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深挖課程思政元素提升育人實效

發布時間:2022-08-15 14:0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餘(yu) 紅劍(杭州師範大學阿裏巴巴商學院副教授);劉璐琳(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落實“三全育人”,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知識傳(chuan) 授、能力培養(yang) 、價(jia) 值塑造三位一體(ti) 的教學目標,已成為(wei) 高校人才培養(yang) 的共識。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深入梳理專(zhuan) 業(ye) 課教學內(nei) 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jia) 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思政元素的挖掘程度與(yu) 水平是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的關(guan) 鍵點,事關(guan)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當前,我國部分高校並未對課程思政給予足夠的重視,一些教師難以正確、充分、清晰地挖掘專(zhuan) 業(ye) 教材與(yu) 課程中所蘊含的隱性思政元素,或在挖掘中目標不清、經驗不足,或由於(yu) 所挖掘思政元素不科學導致課程思政內(nei) 容遊離於(yu) 知識體(ti) 係之外而無法有機融入教學。為(wei) 科學挖掘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實現有效的教學融入,應在深入了解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內(nei) 涵與(yu) 特征的基礎上,把握並堅持有效的挖掘原則。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內(nei) 涵與(yu) 特征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指蘊含在專(zhuan) 業(ye) 課程知識體(ti) 係中,有助於(yu) 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價(jia) 值引導或德育培養(yang) 的教育元素。通常,一切有助於(yu) 高校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資源都可以作為(wei) 課程思政元素,但在具體(ti) 挖掘和選用時,需要結合專(zhuan) 業(ye) 課程性質、特定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等,進行具有情境性的剖析、挖掘和運用。這在客觀上要求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元素的重要特征。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兼具專(zhuan) 業(ye) 教育與(yu) 思政教育雙重屬性。課程思政的教學載體(ti) 是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來源於(yu) 專(zhuan) 業(ye) 課程,屬於(yu) 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的自然拓展和延伸,保留了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的本質屬性,但其在教育功能上與(yu) 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其根本功能是立德樹人。二是分布廣泛形態多樣。課程思政元素廣泛存在於(yu) 每門課程的教學內(nei) 容、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條件與(yu) 師生互動等多個(ge) 方麵,但其形態存在顯隱性程度不同之分。三是與(yu) 思政教育之間的關(guan) 聯存在強弱之分。具有強關(guan) 聯的思政元素由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自發順勢延伸而成,較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弱關(guan) 聯的思政元素往往不是由課程內(nei) 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理論自發生成,而是教師根據自身長期從(cong) 事的專(zhuan) 業(ye) 課程相關(guan) 理論研究與(yu) 實踐探索經曆,結合時代特征、時事熱點、所重點關(guan) 注到的學生思政教育方麵的突出問題等有感而發。顯然,具有弱關(guan) 聯的思政元素在實際教學中對教學融入的方法與(yu) 藝術等要求更高。四是多維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nei) 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愛人民、愛集體(ti) 為(wei) 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ang) 、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ang) 等重點優(you) 化課程思政內(nei) 容供給,係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和中國夢教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課程思政的這種多元性綜合功能決(jue) 定了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構成體(ti) 係具有多維度特征。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則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既要考慮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在知識與(yu) 理論的屬性,又要考慮時代與(yu) 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以及教育對象所存在的突出思政問題,從(cong) 而在開展專(zhuan) 業(ye) 教育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應注意把握並堅持以下重要原則:

  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實現立德樹人的原則。高等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性問題。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應通過“三全育人”,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有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主流意識形態在各專(zhuan) 業(ye) 課程中的主導地位,努力將學生個(ge) 人價(jia) 值訴求與(yu) 民族複興(xing)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曆史使命相結合,以期在傳(chuan) 授知識、培養(yang) 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價(jia) 值觀加以正確引領,實現立德樹人。

  二是充分考慮學科專(zhuan) 業(ye) 差異及其需要的原則。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在未來就業(ye) 方向、所需形塑的思維方式及可能遇到的突出問題等方麵會(hui) 存在較大不同,因此不同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點亦不同。如在專(zhuan) 業(ye) 課程及其教學活動中,經濟管理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應重點挖掘誠信與(yu) 法治等方麵的思政元素,工科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應重點挖掘工匠精神與(yu) 嚴(yan) 謹科學態度等方麵的思政元素,醫學類專(zhuan) 業(ye) 課程應重點挖掘救死扶傷(shang) 與(yu) 誠信友善等方麵的思政元素。

