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醫院不該如此“懸壺濟世”

發布時間:2022-08-17 09:3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醫生這個(ge) 職業(ye) 曆來有懸壺濟世的美譽。近年來,一些過度醫療事件被相繼曝出,受此影響,傳(chuan) 統的懸壺濟世是否還在發揚光大,“過度醫療”究竟是真命題還是偽(wei) 命題,醫療行業(ye) 對此緘默,輿論似乎也沒有繼續予以關(guan) 注。

  近日,網傳(chuan) 四川瀘州富康醫院內(nei) 部培訓資料中出現“怎麽(me) 讓病人給我們(men) 排隊交錢”“怎麽(me) 讓病人長期留下來”等表述,引發廣泛爭(zheng) 議。隨後當地衛健部門稱,涉事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正在接受整頓調查。

  “民營醫院”和“毀人三觀的極端自利言論”,這兩(liang) 個(ge) 標簽瞬間引爆網絡輿論場,沒想到輿論場的公共討論變成了“吐槽大會(hui) ”:“我小孩感冒住院15天,啥事沒有,其他小孩也一樣,進去了都是大問題,不讓走,能把家長給搞死,最可氣的是幾個(ge) 醫生在辦公室有說有笑地互相問對方幾個(ge) 病人。”在這類經驗事實引發的集體(ti) 想象下,既有“同情”涉事醫院的聲音:“不小心說了真話”“愚蠢的既做又說,聰明的隻做不說”,更多的是反思過度醫療問題的普遍性:“難道其他醫院就沒這個(ge) 問題?”

  醫院不論機構性質和規模大小,都應繼承懸壺濟世的傳(chuan) 統,以恢複患者的健康為(wei) 宗旨,不能在醫治病人的過程中夾雜不道德的動機。關(guan) 於(yu) 醫者動機純正問題,唐代孫思邈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如此可為(wei) 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大醫精誠》)“無欲無求”和“惻隱之心”乃“蒼生大醫”的行醫出發點,否則就淪落為(wei) “含靈巨賊”。

  “藥王”的這段話堪稱是對“懸壺濟世”的深刻論證。醫生如此,作為(wei) 醫療機構的醫院,正應當是現代社會(hui) “懸壺濟世”的主體(ti) 。醫院如果不考慮患者的健康問題,而是把患者當作“提款機”,培訓醫生想著如何變著法兒(er) 地從(cong) 患者那裏提取“現金”,這樣的行醫之道,焉能不滋生過度醫療問題?如此醫療之道,醫療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者就把懸壺濟世異化成了“懸壺劫世”,用專(zhuan) 業(ye) 手段“黏住”患者,必然導致醫德淪喪(sang) ,讓本應最該守住道德底線的醫者拜倒在“孔方兄”腳下。

  醫生之所以受人尊重,在於(yu) 這個(ge) 職業(ye) 解除的是患者的病痛,這是一項功德之業(ye) 。要讓功德之業(ye) 真正造福患者,需要醫療機構正確處理醫患關(guan) 係。什麽(me) 樣的醫患關(guan) 係是健康的?按照康德的觀點:“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目的,而且他既無權把自己也無權把他人僅(jin) 僅(jin) 當作手段來使用。”如果醫院和醫生真正以患者的健康恢複為(wei) 最高目標,必然探求“妙手回春”之道,醫生致力於(yu) 研究醫術,通過精湛的醫術讓患者“藥到病除”。為(wei) 此,醫院有義(yi) 務提供職業(ye) 培訓,而不能把患者當作“市場營銷”的對象,挖空心思從(cong) 患者身上榨取油水。

  一家唯利是圖的醫院,必然塑造出不道德的醫生,因為(wei) 是醫療機構在給從(cong) 業(ye) 者製定規則。按照“市場營銷”的方式管理的醫療機構,必然以“留住患者”和讓他們(men) “排隊交錢”為(wei) 目的。誠如有網友所說:“病人成了醫院賺錢的工具,沒有病人創造病人,沒病也要弄出病來。”這樣的醫療機構不但丟(diu) 掉了傳(chuan) 統的“懸壺濟世”醫業(ye) 美德,關(guan) 鍵還站在了患者的對立麵,讓世人不再仰視這個(ge) 行業(ye) ,如此一來,隻會(hui) 加劇原本已經緊張的醫患關(guan) 係。

  要求醫院和醫生不得把患者當作賺錢的手段,就是要求醫院和醫生需要關(guan) 心、尊重患者,將治病救人作為(wei) 義(yi) 務和目的。醫者的義(yi) 務就是實現患者的幸福,減少患者的病痛之苦,並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求醫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如果說,健康是一個(ge) 人最大的“自然的福利”,那麽(me) ,就需求醫療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者先有“道德的健康”。醫療機構的發展需要資金,醫生的收入要體(ti) 麵,但這些都不能成為(wei) 過度醫療的借口。

  合乎道德的醫療機構和醫者,必然通過跟患者交朋友獲得他們(men) 的真正尊重。一個(ge) 心中裝著患者的醫生,必然會(hui) 受到患者的尊重;一個(ge) 熱誠為(wei) 患者服務的醫療機構,也不會(hui) 存在創收焦慮。相反,產(chan) 生過度醫療問題的原因不外乎兩(liang) 個(ge) :要麽(me) 是醫療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者的物欲過盛,要麽(me) 是醫術水平有限。不論其中哪個(ge) 原因,都可能導致醫療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者把患者當作“搖錢樹”,這樣的問題都與(yu) “道德的不健康”有關(guan) 。

  健康的醫患關(guan) 係,不是苛求患者如何配合醫生,而是醫療機構要把職業(ye) 道德建設當作一項長期的大事來抓。讓醫者有道德,要求醫療機構通過熱誠的服務盈利,而不是靠“懸壺劫世”的歪門邪道來“修理”並榨取患者。

  劉海明(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