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積水地圖助力城市治理(微觀)

發布時間:2022-08-10 09:5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入,今年汛期,許多城市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布積水地圖,對城市內(nei) 澇進行實時監測。北京水務部門依托城市洪澇數值模擬模型發布積水內(nei) 澇風險地圖,直觀展示風險點位的分布並給出相應的避險提示;浙江寧波推出積水地圖,實時顯示城區低窪路段、下穿立交等區域的積水信息,並將積水數據和地圖導航相結合,方便公眾(zhong) 第一時間查詢……點位更全、時效更強、內(nei) 容更準、分類更細的積水地圖,助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wei) 市民在雨天安全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也離不開精準解決(jue) 市民急難愁盼問題的小細節、微創新。類似積水地圖這樣的應用場景,讓城市治理更高效、讓城市更宜居,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之舉(ju) 。由於(yu) 降雨的不確定性以及城市建設變化等因素,一些地方還對積水內(nei) 澇風險點位進行動態更新,更好服務市民。從(cong) 完善細化相關(guan) 提示預警工作,減少極端天氣的不利影響,到加強市政工程施工噪聲汙染防治,再到發布“蚊蟲叮咬指數”、花粉過敏氣象指數預報,建設智慧城市堅持問題導向,從(cong) 市民需求出發,下足繡花功夫,才能在細微處見質量、見情懷。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數字化助推城鄉(xiang) 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全麵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在數據,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才能少跑腿。在北京經開區,企業(ye) 辦事員和居民隻要打開手機查詢智慧政務地圖,就能知道1000多項政務服務在哪辦、如何辦;在深圳,一些路段推出智能信控係統,實現從(cong) “車看燈”到“燈看車”的轉變,大幅提升主幹道高峰期通行效率;在上海,不少社區的獨居老人家裏裝上了智能傳(chuan) 感器,為(wei) 老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這些智慧化的場景,為(wei) 數字化賦能美好生活寫(xie) 下生動注腳。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離不開係統思維,也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積水地圖為(wei) 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助力防範安全風險,背後是多個(ge) 領域數據的互聯互通,是水務、大數據、交通等部門的協同合作。這也啟示我們(men) ,標本兼治處理好各種“城市病”,需要加強統籌協調,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整體(ti) 效能。此外,不斷提高城市建設的智慧程度、民生溫度,還應提前謀劃應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例如,如何避免重複建設,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怎樣確保數據安全,更好保護個(ge) 人信息和隱私;等等。瞄準群眾(zhong) 所需,出實招、求實效,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才能得到不斷鞏固、更好惠及群眾(zhong) 。

  “城,所以盛民也。”評判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要看是否著力解決(jue) 了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看是否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以群眾(zhong) 需要為(wei) 出發點,在細節上追求盡善盡美,城市一定會(hui) 變得更智慧、更高效、更宜居、更美好。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