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一線工人成大國工匠
2020年1月10日是金川集團銅業(ye) 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潘從(cong) 明終生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潘從(cong) 明作為(wei) 主要完成人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也成為(wei) 西北地區首位獲得這項國家大獎的一線產(chan) 業(ye) 工人。
大獎背後是潘從(cong) 明紮根生產(chan) 一線矢誌創新的奮鬥曆程。鉑、鈀、銠、銥等鉑族貴金屬是精密電子、航空發動機、燃料電池、光纖製造等國家戰略高科技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鍵基礎材料,但我國儲(chu) 量有限,如何實現清潔、環保、高效提取回收,一直是困擾貴金屬冶煉高質量發展的行業(ye) 難題。
金川集團冶煉產(chan) 生的鎳陽極泥是提取鉑族金屬的主要原料之一。2010年,潘從(cong) 明擔任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全麵負責金、鉑、鈀、鋨、釕、銠、銥7種貴金屬的生產(chan) 任務,並帶領團隊革新工藝。
“當時的想法是要更新工藝流程,通過應用高效設備提升貴金屬提煉的工作效率和現代化生產(chan) 水平。”潘從(cong) 明回憶說。
2017年,在不新建廠房、不新購設備、不引進技術的條件下,潘從(cong) 明帶領同事完全依靠技術改進、設備革新等一係列創新舉(ju) 措,將金川集團鉑族金屬產(chan) 能由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每年400公斤提升到每年4000公斤。
2020年金川集團貴金屬一次、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項目投產(chan) 達標,再次將鉑族金屬的產(chan) 能提升至每年7000公斤。同年,金川集團銠銥生產(chan) 線複產(chan) ,實現了對複雜銠銥物料的高效率處理,解決(jue) 了40多年來困擾行業(ye) 的關(guan) 鍵性難題,填補了國內(nei) 外複雜銠銥物料綜合利用技術空白,標誌著該公司全麵建成目前亞(ya) 洲最大的礦產(chan) 鉑族金屬生產(chan) 線,為(wei) 推動我國貴金屬冶金技術向高精尖發展作出了貢獻。
過去10年,潘從(cong) 明紮根貴金屬提煉一線,也讓他收獲滿滿:由他主創的項目先後獲得18項省部級或以上科技進步獎、技術革新獎,他本人也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最美職工”“大國工匠”等多項榮譽,2020年被破格評為(wei) 正高級工程師……在潘從(cong) 明看來,個(ge) 人成長的背後,是整個(ge) 國家創新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和全行業(ye) 的持續進步。
“個(ge) 人的每一次獲獎、每一項創新都體(ti) 現了從(cong) 中央到地方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和支持,也離不開企業(ye) 為(wei) 一線職工創新提供的平台。”潘從(cong) 明說,“我和團隊成員趕上了激發全社會(hui) 創新活力的好時候,從(cong) 一線工人成長為(wei) 大國工匠,我感到無比光榮與(yu) 自豪,幸福感滿滿,歸屬感滿滿!”(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