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為國際傳播插上“科技之翼”
2022世界5G大會(hui) 媒體(ti) 論壇於(yu) 9日上午如約開啟,中外知名媒體(ti) 、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嘉賓匯聚一堂,共同探討5G技術與(yu) 國際傳(chuan) 播的深度融合發展,分析如何製定有針對性的國際傳(chuan) 播策略。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ye) 局局長、中國翻譯協會(hui) 會(hui) 長杜占元在致辭中指出,新形勢下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chuan) 播體(ti) 係,需要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5G等基礎性、戰略性新興(xing) 技術的作用。
科技部黨(dang) 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湧表示,新興(xing) 技術促進了信息傳(chuan) 播新生態的形成,在5G時代,全媒體(ti) 、跨文化、多渠道的精準國際傳(chuan) 播成為(wei) 可能。他強調,主流媒體(ti) 如何利用5G等先進技術,在國際輿情風浪中提升報道能力和構建話語權,是亟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何良軍(jun) 表示,在眾(zhong) 多5G垂直領域應用中,新聞媒體(ti) 行業(ye) 具備先行優(you) 勢,基於(yu) 5G網絡的生態、傳(chuan) 播應用為(wei) 用戶打造全場景、沉浸式的傳(chuan) 媒體(ti) 驗,將為(wei) 商業(ye) 模式等諸多方麵產(chan) 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科技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理事長張景安希望媒體(ti) 利用5G技術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中國、支持中國,成為(wei) 一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而偉(wei) 大的關(guan) 鍵力量。
“高品質的內(nei) 容什麽(me) 時候都是國際傳(chuan) 播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建國說,媒體(ti) 應利用5G技術推動國際傳(chuan) 播更為(wei) 智能化、更加接地氣、更富親(qin) 和力。
“新技術的發展,是媒體(ti) 變革的動力源泉。”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張曙紅指出,對於(yu) 傳(chuan) 統媒體(ti) 來說,不日新者必日退。惟有跟蹤現代傳(chuan) 播技術發展趨勢,順應信息時代傳(chuan) 播規律,革故鼎新,以變應變,才能於(yu) 變革中求生存,於(yu) 創新中求發展。
在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孫尚武看來,作為(wei) 一項賦能技術,5G技術所具有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連接等特性,讓其與(yu) 每個(ge) 行業(ye) 結合以後,都帶動、推動了每個(ge) 行業(ye) 的變革和創新,也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中外交流激發了澎湃新動能、提供了美好新願景。
當代中國與(yu) 世界研究院院長於(yu) 運全指出,5G技術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帶來無限可能,但技術變革帶來的數字鴻溝讓國際傳(chuan) 播局麵更為(wei) 複雜。如何利用5G提升傳(chuan) 播效率,幫助受眾(zhong) 便利了解全球時事新聞是媒體(ti) 關(guan) 注的重要方向。
中國記協副主席,黑龍江日報報業(ye) 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張春姣表示,“我們(men) 在進一步架構對外傳(chuan) 播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ti) 等國際融媒的傳(chuan) 播體(ti) 係,加強黑龍江在東(dong) 北亞(ya) 區域的國際話語中的引領力和參與(yu) 度,增強中國故事的傳(chuan) 播效果。”
如論壇主持人科技日報社總編輯許誌龍所言,把握技術力量驅動下國際傳(chuan) 播的新規律、理順全球話語體(ti) 係構建的新邏輯,是所有致力於(yu) 信息互通、平等互信、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中外媒體(ti) ,麵臨(lin) 的共同課題和挑戰。
記者劉豔 房琳琳實習(xi) 記者孫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