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物醫藥產業遭受多重“壓力” 該如何實現“逆勢突圍”

發布時間:2022-08-11 10:34:00來源: 科技日報

  當前,受全國疫情、集中采購政策等因素影響,作為(wei) 最具成長潛力未來產(chan) 業(ye) 的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正遭受多重“壓力”。

  如何讓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穿越時艱”,增強發展的穩定性與(yu) 活力,實現“逆勢突圍”,為(wei) 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和健康事業(ye) 起到重要保障?

  在8月4日至6日舉(ju) 行的“2022太湖灣生命健康未來大會(hui) ”上,來自國家和地方相關(guan) 方麵領導和各界的專(zhuan) 家學者,重點針對生命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就技術創新、資本嫁接、人才培養(yang) 、市場模式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是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鍵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主席陳竺在視頻講話中指出,生命健康產(chan) 業(ye) 周期長、投入大,對技術和資本依賴程度高,要緊盯科技前沿和市場需求,突出頂層設計和係統布局,找準主攻方向,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加大生命健康重點領域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與(yu) 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科技人員合作,完善研發、生產(chan) 、製造、市場、資本等全產(chan) 業(ye) 鏈的布局和政策環境,加快建平台、引人才、聚機構、攻技術、優(you) 環境,爭(zheng) 取在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國投招商生命科學首席科學家、國家藥審中心原首席評審科學家何如意認為(wei) ,我國醫藥產(chan) 業(ye) 的短板是原創比較少,同質化較多,這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各自的企業(ye) 一定會(hui) 在原有技術平台上做提升,做更新。

  “去年以來,國內(nei) 藥企普遍感到了困難,也就是大家熱議的‘寒冬’。這就必須要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事實上,在這種調整狀態下,也倒逼企業(ye) 做產(chan) 業(ye) 升級,技術平台的升級。藥企要有自己的優(you) 勢,如果沒有優(you) 勢,企業(ye) 在今後生存就會(hui) 更加困難。”何如意說。

  相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創新研發能力是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重要核心競爭(zheng) 力。因此,藥企必須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按照新藥研發的規律,不能太過於(yu) 急躁,應踏踏實實做一些探索。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越來越關(guan) 注並重視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發展,當前政策、技術、人才、資本等資源,正在快速向這個(ge) 產(chan) 業(ye) 集聚。這既為(wei) 藥企提供了發展機遇,也推動著政產(chan) 學研用的合作。

  新技術和行業(ye) 迭代帶來了許多投資新機遇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董國群看來,資本市場是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在助力生物醫藥行業(ye) 融資發展方麵發揮著獨特的資源配置作用。

  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總裁單俊葆提出,當前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正處於(yu) 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技術的湧現和行業(ye) 迭代帶來了許多投資新機遇。在此背景下,要致力於(yu) 為(wei) 中國市場引入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優(you) 質項目,並培育和賦能中國本土領先企業(ye) 走向海外。同時,政企要攜手打造好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投融資生態圈,推動互利共贏取得更加豐(feng) 碩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認為(wei) ,高校要積極主動對標國家戰略、區域,以及行業(ye) 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科和科研的優(you) 勢,有針對性地加大科技投入,要創新體(ti) 製機製,進一步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瞄準關(guan) 鍵技術做出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我們(men) 將以產(chan) 業(ye) 鏈接未來,圍繞生命健康產(chan) 業(ye) 鏈補鏈強鏈延鏈,以金融撬動未來,發揮金融界意識最超前、嗅覺最靈敏的優(you) 勢,用好國調基金、天使基金和其他專(zhuan) 項基金,助推初創型企業(ye) 早期項目倍速式崛起。以科創引領未來,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創新人才,支持創新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高品質仿製藥研發,建設國家級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省級‘一分中心、兩(liang) 檢驗室’等公共平台,構建產(chan) 學研醫協同創新的最優(you) 生態,努力打造兩(liang) 千億(yi) 級現代產(chan) 業(ye) 集群。”無錫市委書(shu) 記杜小剛表示。

  過國忠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