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無序分享或需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超美景點全攻略”“夏日踩水好去處”……一些平台對網友的“野景區”分享不聞不問——
平台無序分享或需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閱讀提示
近日,未開發的“野景區”造成遊客傷(shang) 亡的事件引發關(guan) 注。“野景區”為(wei) 何受熱捧?誰對遊客的安全負責?如何避免類似龍漕溝事件再次發生?在追問中,人們(men) 把關(guan) 注的目光投向了信息發布的平台。
“超美網紅景點全攻略”“夏日免費踩水好去處”“太出片了,簡直寶藏拍照地”……在一些社交平台、短視頻平台,以及旅行遊記推薦平台,類似這樣的旅行推薦屢見不鮮。很多人在選擇旅行目的地時,習(xi) 慣先到網上“考察”一番,參考別人的旅行經驗。
近日,四川彭州市龍門山鎮龍漕溝突發山洪,造成7名遊客死亡,另有數人受傷(shang) 。原本作為(wei) 當地防範山洪重點區域的龍漕溝,此前在社交平台竟然是備受追捧的網紅打卡地。
“野景區”為(wei) 何受熱捧?誰對遊客的安全負責?如何避免類似龍漕溝事件再次發生?法律界人士認為(wei) ,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該加強安全管理,平台應該承擔起社會(hui) 責任,對涉及安全風險的旅行內(nei) 容加強審核,遊客自身也要強化安全意識。
誰在誘導遊客到未開發網紅景點
旅遊愛好者西西曾在某平台看到有博主推薦貴州省清鎮市暗流鎮附近的羊皮洞野生瀑布,“照片裏山高林密、泉水清幽,看著就很吸引人”,去年十一期間,西西與(yu) 幾位好友一同前往,但是沒想到這次旅行經曆至今讓她心驚膽戰。
“風景挺美的,但沒想到路途這麽(me) 危險。”西西告訴記者,到了集鎮還要走10多公裏的路程,汽車無法直接到達,下了車還要走很長的山路,有的地方的山路僅(jin) 有一人寬,旁邊就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未開發景區之所以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原因在於(yu) 追求個(ge) 性化、喜歡自助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尤其疫情期間,熱門景區有限量錯峰要求,一些遊客希望就近出行、自由出行,因此選擇約束較少的未開發景區。
記者在某社交分享類平台搜索“未開發景區”,發現有大量內(nei) 容包含叢(cong) 林、深山、瀑布、水潭等,而且大多是野生、隱秘之處。“越是小眾(zhong) 的路線,安全設施越不足,有的甚至屬於(yu) 地質災害點位,容易發生泥石流、山洪、塌方、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戴斌提醒說。
小紅書(shu) 旅遊博主一壺天涯告訴記者,在成都西部山地到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很多類似龍漕溝的山溝,這些地方都有一個(ge) 共同特點,就是未開發、有野性,“這些未開發景區自然不要門票,人們(men) 會(hui) 在這裏燒烤、露營,周圍也有停車場地、農(nong) 家院等,旅行自主性較強,加上網紅流量吸引,因此對很多遊客有較強的吸引力。”但一壺天涯也認為(wei) 這些地方一般安全係數低,一旦出現極端情況,容易威脅生命安全。
平台和發布者應該盡到提醒義(yi) 務
近期,有報道顯示,兩(liang) 名遊客在去往羊皮洞爬山途中摔下山崖,腿部骨折,頭部受傷(shang) 。此前,還有一名女性在羊皮洞景區因爬山不慎,崴傷(shang) 腳踝無法行走,最後是消防救援人員采取繩索固定、輪換背的方式將被困人員救出。
2019年8月,湖北鶴峰縣躲避峽突發山洪,導致13人遇難,均為(wei) 外地遊客。據悉,躲避峽也屬於(yu) 未開發景點。
西西表示,社交平台上有很多關(guan) 於(yu) 羊皮洞等未開發景區的推薦,但很少有人提醒說這些地方路途危險,需謹慎出行,平台對這些推薦內(nei) 容也未做任何標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wei) ,網紅“野景區”保障措施不到位、安全設施不齊全,容易給消費者生命安全保障造成盲區。
“對一些平台發布的未經開發景點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平台有安全提醒和內(nei) 容審核義(yi) 務,發布者也有風險提醒義(yi) 務,否則可能違反法律規定的保護廣大潛在遊客人身安全的義(yi) 務和責任,構成侵權。”劉俊海說,平台不能以網友分享為(wei) 由,規避應該承擔的社會(hui) 責任。
北京市偉(wei) 博(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葛偉(wei) 超認為(wei)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wei) 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未開發景點存在安全風險。基於(yu) 侵權法上的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理論,即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行為(wei) 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chang) 責任。也就是說,平台和發布者如果未盡到提醒義(yi) 務導致侵權結果發生,可能同樣需要承擔責任。”葛偉(wei) 超說。
解決(jue) “野景區”安全問題需要多方合力
針對網紅“野景區”安全問題,葛偉(wei) 超表示,一方麵屬地政府應當盡到提示和管理義(yi) 務,做好相應的標誌和措施,及時加強巡查和安全隱患的排查。
另一方麵,針對用戶在社交平台上發布“野景區”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平台應該盡到安全提醒義(yi) 務和內(nei) 容審核義(yi) 務。若用戶上傳(chuan) 的“野景區”並不屬於(yu) 正規景區,平台不應僅(jin) 根據熱度進行推薦,而應該仔細核查類別,並且在用戶發布的內(nei) 容上進行標注或者提示,請廣大民眾(zhong) 核實後前往,不能做盲目標記和推薦。
劉俊海表示,平台守土有責,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發布的內(nei) 容審核分析,及時發現“野景區”背後隱藏的巨大風險和消費者安全隱患。要在明顯的區域提示,此地未經旅遊主管部門批準,沒有安全保障設施,屬於(yu) 未開發地帶,網友需慎重決(jue) 定,平台建議不前往,並提醒用戶其他發布者的意見不代表平台觀點。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虎認為(wei) ,除了平台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社會(hui) 責任,涉及安全風險的內(nei) 容,要加強審核之外,要杜絕或者減少龍漕溝類似事件發生,相關(guan) 政府部門更有義(yi) 務加強安全提醒,對於(yu) 比較危險的未開發地帶,當地政府應該采取防範措施,比如設置警戒裝置,或者標語警告遊客不要進入。
“遊客自身也要樹立理性安全文明消費理念,不要追風趕熱點,盡量選擇正規旅遊景點。”劉俊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