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行走鄉村,他們把百姓健康掛在心上

發布時間:2022-08-16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民生事

  編者按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men) 黨(dang) 對人民的鄭重承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力解決(jue) 好基層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均衡布局優(you) 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從(cong) “看病有錢”向“防病省錢”提升,我們(men) 特邀幾位基層醫務工作者,以鮮活故事講述真實變遷,並請專(zhuan) 家為(wei) “十四五”時期如何更好護佑百姓健康貢獻智慧。

  【一線講述】

  健康有人管,很有幸福感

  講述人: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萬(wan) 小英

  “健康是1,其他都是後麵的0。1沒有了,什麽(me) 都沒有了。”去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我們(men) 沙縣總醫院考察時留下的殷殷囑托,讓我們(men) 時刻謹記衛生健康事業(ye) 的重要性。我們(men) 的使命,就是守護千千萬(wan) 萬(wan) 百姓生命中的這個(ge) “1”。

  思緒回到2017年,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吹響號角,我們(men) 醫院與(yu) 全區所有鄉(xiang) 鎮衛生院和100多個(ge) 村衛生所整合起來,組建了責任共擔、利益共享、人財物高度統一管理的緊密型醫共體(ti) ,承擔起了全區26萬(wan) 人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預防保健等職責。

  為(wei) 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我們(men) 向上借力,把各級醫療大專(zhuan) 家請進來;向下助力,把區級人才、資源沉下去,讓百姓們(men) 就醫問診更加方便舒心。

  我們(men) 也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幫助。去年11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武連華主動到我們(men) 醫院幫扶,開展“候鳥式”坐診。長達一個(ge) 月的幫扶期間,武連華手把手地教會(hui) 了醫生們(men) 正確的神經係統檢查手法、規範化的病曆書(shu) 寫(xie) 方式,並傳(chuan) 授了高壓氧治療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適應症,大大提升了醫院神經專(zhuan) 科的水平。醫生們(men) 受益匪淺,他們(men) 說,“通過武教授的指導,學到了更先進的治療技術,鍛煉了更開闊的診斷思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就必須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裏”。為(wei) 此,我們(men) 建立巡診醫療隊,定期到鄉(xiang) 鎮分院開展專(zhuan) 科特色巡診,形成定人定點結對服務。每到巡診時間,總醫院的專(zhuan) 家都會(hui) 一大早坐上車,趕赴各個(ge) 分院;附近的村民也會(hui) 早早等候在鄉(xiang) 鎮分院的診室內(nei) 。如今,定期到基層衛生院坐診、查房、授課,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總院醫務工作者的常態。我們(men) 還強化“互聯網+醫共體(ti) ”信息化建設,將總醫院與(yu) 各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的信息係統整合在一起,完善分級診療體(ti) 係,基本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現在,百姓生活好了,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men) 跟隨時代腳步,開啟了健康科普網絡“雲(yun) 直播”,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隨訪、孕產(chan) 婦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少群眾(zhong) 說:“健康有人管,很有幸福感。”

  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

  講述人: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ye) 鎮衛生院副院長 戴敏

  “您好,請先在這邊登記一下,等會(hui) 兒(er) 幫您做個(ge) 體(ti) 質檢測。”按照預約時間,世業(ye) 鎮興(xing) 隆村村民趙成根來到我們(men) 院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在運動處方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肺活量、坐位體(ti) 前屈等項目測試。沒過一會(hui) 兒(er) ,他就拿到了體(ti) 質測定報告。

  “現在真是不一樣啊,看病不隻是為(wei) 了治好頭疼腦熱,還能科學鍛煉身體(ti) 。這不,單子上寫(xie) 著好幾條運動建議呢,照著做,一定能越活越年輕。”趙成根笑著,說出了很多村民的心裏話。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2014年12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世業(ye) 鎮衛生院,了解農(nong) 村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和村民看病就醫情況。這些年來,我們(men) 將總書(shu) 記的囑托謹記在心,時刻把百姓健康揣在心裏、落到實處。如今,隨著人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men) 的服務也拓展到了百姓的健康全周期管理方麵。

  比如,我們(men) 主動向全鎮慢性病患者進行科普宣傳(chuan) ,為(wei) 他們(men) 提供免費體(ti) 檢檢測,並提供醫療和運動健身兩(liang) 方麵的具體(ti) 指導。體(ti) 檢3個(ge) 月後還會(hui) 進行複查。截至目前,健康中心已為(wei) 80多名慢性病病人開具了“運動處方”。院裏還抽出30名醫務人員,組建了5支“3+X”家庭健康責任團隊,通過走村入戶的方式為(wei) 村民提供零距離的健康服務。

  世業(ye) 鎮位於(yu) 長江的一座江心島上,以前居民們(men) 有個(ge) 頭疼腦熱往往要從(cong) 島上去往市區,很不方便。現在,情況大不同了。前幾天,村民杜燕芬像往常一樣掛號,找醫生檢測血壓、配降壓藥。聽她說,這幾年來,身患高血壓的她幾乎再沒去過市區的醫院看病。“在這裏基本都能解決(jue) ,醫保報銷也不用跑出島了,真是方便。”她說。

