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6年間,300餘名科研助理“催化”海洋科創

發布時間:2022-08-16 09:49:00來源: 科技日報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6年間,300餘(yu) 名科研助理“催化”海洋科創

  “海絲(si) 二號”是我國高校首顆高分辨多光譜水色小衛星,經過一年的在軌測試後,7月底正式投用。看著這顆為(wei) 我國海洋研究提供重要基礎數據的衛星順利交付,一直忙前忙後的科研助理武秀玲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年來,我全程負責衛星的立項、發射、頻率協調和交付工作,看著衛星的應用落到實處,我和教授們(men) 一樣激動。”

  武秀玲是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重)眾(zhong) 多科研助理中的一員。該實驗室自2005年成立後第二年就實行了科研助理製度,16年來先後聘任科研助理319人,目前,該實驗室科研人員和科研輔助人員比例達到1∶1。

  “實驗室一係列成績的取得是科研人員不懈努力、勇攀科學高峰的成果,同時也離不開在後麵默默支持的科研輔助支撐隊伍。”海洋國重戴民漢院士評價(jia) ,科研助理不僅(jin) 讓科研人員從(cong) 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專(zhuan) 注科學研究,承擔更多的科研任務,同時科研助理從(cong) 事行政輔助、實驗室安全、儀(yi) 器管理等工作,使相關(guan) 技術工作更加細致和專(zhuan) 業(ye) ,為(wei) 實驗室提供了強有力的專(zhuan) 業(ye) 服務支撐。

  打破編製激活人力資源

  提起設立科研助理崗位的初衷,戴民漢說,十幾年前,實驗室過分依賴研究生,其流動性特點使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傳(chuan) 承積累、突破創新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了科研效率。麵對這些問題,實驗室成立的第二年即較早在高校中設立了科研助理崗位,將野外現場調查、室內(nei) 樣品分析等科研輔助工作交給科研助理來做。

  “在當時技術隊伍規模小且‘鐵飯碗’生命力不足的情勢下,實驗室對標國際上最好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科研助理聘任體(ti) 係,打破編製限製設立科研助理崗位,同時注重科研助理崗位的職業(ye) 生涯規劃,激發他們(men) 的創造力。”

  因為(wei) 沒有事業(ye) 編製,當時許多人無法接受科研助理崗位,但科研平台的開放和同工同酬的待遇讓這種聘任製度成為(wei) 可能。實驗室通過科研項目經費為(wei) 主、實驗室運行經費為(wei) 輔的形式,聘任科研助理,在管理機製上,研究人員和技術支撐人員享有同等地位與(yu) 尊重,大到專(zhuan) 業(ye) 培訓、晉升途徑,小到辦理教工卡、圖書(shu) 證等,都一視同仁。

  做科研助理已有9年的武秀玲說:“實驗室製定了完善的科研助理聘任、考核、晉升等細則,鼓勵我們(men) 參加廈門市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極大增強了科研助理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當被問及科研助理崗位的聘任成效時,實驗室羅亞(ya) 威副教授大為(wei) 讚歎:“年輕科學家底子薄,但也需要專(zhuan) 人管理實驗室和技術工作,一定程度上,科研助理製度使我們(men) 年輕科學家可以和大佬們(men) 站到一個(ge) 起跑線上開展科研。”

  孵化科研預備軍(jun)

  無疑,科研助理的工作經曆成為(wei) 一些應屆畢業(ye) 生職業(ye) 生涯規劃及轉型的緩衝(chong) 器,也是培育科研預備軍(jun) 的孵化器。青年人才在從(cong) 事科研助理的過程中,整體(ti) 素質得到提升,個(ge) 人發展方向逐步明確。

  “實驗室開放的科研氛圍,讓每個(ge) 成員有機會(hui) 參與(yu) 具體(ti) 科研活動、接觸最新科學研究,3年科研助理經曆直接影響了我後來選擇海洋科學作為(wei) 深造方向。”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夏曉敏曾在2009年至2012年在海洋國重擔任科研助理,他說正是這段經曆讓他對海洋科學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離開實驗室後,很多老師也繼續給予其科研上的幫助。

  一直以來,國家都將科研助理視為(wei) 當前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撐隊伍,關(guan) 切科研助理的成長、發展。作為(wei) 敢於(yu) 先行先試、創新管理的“國家隊”,海洋國重聘任科研助理的創新管理模式已不斷在同行中發揮輻射及示範作用。

  截至目前,海洋國重共聘任319名科研助理,其中90%以上為(wei) 研究生畢業(ye) 。在這些科研助理中,聘期結束後繼續攻讀博士或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占比17%;轉為(wei) 校聘技術人員占比12%;就職於(yu) 其他科研單位占比13%;繼續留在本崗位工作等占比35%。

  (本報記者 符曉波 通訊員 施 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