦中。
“企業(ye) 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部分關(guan) 鍵技術尚未突破,是工業(ye) 固廢規模化利用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工信部節能與(yu) 綜合利用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對此,《實施方案》提出將瞄準薄弱環節和產(chan) 業(ye) 堵點,探索高效綜合利用技術,加大規模化利用技術裝備開發力度,加快規模化高效利用。
從(cong) 應用端看,一些工業(ye) 固廢利用產(chan) 品麵臨(lin) 銷路難題,有待進一步提升市場認可度。
李邊卓介紹,目前綜合利用途徑主要體(ti) 現在3個(ge) 方麵:一是替代天然礦產(chan) 資源生產(chan) 各類建築材料,二是用於(yu) 築路、礦坑回填等,三是用於(yu) 提取鐵、銅、鉛、鋅等各類有價(jia) 元素。
“用得了,更要賣得好,才可持續。”謝海運說,從(cong) 鋼鐵冶煉來看,存在兩(liang) 方麵應用難題:一是金屬等有價(jia) 元素盡可能返生產(chan) 利用,還存在技術製約因素,需要統籌考慮既有工序的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質量等;二是產(chan) 品市場銷路單靠企業(ye) 自身拓展難度大,提高其在建材等行業(ye) 的應用範圍,還需要配套政策引導予以支持。
瞄準複雜成分持續挖潛,完善激勵機製激發內(nei) 生動力
進一步提升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效率,應從(cong) 何處發力?
瞄準複雜成分持續挖潛。《實施方案》提出,將針對部分固廢成分複雜、有害物質含量多、性質不穩定等問題,分類施策,穩步提高綜合利用能力。
“目前磷石膏、鋼渣、赤泥、尾礦等利用率仍較低,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且存在較大的生態環境安全隱患。”李邊卓說,下一步對於(yu) 鋼鐵冶煉中產(chan) 生的鋼渣要分級分質利用,擴大鋼渣在低碳水泥等綠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應用;對於(yu) 赤泥,則要攻克赤泥改性分質利用、低成本脫堿等關(guan) 鍵技術,推進赤泥在陶粒、新型膠凝材料、裝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產(chan) 和選鐵等領域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
加大力量突破關(guan) 鍵技術。通過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合作等模式,不少行業(ye) 探索出提升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水平的新技術。寶武環科協助寶武集團鋼鐵生產(chan) 基地通過源頭減量、工藝改進等途徑,使固廢不出廠率從(cong) 77.8%提升至近100%。國網桐鄉(xiang) 供電公司與(yu) 景順環保能源公司攜手投產(chan) “汙泥+工業(ye) 固廢”發電項目,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汙泥的處置難題,每年還可減排超1.5萬(wan) 噸二氧化碳、50多噸二氧化硫。
完善激勵機製激發內(nei) 生動力。《實施方案》提出,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給予用地支持。同時,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和商業(ye) 可持續原則給予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多元化信貸支持。
推動工業(ye) 固廢高附加值利用,往往需要大量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投入,且資金回報周期較長,這就容易導致綜合利用的內(nei) 源動力不足。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期待各項配套支持舉(ju) 措盡快落地見效,助力產(chan) 業(ye) 發展邁向快車道。
“加快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既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也將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李邊卓說,綜合利用率新目標的實現,將有力助推我國在打造綠色工業(ye) 體(ti) 係進程中邁出關(guan) 鍵一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