  “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曾經的美好願望如今正成為(wei) 現實。我們(men) 會(hui) 繼續以家庭醫生團隊為(wei) 核心,做好全島15000名百姓的全周期健康管理,讓人們(men) 在更加健康的生活裏享受幸福。

  說我醫術高了,其實是條件好了

  講述人: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guan) 鎮顧家台村衛生室醫生 薄利

  我是土生土長的顧家台村人,2000年從(cong) 醫學院校畢業(ye) 後,就回到村裏,成了一名村醫。

  2012年12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村衛生室,仔細了解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製度落實和藥品供應情況,叮囑當地幹部要關(guan) 心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體(ti) 健康,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總書(shu) 記的話,一字一句都刻在了我心裏。

  我們(men) 村一共300多人,常住人口200人左右,基本都是老年人。過去,村衛生室麵積不大,設備隻有聽診器、血壓計、體(ti) 溫表。如今,村衛生室有了四間房,配備了先進的檢查設備,血常規儀(yi) 、製氧機、呼吸機、心電圖機等一應俱全。大家都說我醫術高了,其實是條件好了,很多常見病我都能在衛生室裏進行診療。

  當然,有了設備,我自己的水平也得跟上,不能看著設備幹瞪眼。現在每年我都有機會(hui) 走出去開開眼界,參加培訓進修。從(cong) 大病初期如何治療到術後如何康複,再到怎樣與(yu) 患者溝通交流,一次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如今,我們(men) 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治未病”的理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我們(men) 當地喜歡醃鹹菜,做飯重油重鹽,每次出診時我都要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念叨幾句,讓“減鹽、減油、減糖”的健康理念傳(chuan) 播開來。

  以前,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舍不得花錢,現在國家政策好,新農(nong) 合報銷比例很高,大大減輕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負擔。我也當起了醫保政策的“宣傳(chuan) 員”、醫保服務評價(jia) 的“調查員”和醫保意見建議的“收集員”。每次出診,我都會(hui) 給大家講解參保的好處;每年醫保繳費時,我都會(hui) 給大家講解參保注意事項和報銷的各項流程。我要把國家的惠民醫療政策送到每位村民手中,當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健康守護人”。

  接過母親(qin) 的醫藥箱,繼續為(wei) 村民診治

  講述人: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ang) 沙洲瑤族村衛生室醫生 朱連梅

  我們(men) 沙洲村是中央紅軍(jun) 長征時期“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2017年,我們(men) 村新建了村服務中心,配備了衛生室。80多平方米的衛生室寬敞明亮,60多種常用藥品,電子顯示屏、電腦、打印機等現代化設備,讓人很難想象衛生室從(cong) 前的樣子。

  我母親(qin) 是村裏的第一個(ge) 醫生。20世紀80年代,母親(qin) 去縣城接受培訓,掌握了一些醫療衛生常識和疾病診療知識,便承擔起了全村的醫療工作,我家那簡陋狹小的土坯屋也成了村裏的“衛生室”。更多的時候,母親(qin) 會(hui) 背起醫藥箱,上門為(wei) 村民們(men) 診治。

  2018年,我成為(wei) 沙洲村衛生室的醫生。在村裏的大力支持下,我去湘潭醫衛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了3年。

  2020年9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村考察。在村服務中心、衛生室,總書(shu) 記了解了基層公共服務工作和基本醫療保障情況,給了我們(men) 莫大的鼓舞。近兩(liang) 年過去,我們(men) 村衛生室又有了不少新變化:增添了自動除顫儀(yi) 、中頻治療儀(yi) 等各種設備,藥品也增加到了100多種;裝了新的醫療報賬係統,患者的醫藥費在衛生室就可以按比例報銷;病人看病隻需“掃一掃”,就能顯示個(ge) 人基本信息,節省了就診時間,有效提高了診療效率。

  現在,母親(qin) 當年外出就診的醫藥箱還擺在我案頭。每每看到它,我都會(hui) 提醒自己:作為(wei) 一名鄉(xiang) 村醫生,村民的健康就是我的責任,必須主動靠前、用心服務。

  為(wei) 了村民,有用不完的勁兒(er)

  講述人: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富民新村醫生 祁芝紅

  2019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甘肅考察期間來到我們(men) 富民新村,在了解了養(yang) 老、低保、就業(ye) 等情況後,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問:“村裏有幾個(ge) 衛生室?”“都是全科醫生嗎?”作為(wei) 富民新村的一名醫生,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關(guan) 注激勵著我多學本事、精進業(ye) 務,努力成為(wei) 一名讓群眾(zhong) 信任的全科醫生。

  我家原在古浪縣南部山區橫梁鄉(xiang) 上條村。小時候,周邊沒有診所,加上交通不便,夜裏頭疼發燒也無處求醫,一些突發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往往被延誤。如今,在富民新村,建有六個(ge) 60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每個(ge) 衛生室由一名全科醫生坐診。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求醫問藥,小病不用出村,大病轉診聯係鄉(xiang) 衛生院,120救護車5分鍾就能趕到村裏。

