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語”“文”教育:助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教育·這十年⑥)

發布時間:2022-08-08 10:2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世界文明史上,許多古老文明曾創造過自己的文字,漢字就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傑作。曆經數千年風雨,漢字體(ti) 係不斷發展演進,展現出勃勃生機。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發展主動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同時,“漢字熱”“漢語熱”人氣不減,也令中國語言文字的海外影響力得到提升。

  全國普通話

  普及率達80.72%

  這10年,中國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典範。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提出“全麵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xi) 和使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wei) 指出,黨(dang) 和國家對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視,將語言文字事業(ye) 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經過10年努力,普通話普及率增速喜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cong) 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參與(yu) 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和共享偉(wei) 大成果貢獻了力量。”周為(wei) 說。

  要滿足語言文字應用需求的基礎保障,離不開加強規範標準體(ti) 係建設。國家語委組織製修訂了31項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規範標準覆蓋領域不斷拓展。例如,2013年國務院頒布《通用規範漢字表》,首次在通用層麵明確“規範漢字”的範圍;《信息與(yu) 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拚寫(xie) 法》作為(wei) 一套國際標準,進一步提升了漢語拚音的國際影響和作用;發布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xie) 規範(英、日、俄文)係列國家標準,為(wei) 交通、旅遊、文化、體(ti) 育、餐飲等10多個(ge) 服務領域常用的公共服務信息提供規範譯文。

  2018年,《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布實施,中國3300多萬(wan) 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範字”。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政協委員邰麗(li) 華用手語“唱”國歌的一幕曾打動了無數人,這得益於(yu) 去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從(cong) 此滿足了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在奏唱國歌場合,規範、統一、嚴(yan) 肅使用手語表達國歌的願望。

  推廣普通話

  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六納村原駐村第一書(shu) 記吳桂彬對推普脫貧工作深有感觸。忻城縣是原國家深度貧困縣,吳桂彬在2018年被派駐到六納村,這裏位於(yu) 大石山區,日常交流語言主要為(wei) 壯話,地理位置和語言習(xi) 慣共同導致了當地村民與(yu) 外界交流存在較大的語言障礙,也影響了村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2018年,六納村在忻城縣率先啟動實施“推普脫貧”係列活動。“我們(men) 每年都通過開展推普公益課堂、農(nong) 民普通話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帶動家長共同學習(xi) 普通話等方式,幫助當地部分有語言障礙的群眾(zhong) 掌握普通話的交流方法。”吳桂彬欣喜地說,“我們(men) 還組織開展‘大手拉小手,學會(hui) 多語言’活動,讓民族語言和本地語言得到較好傳(chuan) 承。”這幾年,許多參與(yu) 培訓的村民都走出了大山,在縣外找到了穩定工作,實現脫貧致富。

  “3年多時間裏,通過普通話推廣惠及當地群眾(zhong) 1600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9人次,均已實現脫貧。”吳桂彬說。

  教育部、國家語委與(yu) 國務院扶貧辦等開展“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麵向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幹部等重點人群,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10年來培訓逾千萬(wan) 人次。

  據周為(wei) 介紹,建立東(dong) 西部合作機製,組織開展東(dong) 西部對口支援,實現“三區三州”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全覆蓋。組織動員青年力量,開展推普誌願服務,中央財政專(zhuan) 項支持986支團隊1.1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輻射帶動數10萬(wan) 高校大學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2019年召開‘中國語言扶貧與(yu) 人類減貧事業(ye) 論壇’,發布《語言扶貧宣言》,建設‘語言扶貧’APP等學習(xi) 資源平台。幫助貧困人口通過學習(xi) 普通話走出大山、走向社會(hui) ,實現就業(ye) 、脫貧致富。”

  推進國際中文教育

  高質量發展

  在北京語言大學,10年來已為(wei) 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培養(yang) 了10多萬(wan) 名通曉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來華留學生。“我們(men) 牽頭研製《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研發來華留學生考試評價(jia) 體(ti) 係,率先設立以語言評價(jia) 為(wei) 特色的教育評價(jia) 學科。編著《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等教材,實施國際中文智慧教育重大工程,建成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和海外華語資源庫。”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如是說。

  掌握一門語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北京語言大學的實踐正是中國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水平的縮影。2021年7月1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正式實施。作為(wei) 首個(ge) 麵向外國學習(xi) 者、全麵評價(jia) 其中文水平的規範標準,這一標準的實施為(wei) 推進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再添助力,已向海外發布8個(ge) 語種對照版,與(yu) 20多個(ge) 語言教育機構進行標準對接。

  放眼全球,如今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正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世界旅遊組織等10個(ge) 聯合國下屬專(zhuan) 門機構將中文作為(wei) 官方語言,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6個(ge) 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外國正在學習(xi) 中文人數超2500萬(wan) ,累計學習(xi) 和使用中文人數近2億(yi) 。

  2014年,以“語言能力與(yu) 人類文明和社會(hui) 進步”為(wei) 主題的世界語言大會(hui) 在蘇州舉(ju) 行,並發布《蘇州共識》;2018年,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hui) 在長沙舉(ju) 行,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ge) 以“保護語言多樣性”為(wei) 主題的永久性文件《嶽麓宣言》……中國語言文字發展的全球視野不斷拓寬。

  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雙邊和多邊語言文化交流正不斷加強。“推進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國與(yu) 東(dong) 盟等雙邊和多邊語言文字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中國語言文字事業(ye) 的‘國際朋友圈’。簽署國家語委首個(ge) 雙邊合作協議《國家語委與(yu) 法國文化部關(guan) 於(yu) 語言政策交流合作協議》。”田立新說。自2017年起,以“語言,讓世界更和諧,文明更精彩”為(wei) 主題,成功舉(ju) 辦三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hui) 和“語言科技與(yu) 人類福祉”等係列國際語言文化論壇,填補世界華語區空白,吸引近百位國際組織代表和外國駐華使節參加、近千位專(zhuan) 家參與(yu) 交流研討、十餘(yu) 萬(wan) 人次觀展。(本報記者 孫亞(ya) 慧)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