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高鐵大麵積晚點,有預案嗎?
【閱讀提示】全國高鐵大麵積晚點,啥情況?官方回應……
光明網評論員:自12日傍晚開始,多地高鐵大麵積晚點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chuan) 播,相關(guan) 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對此,西南鐵路微博在當日晚間8點左右發布說明稱,8月12日18時30分左右,鐵路部門檢查發現設備故障,現已開通線路,正在恢複運輸秩序。受此影響,成都局管內(nei) 部分線路列車將不同程度晚點運行。
雖然這一官方消息來自“西南鐵路”,並解釋“成都局管內(nei) 部分線路列車將不同程度晚點運行”,但實際上,此次晚點可謂影響了小半個(ge) 中國的高鐵網絡正常運行。根據12306數據顯示,重慶北站、成都東(dong) 站、濟南西站、廣州南站、南京南站等鐵路樞紐在12日晚均有不同程度的晚點現象,部分車站甚至清一色的晚點未定。
高鐵偶有晚點是正常現象,很多人都經曆過。但這一次的大麵積晚點,確實不同尋常。一者,影響的麵很大;二者,據網友反饋,一些高鐵線路不僅(jin) 出現晚點,甚至直接取消。
從(cong) 官方回應來看,此次罕見的高鐵大麵積晚點現象係“設備故障”造成。言下之意,應該主要是客觀原因所致。不過,這般“反常”現象的出現,還是有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此次影響麵甚廣的晚點現象,究竟是什麽(me) 原因造成?在“設備故障”的籠統表述之外,能不能有更為(wei) 詳細的解釋?要知道,事件越大,權威消息越少,越容易引發公眾(zhong) 輿論的猜測。目前關(guan) 於(yu) 該事件的具體(ti) 原因,網絡上已經流出各種不同版本的說法,這不僅(jin) 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容易削弱公眾(zhong) 對高鐵穩定運行的信心。可以說,相關(guan) 權威解釋越詳細,越有利於(yu) 將此次事故對“人心”的影響降到最低。
其次,應對此類事件的公共預案是否足夠完善?這主要指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盡快解除故障的能力;二是,包括及時發布信息、保障乘客合理權益等在內(nei) 的配套應對能力。從(cong) 公開信息來看,這次晚點從(cong) 18時30分左右發現設備故障,到官方20點13分發布權威回應,並宣布“正在恢複運輸秩序”,不到2個(ge) 小時。如果僅(jin) 從(cong) 解除故障的效率來看,2個(ge) 小時似乎算高效了。
但是,在信息更新以秒計的今天,全國多座高鐵樞紐站的乘客遭遇長達近2個(ge) 小時的“信息空白”,這恐怕難言正常。這一局麵,不僅(jin) 加劇了恐慌,也實際上放大了對乘客的不便。畢竟,如果能以最快的速度披露晚點信息,在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不少乘客是可以重新調整出行計劃的,從(cong) 而降低因晚點帶來的損失。此外,關(guan) 於(yu) 這樣的長時間、大麵積晚點,乘客是否應該得到相應的權益補償(chang) ,也為(wei) 不少網友所熱議。基於(yu) 此,正如一些網友所言,官方的一句“深表歉意”,似乎多少顯得單薄。
更進一步,由“設備故障”造成小半個(ge) 中國的高鐵網運行受影響,這或提醒我們(men) 對於(yu) 高鐵網絡的“脆弱性”應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防範措施。
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鐵給社會(hui) 經濟發展帶來的助益是肉眼可見的。可以說,高鐵網絡作為(wei) 一種基礎設施,已嵌入每個(ge) 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經曆多年的快速建設之後,如何維護好這個(ge) 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係統,如何確保它的安全、穩定運行,或仍需有更多的重視。至少,此次突然出現的係統大麵積延宕,應該讓相關(guan) 方麵有所觸動。
不管如何,一個(ge) 係統的規模越龐大,內(nei) 部構造越精密,對於(yu) 管理者的維護能力要求就越高;一個(ge) 係統影響的人越多,越應該有更高的安全、穩定係數。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