  我在村裏負責600多名村民的基礎診療,以及入戶走訪、健康宣講等公共服務工作。每個(ge) 月,我總會(hui) 抽幾天時間入戶走訪,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講他們(men) 願意聽、聽得懂的醫學知識,幫他們(men) 測血壓、血糖,了解他們(men) 的飲食習(xi) 慣、用藥情況,並給出康養(yang) 建議。

  村民李品三患高血壓10多年了,血壓一直控製得不好。我走訪時發現,老李習(xi) 慣喝水時加花椒和鹽。村子沒搬遷之前,村民喝的是山上的苦水,習(xi) 慣在水裏加入花椒和鹽壓住苦味。這就是病根了。我告訴老李,現在喝的是自來水,水不苦了,不用再加花椒和鹽。老李聽後改掉了多年的飲水習(xi) 慣,加上規律用藥,血壓漸漸恢複了正常。

  在我服務的村民中,有130多位是老年人。我們(men) 每年會(hui) 為(wei) 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體(ti) 檢服務。對於(yu) 兒(er) 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我會(hui) 上門看診,和他們(men) 嘮嘮家常,不僅(jin) 幫老人減少身體(ti) 上的病痛,還幫他們(men) 排解心理上的苦楚。

  幾天前,我剛參加了一場線上培訓,學習(xi) 常見病治療和疫情防控相關(guan) 知識。像這樣的培訓,我們(men) 每年會(hui) 參加多次,提升自身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隻要村民需要,我就有用不完的勁兒(er) 。

  【專(zhuan) 家點評】

  為(wei) 人民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丁維光(錦州醫科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該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ge) 理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破解衛生健康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當前,以全科醫生為(wei) 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實現雙提升,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價(jia) 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隨著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人民群眾(zhong) 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亟須關(guan) 注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zhong) 健康需要的多樣化、個(ge) 性化、差異化特點。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人民群眾(zhong) 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ti) 貼,對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衛生與(yu) 健康服務寄予更高期望。”為(wei) 此,“十四五”時期,應把健康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製定實施的全過程,加快形成有利於(yu) 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模式,以一體(ti) 化、全周期和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更好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繼續開展醫療聯合體(ti) 建設,提升醫療服務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是落實分級診療製度的重要抓手和具體(ti) 舉(ju) 措,目的是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為(wei) 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在繼續開展醫療聯合體(ti) 建設過程中,要著力推動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重組、體(ti) 係重構、機製重建和服務重塑,形成縣域一盤棋、管理一本賬、服務一家人的局麵,從(cong) 而把原本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提升醫療服務體(ti) 係整體(ti) 效能。具體(ti) 來說,要繼續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xiang) 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明確、上下貫通的工作機製,切實實現“看大病在本省解決(jue) ,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jue) ,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xiang) 村解決(jue) ”。各地還應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邊遠地區和民族地區下沉和流動,實現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從(cong) “看病有錢”向“防病省錢”轉變。

  加強鄉(xiang) 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wei) 培養(yang) 醫學人才、服務黨(dang) 和國家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的主力軍(jun) ,高等醫學院校應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現實,錨定國家戰略需求,適時調整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方案和培養(yang) 目標,持續加強並改進學校公共衛生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建設。當前,廣袤的鄉(xiang) 村急需一批能夠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服務的人才。廣大高等醫學院校應繼續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yang) 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wei) 鄉(xiang) 村衛生健康事業(ye) 輸送更多更優(you) 質的人才。對於(yu) 基層政府來說,應逐步提高鄉(xiang) 村醫生收入待遇,多途徑培養(yang) 培訓鄉(xiang) 村衛生健康工作隊伍,定向培養(yang) 一批源於(yu) 本鄉(xiang) 本土的大學生鄉(xiang) 村醫生,切實改善鄉(xiang) 村衛生服務和治理水平。此外,還要優(you) 化鄉(xiang) 村基層衛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加強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切實提升鄉(xiang) 鎮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能力水平。

  充分發揮信息係統作用,探索“醫養(yang) 護一體(ti) 化智慧醫療服務”模式。目前,我國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分布仍存在一定地區差異,對於(yu) 邊遠地區、民族地區以及欠發達地區,應繼續發揮信息係統作用,完善遠程醫療協作網,鼓勵更多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提高優(you) 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ti) 效率。同時,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設,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的連續記錄與(yu) 信息共享,讓醫聯體(ti) 內(nei) 診療信息“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開展鄉(xiang) 村健康科普行動,引導居民養(yang) 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仍有待提升,吸煙、酗酒、缺乏鍛煉、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依然較為(wei) 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樹牢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yang) ,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鄉(xiang) 村醫生健康科普員、宣講員作用,普及健康科學知識,開展健康體(ti) 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行動。同時,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cong) 一家一戶的健康入手,進一步夯實健康中國的基石。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高建進、蘇雁、陳元秋、耿建擴、禹愛華、龍軍(jun) 、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瑞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