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是自由戀愛的反義詞嗎
作者:王鍾的
您接受相親(qin) 嗎?您認為(wei) 相親(qin) 能遇到真愛嗎?近日,中青校媒就相親(qin) 話題麵向青年發起調查,共回收就讀或畢業(ye) 於(yu) 204所高校的青年人填寫(xie) 的有效問卷3089份。調查結果顯示,44.84%受訪者可以接受相親(qin) ,20.39%不接受相親(qin) ,34.77%不確定自己是否會(hui) 選擇相親(qin)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說明年輕人性格心態的開放成熟,社會(hui) 氛圍上對各種形式的婚戀交友都持接受態度。
盡管在我國早期的婚戀文化中,相親(qin) 是年輕人擇偶並締結婚姻關(guan) 係的主要方式,但隨著社會(hui) 風貌與(yu) 婚戀文化的演進,相親(qin) 逐漸被標注了“傳(chuan) 統”“保守”等具有負麵意義(yi) 的標簽,似乎與(yu) 自由戀愛水火不容。因此,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四成、接近一半的年輕人表示可以接受相親(qin) ,顛覆了不少人的直觀印象。有人不禁發問:是自由戀愛失去了吸引力,還是相親(qin) 煥發了新生?
為(wei) 什麽(me) 婚戀文化日趨多元化,不少年輕人卻拾起了“相親(qin) ”這個(ge) 老辦法?一個(ge) 重要原因在於(yu) ,盡管社交工具和形式都豐(feng) 富了,但年輕人拓展社交的能力與(yu) 空間未必因為(wei) 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改善。相反,在適齡青年離開校園進入社會(hui) 以後,由於(yu) 工作強度和壓力較大,閑暇時間和精力受限,結識新朋友和尋覓理想伴侶(lv) 的機會(hui) 並不多。“我有些‘社恐’,平時很少認識新的異性,相親(qin) 為(wei) 我提供了渠道和契機。”報道中一位受訪者的回答,反映了不少同齡年輕人的心聲。
與(yu) 此同時,對於(yu) 部分奔著明確婚戀目標的年輕人來說,相親(qin) 的目的性更明確,“效率”更高。一場坦率的相親(qin) 活動,男女雙方能在短時間內(nei) 了解對方的個(ge) 人信息、家庭背景、興(xing) 趣愛好、生活習(xi) 慣,以此確定是否進一步發展關(guan) 係。在追求“純愛”的觀念看來,相親(qin) 似乎過於(yu) “直白”甚至功利,但婚姻從(cong) 來都具有社會(hui) 屬性,涉及婚姻雙方家庭財務、社會(hui) 關(guan) 係的重組。否認和忽視婚姻的社會(hui) 意義(yi) ,實際上也是對婚姻態度的不慎重。
另一方麵,隨著時代的演進,“相親(qin) ”並沒有一些人想象得那麽(me) “封建守舊”。實際上,相親(qin) 形式正在不斷“升級換代”,越來越多地以契合現代生活的方式呈現。除了傳(chuan) 統一對一的見麵相親(qin) ,很多帶有相親(qin) 性質的團體(ti) 活動受到年輕人追捧。有的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又能在戶外鍛煉身體(ti) ,又能結識新朋友,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喜好。年輕人參加此類活動,不僅(jin) 培養(yang) 了興(xing) 趣愛好,拓寬了視野,也在團結協作中增進了友情,並有可能在此基礎上收獲愛情。
在曆史上,相親(qin) 或許與(yu) 包辦婚姻等違背年輕人意願的婚姻形式產(chan) 生聯係,但正所謂“強擰的瓜不甜”,如今不管男女雙方以何種方式開展交往,個(ge) 人意願始終是決(jue) 定婚戀關(guan) 係能否穩固建立的核心因素,相親(qin) 基本上褪去了“包辦婚姻”色彩。既然相親(qin) 提供了一種交往的便利,能夠與(yu) 自由戀愛兼容並存,又何樂(le) 而不為(wei) ?
就本質而言,相親(qin) 不過是社交活動的呈現方式之一,沒必要以偏見和刻板的目光看待。“相親(qin) ”的調查結果也再次說明,對於(yu) 不少都市青年來說,他們(men) 的社交空間和渠道依然欠缺,難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新的關(guan) 係、結識新的朋友。這就要求社會(hui) 積極創造各類形式的社交場景,研究並設計真正契合年輕人需求的活動。隻要保持平和與(yu) 兼納的態度,相親(qin) 就不再是充滿爭(zheng) 議和偏見的特定活動,而將是促成一段感情水到渠成的開放性概念。(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