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智賦能,讓文化資源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2-08-17 09: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忠寶(遼寧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首個(ge) 數智人“艾雯雯”正式與(yu) 大家見麵。在發布的視頻中,青春靚麗(li) 的艾雯雯在工作中不斷學習(xi) ,與(yu) 館藏文物產(chan) 生神奇感應,獲得了讓文物活起來的獨特能力。虛擬數智人“艾雯雯”的入職,開啟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上雲(yun) 用數賦智”新的打開方式,圈粉無數。

  近年來,在疫情影響下,各領域數智化趨勢明顯加速。所謂數智化,是在信息化、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決(jue) 策自優(you) 化和執行自動化。也就是借助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技術,實現全周期、全領域、全時空的狀態感知、數據搜集、同步分析、自我學習(xi) 、自動決(jue) 策、精準執行。數智化邏輯就是當前人們(men) 常常聽到的人機互融、虛實同構、算法主導。

  數智賦能文博展示、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播、文藝新業(ye) 態發展等已經越來越廣泛。比如,在文博展示領域,走進三星堆博物館,觀眾(zhong) 可以佩戴上MR眼鏡,置身古蜀奇幻場景之中,直接與(yu) 文物對話;在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播領域,數字藏品把文物背後的曆史文化以更年輕化的體(ti) 驗方式傳(chuan) 遞出來,實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文娛領域,虛擬偶像陸續登場,日前倫(lun) 敦舉(ju) 辦的“史無前例”虛擬演唱會(hui) 甚至把傳(chuan) 奇樂(le) 隊真人的“數字化身”投射到虛擬空間,通過互動式XR帶給觀眾(zhong) 沉浸式體(ti) 驗。

  今年3月,來自全國50家博物館、高校的60名專(zhuan) 家學者聯名發布《關(guan) 於(yu) 博物館積極參與(yu) 建構元宇宙的倡議》,倡導擁抱“元宇宙”,跨越現實與(yu) 虛擬世界的數字鴻溝。日前發布的《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2022)》也提出,新業(ye) 態引領構建數字化發展新格局發展趨勢,強調北京遊戲動漫、文旅文博等領域積極探索元宇宙應用場景,推動業(ye) 態的虛擬化、沉浸式、數字化發展。在此背景下,數智賦能文博、文化、文藝發展漸成大勢,如何通過數智化讓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活起來,越來越受到關(guan) 注。

  博物館,一覽數千年,於(yu) 靜默中訴說著滄桑與(yu) 繁華。通過數智賦能讓文物活起來,使珍貴而神秘的文物更加生動立體(ti) 、活靈活現,吸引觀眾(zhong) 沉浸其中,更好地感受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這已成為(wei) 博物館、文化館等共同遵循。

  具體(ti) 來說,博物館的數智化已經普遍實現了“雲(yun) 展覽”,人工智能講解、通過科技讓文物開口說話等也逐漸流行起來。其實,數智化還體(ti) 現在展覽的場景構造、觀眾(zhong) 的沉浸式體(ti) 現等各個(ge) 方麵。在近期舉(ju) 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上,數智人“李清照”、“換臉麵捕”技術等走進觀眾(zhong) 視野。通過數智化技術,觀眾(zhong) 既能輕鬆生成屬於(yu) 自己的數智人,也能通過相關(guan) 軟件關(guan) 聯虛擬形象,這個(ge) 形象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明星或曆史人物。數智化日新月異,博物館也應當與(yu) 時俱進。比如,通過博物館的策展,打造觀展的場景感,帶觀眾(zhong) 進入文物所處的曆史場域和世界,沉浸式對話文物,已經在部分博物館實現,並將成為(wei) 未來的重要方向。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觀眾(zhong) 可以通過可穿戴全息設備,進入清末時期的《增廣重慶地輿全圖》,置身於(yu) 清末時期的重慶街道、店鋪、碼頭,以交互式參觀來理解文物內(nei) 涵。

  數智化本質上是“硬科技”賦能“軟表達”。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上,“大雪花”打動了世界人民,它溫暖包容,透露出人情味、藝術感、文化韻,盡顯柔情,而它的完美呈現離不開黑科技的助力。讓冷冰冰的文物開口說話,述說千年曆史;讓殘缺的藝術精品複原,彌補遺憾;讓紅色文化綻放時代光彩,薪火相傳(chuan) ;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走進年輕人的心中,都可以通過數智“硬科技”來實現。某種程度上說,數智賦能文化資源,推倒了橫亙(gen) 在文物文化資源與(yu) 年輕人之間的牆,進而架起了一座橋,吸引著年輕人自發走進博物館、展覽館,走近文物文化資源,感受其無限魅力。

  當然,數智化的發展、數智人的湧現,作為(wei) 一種新事物,必然要麵臨(lin) 重重挑戰。比如科技的濫用問題,盲目跟風數智化的資源浪費問題,數智人的培養(yang) 和管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算法化自動運行成為(wei) 常態,法律法規製度等如何更好地規範數智化發展,都需要我們(men) 及時給出應對答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