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市將建智庫保護曆史文化名城

發布時間:2022-08-08 08:36:00來源: 北京日報

  7日,在2022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hui) 上,市文物局與(yu)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簽約共建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雙方將結合各自領域的優(you) 勢特色,發揮智庫作用,深入前沿實踐,共同建設高質量合作平台,探索文化遺產(chan) 與(yu) 城市發展融合的創新路徑,在政策製定、課題研究等方麵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成果,進一步發揮北京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

  本屆對話會(hui) 以“曆史文化名城與(yu) 世界遺產(chan) 保護”為(wei) 主題,20多位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分享了在曆史城市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方麵的寶貴經驗。今年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50周年、中國設立曆史文化名城製度暨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關(guan) 鍵之年。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帶來了中軸線申遺的新進展:近期,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已經研究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項目。他表示,希望北京按照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要求,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多重價(jia) 值,向世人展示全麵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堅持保護第一、老城不能再拆,全麵保護文物建築、肌理格局和景觀風貌,探索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曆史遺跡、保存曆史文脈統一起來;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活化曆史場景,完善支持政策,讓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真正“活”起來,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公眾(zhong) 。

  “申遺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文化遺產(chan) 能夠在融入今天公眾(zhong) 生活的同時,健康地走向未來。”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協會(hui) 會(hui) 長單霽翔講述了北京為(wei) 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做出的努力,“比如這次對話會(hui) 的舉(ju) 辦地點,地安門百貨商場的降層改造就是為(wei) 了保護中軸線曆史景觀;還有天壇醫院的搬遷,推動天壇恢複整體(ti) 曆史格局。經過漫長的城市發展建設過程,如今中軸線上42處古跡保留了38處,目前正陽橋還在進行考古發掘,我們(men) 期待新的文物古跡能夠展示出來。”

  “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分為(wei) 遺產(chan) 區、緩衝(chong) 區,幾乎涵蓋了北京老城內(nei) 所有曆史街區和文物古建。”作為(wei) 中軸線申遺文本編製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呂舟分享了一組數據:中軸線串起了3處世界遺產(chan) 、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2處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緩衝(chong) 區涉及514處各級文物。“中軸線構建了一個(ge) 串聯北京老城各類曆史文化遺存的體(ti) 係,既承載了中華曆史文化,又通過活化利用、公眾(zhong) 參與(yu) 等方式反映了城市的變遷與(yu) 發展。”他說,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促進了市民的文化認同,形成巨大的社會(hui) 凝聚力,推動了曆史文化名城的整體(ti) 保護。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