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成全民健身新場地
公園是群眾(zhong) 就近參與(yu) 體(ti) 育運動最常見的場景。近日,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口袋公園”建設的通知》,提出將推進2022年全國建設不少於(yu) 1000個(ge) 城市“口袋公園”,促進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
當前,隨著全民健身和體(ti) 育強國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men) 對於(yu) 體(ti) 育運動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與(yu) 此同時,我國大力推動群眾(zhong) 身邊的體(ti) 育場地建設,體(ti) 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新載體(ti) 持續湧現。
我國人口眾(zhong) 多,體(ti) 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將長期存在。截至2021年底,我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僅(jin) 為(wei) 2.41平方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群眾(zhong) “健身去哪兒(er) ”成為(wei) 需要著力破解的難題。
在此背景下,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口袋公園”,不僅(jin) 將改善我國人均體(ti) 育場地偏小的現狀,成為(wei) 大型公園和其他體(ti) 育場地設施的有效補充,讓廣大群眾(zhong) 共享全民健身碩果,同時也將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
紮實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要牢牢抓住“口袋”這一特征,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按照規劃要求,“口袋公園”麵積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規模較小,形狀多樣。要利用好“口袋公園”麵積小、靈活性強的特點,緊緊圍繞群眾(zhong) 日常生活和運動所需,讓公園像“口袋”一樣方便使用,成為(wei) 群眾(zhong) 喜歡去、離不開的“身邊公園”,打通全民健身的“毛細血管”。
建設“口袋公園”還要下好“繡花”功夫。各地要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匠心打造,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麵。比如,沈陽市於(yu) 洪區將京奉大禦路及永安石橋等曆史印記融入“口袋公園”建設;連雲(yun) 港市灌南縣“園秀海西”係列“口袋公園”突出了鹽河文化與(yu) 水鄉(xiang) 特色;上海古浪路的一處“口袋公園”配有滑梯、攀岩、趣味鑽洞等設施,方便兒(er) 童玩樂(le) 遊憩。“小口袋”托起城市“方寸之美”,也為(wei) 全民健身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各地要進一步集思廣益、開拓創新,讓美觀實用的“口袋公園”真正成為(wei) 展現城市形象的“神奇口袋”和方便群眾(zhong) 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百變口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常 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