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怎麽看?國家統計局:有望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 針對全年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今天在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明顯,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在一係列防住疫情、穩住經濟、保障發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經濟有望恢複向好,運行在合理區間。
付淩暉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極不尋常,二季度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影響,實現正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說,從(cong) 下階段來看,推動經濟持續恢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仍然麵臨(lin) 著不少風險和挑戰。
從(cong) 國際看,全球疫情蔓延,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暢,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外溢影響持續,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今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多次下調全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同時國際糧食和能源供應相對緊張,大宗商品價(jia) 格總體(ti) 上高位運行。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通脹處於(yu) 曆史較高水平,為(wei) 了應對通脹壓力,歐美等國加快收緊了貨幣政策,加大了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也加劇跨境資金無序流動。外部的這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是在上升的。
從(cong) 國內(nei) 看,二季度受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在4月份出現了下滑,在一攬子穩經濟政策舉(ju) 措的作用下,5、6月份逐步企穩回升,二季度實現正增長。但從(cong) 當前來看,經濟目前還是處在恢複進程中,市場需求的製約作用還是比較大,企業(ye) 經營的困難還比較多,經濟回升的基礎還有待鞏固。盡管麵臨(lin) 這些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明顯,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在一係列防住疫情、穩住經濟、保障發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經濟有望恢複向好,運行在合理區間。
第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政策繼續顯效。7月份以來,盡管多地出現散發疫情,但是疫情傳(chuan) 播總體(ti) 上得到有效控製,一攬子穩經濟政策舉(ju) 措持續發揮作用,7月份主要生產(chan) 需求指標基本穩定。從(cong) 後期看,在各方麵的共同努力下,經濟恢複向好態勢有望保持。
第二,國內(nei) 需求恢複拉動逐步增強。從(cong) 投資來看,穩投資政策持續加力,各地積極推進“兩(liang) 新一重”等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新開工項目個(ge) 數和計劃總投資均保持較快增長,有利於(yu)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4%,連續3個(ge) 月加快。支持製造業(ye) 升級發展,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也有利於(yu) 製造業(ye) 投資的平穩增長。前7個(ge) 月,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9.9%,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cong) 消費看,就業(ye) 總體(ti) 穩定,居民收入增加。在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和促消費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費有望逐步恢複,特別是汽車和家電消費優(you) 惠政策持續發力,將拉動大宗商品銷售增長。7月份,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7%,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第三,生產(chan) 供給恢複有望延續。能源保供持續發力,采礦業(ye)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有望平穩增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卡點逐步打通,汽車等重點行業(ye) 恢複正常生產(chan) ,對於(yu) 工業(ye) 的支撐作用會(hui) 繼續發揮。同時,隨著生產(chan) 生活秩序恢複,服務業(ye) 市場需求也會(hui) 逐步回暖,帶動服務業(ye) 生產(chan) 回升。
第四,高水平開放紅利會(hui) 繼續顯現。盡管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嚴(yan) 峻,但我國外貿韌性強的特點明顯,貨物進出口保持了較快增長。1-7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4%,這既有我國生產(chan) 供給能力強、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強的因素,也有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出口產(chan) 品成本優(you) 勢的影響,還要看到,我國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加快自貿區建設,發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外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1-7月份,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9.8%,高於(yu) 全部進出口增速。
“尤其是下階段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大規模留抵退稅、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使用、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政策持續發力,也會(hui) 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發展。”付淩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