  三是尊重事物之間內(nei) 在科學聯係的原則。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教學需采取鹽溶於(yu) 水、自然而然的形式,不能將思政元素強加於(yu) 專(zhuan) 業(ye) 課程的知識與(yu) 理論傳(chuan) 授中,也不能牽強附會(hui) ,而是要在龐大的教育體(ti) 係中找到教書(shu) 與(yu) 育人的內(nei) 在關(guan) 聯。否則,思政元素的融入必然出現“梗阻”情況,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這就要求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根據自身對專(zhuan) 業(ye) 知識的理解以及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工作的實際體(ti) 會(hui) ,秉持嚴(yan) 謹的科學態度,從(cong) 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素材或具體(ti) 教學活動中挖掘潛在的思政元素,確保這些思政元素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素材或具體(ti) 教學活動等要素之間存在強有力的內(nei) 在科學聯係。

  四是有助於(yu) 實現有效教學融入的原則。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目的是有效融入教學活動,而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融入與(yu) 教師的思政元素相關(guan) 知識、理論儲(chu) 備和應用水平、教學條件及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能力等眾(zhong) 多因素密切相關(guan)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行動主體(ti) 是教師,教師需要基於(yu) 自身的認知高屋建瓴地對專(zhuan) 業(ye) 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盡可能充分的挖掘,但在課程思政元素實際選用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與(yu) 接受規律,重點選擇那些教師自身能透徹領悟、熟練駕馭、靈活應用,同時又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生活的思政元素,否則容易在教學融入時出現教師弄巧成拙、牽強附會(hui) ,或學生一知半解、雲(yun) 裏霧裏的尷尬局麵。此外,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還應考慮現有教學條件因素,如有教學實踐或實驗條件的課程可以充分激活教學實踐或實驗活動中的思政元素。

  五是目標導向的原則。我國高校大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各自特定的地域與(yu) 行業(ye) 特色,通常會(hui) 根據所在地域或行業(ye) 的人才需求進行專(zhuan) 業(ye) 設置和人才培養(yang) 方案設計。這要求該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設置與(yu) 包括課程思政在內(nei) 的課程教學亦具有相應的共同目標指向。另外,不同辦學層次、不同特色、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大學生需要解決(jue) 的思政問題會(hui) 略有不同,這種不同應轉化為(wei) 相關(guan) 課程專(zhuan) 任教師課程思政教育及思政元素挖掘的重點目標指向,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三全育人”。

  六是與(yu) 時俱進的原則。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是為(wei) 適應特定曆史時期黨(dang) 和國家及社會(hui) 的需要,針對特定對象的特定現實與(yu) 潛在問題而開展的。黨(dang) 和國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工作重點、方針政策和不同曆史時期我國社會(hui) 所麵臨(lin) 的國內(nei) 外形勢等都不同,不同時期大學生所麵臨(lin) 且需要借助於(yu) 課程思政教育解決(jue) 的突出問題也不同。這就要求高校各專(zhuan) 業(ye) 在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時密切關(guan) 注黨(dang) 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及社會(hui) 現實需要、教育對象的特征等多方麵的情境,努力做到與(yu) 時俱進。此外,課程思政教育效果的達成從(cong) 根本上取決(jue) 於(yu) 教育對象對課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與(yu) 接受程度,故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時還應注意正視並尊重當代大學生的接受能力、興(xing) 趣點等因素,選取當代大學生較為(wei) 喜聞樂(le) 見且符合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需要的教育元素作為(wei) 課程思政元素。

  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既是科學,更是藝術,要求專(zhuan) 業(ye) 教師主觀上具有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積極意識,客觀上具有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的能力。為(wei) 提高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質量和後期教學融入效果,高校應鼓勵教師開展協同備課與(yu) 教研,並在專(zhuan) 業(ye) 、學院、學校多個(ge) 層麵出台相應的鼓勵措施,創設有利的支持條件。如何對專(zhuan) 業(ye) 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協同教研,如何激勵並支持教師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等教學活動,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

  (本文係浙江省高等學校第一批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市場調查與(yu) 預測”階段性成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