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宿舍要“搶”,會否成為常態
作者:夏研
日前,湖南大學研究生新生床位預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網傳(chuan) 該校“關(guan) 於(yu) 開放迎新係統研究生宿舍申請與(yu) 床位預定功能的通知”的消息顯示,“因房源有限”,該校新入校的研究生住宿實行“差額選擇”,“如未選到宿舍則暫時無法安排宿舍”。網友直言,入學宿舍都要靠“搶”?
據公開信息顯示,這一政策不是第一年推行,也不是一所學校才有。記者從(cong) 學校官網發布的近6年的“研究生新生入學報到須知”中看到,對於(yu) 住宿,一直實行自願申請製,並根據現有宿舍資源,在一定範圍內(nei) 提供房源給新生選擇。而且除了湖南大學之外,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均有類似情況。
其實,產(chan) 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擴招太快,宿舍資源跟不上招生增長的速度了。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研究生招生數23年激增15倍,這種增速之下,出現學生宿舍靠“搶”靠“抽簽”的情況完全不難想象。
公眾(zhong) 比較擔心的是,這是否會(hui) 成一種常態?現階段似有這種可能。大學設施擴建不太可能逐年開展,但擴招卻幾乎是年年增加的,這種資源緊張未來有加劇的趨勢。
對於(yu) 這個(ge) 現狀,可能很多學生不適應。畢竟讀書(shu) 上學、住集體(ti) 宿舍近乎是一種常識,很多學生恐怕很難接受上學期間還要自己租房的現實。而且實惠的住宿費,本身也是升學的一個(ge) 吸引力,如果住宿費用過高,人們(men) 的求學欲望恐怕會(hui) 大打折扣了。
不過人們(men) 應當有此心理準備。我們(men) 一直生活在“年年擴招”的語境之下,或許忘了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宿舍緊張其實就是成本之一。當擴招達到一定規模,宿舍無法承載、學生隻能選擇租房,求學成本會(hui) 急劇提升,進而拖慢擴招的速度,這本身是一個(ge) “市場調節”的樣本。
當然,即便這一現象有存在的理由,也不代表著人們(men) 就該聽之任之。畢竟,我國的研究生總量還談不上充裕,高學曆人群仍有擴充的必要。比如在新增就業(ye) 人口當中,美國具有研究生學曆的占比約為(wei) 15%,我國尚不足1%。整體(ti) 上,目前我國每千人中的注冊(ce) 研究生數約為(wei) 2.2人,美國等發達國家則在9人左右。這些數據都說明,研究生擴招仍有繼續的意義(yi) ,不能因宿舍緊張就否認這一重要意義(yi) 。
對於(yu) 高校來說,首先應當明示信息,對學生做好充分的提示。比如有湖南大學2022級碩士生表示,宿舍需要申請的消息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而是8月9日才被告知的,在招生的過程中也沒提過。這雖然是單方麵說法,但學校應該明白,住宿開銷對學生來說不是小事,應當盡到充分的告知義(yi) 務。
此外,即便宿舍問題沒法解決(jue) ,學校也可以嚐試引入社會(hui) 力量,以補貼或獎學金的方式,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當然,實現補貼單靠學校可能還不夠,這還需要更高層麵的財政支持。現如今問題已經出現,相關(guan) 部門也不妨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可行性的解決(jue) 方案。
宿舍緊張,其實是一種“成長的煩惱”,是研究生擴招後的必然結果。我國高校大多數都是公立大學,社會(hui) 對他們(men) 有著公益化的期待,那麽(me) 如何從(cong) 公益的角度去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就是擺在大學麵前的一道必答題。因此,希望未來宿舍緊張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每一個(ge) 有誌求學的學生都能被善待。(夏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