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對鱷雀鱔等外來物種的普查應提速
【閱讀提示】不止汝州!多地“怪魚”橫行,有孩子被咬傷(shang)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河南省汝州市抽幹當地城市中央公園內(nei) 的雲(yun) 禪湖水,抓捕到兩(liang) 條“水中怪魚”鱷雀鱔,引發廣泛關(guan) 注。在汝州鱷雀鱔事件後,媒體(ti) 又報道,在北京、廣東(dong) 、湖南、山東(dong) 、雲(yun) 南等多地也先後發現鱷雀鱔,發現地散布於(yu) 小區景觀水係、野外自然水體(ti) 等多種場合,甚至有媒體(ti) 披露了關(guan) 於(yu) 鱷雀鱔傷(shang) 人的新聞線索。
鱷雀鱔意外“走紅”,使公眾(zhong) 對這一原產(chan) 自美洲的物種有了基本認知。鱷雀鱔作為(wei) 肉食性魚類,性情凶猛,牙齒鋒利,食量巨大,在缺乏天敵的環境中能長到3米多,會(hui) 大量捕食水域內(nei) 其他以水草水藻為(wei) 食的魚蝦,從(cong) 而造成水體(ti) 富營養(yang) 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喪(sang) 失。有資料顯示,鱷雀鱔在特定條件下還會(hui) 攻擊人類特別是兒(er) 童。
綜合各方信息,鱷雀鱔似與(yu) 福壽螺、紅火蟻、非洲大蝸牛等類似,符合入侵物種的基本特征。但是,也有專(zhuan) 家指出,鱷雀鱔屬於(yu) 熱帶魚類,在自然水體(ti) 、尤其是冬季寒冷的中國北方自然水體(ti) 中,很難過冬,因此其是否足以引發生物入侵風險還有待觀察。
當前各地發現的鱷雀鱔,專(zhuan) 家分析大概率均來源於(yu) 人為(wei) 放生,其源頭則是各地的花鳥蟲魚市場。許多人是將其作為(wei) 一種觀賞魚買(mai) 回家,但後來發現其食量太大、長速驚人,因此隨意“放生”到野外環境中。這種盲目放生的行為(wei) ,給後期針對性捕撈帶來難題,也耗費了巨大公共資源,應當予以警示和懲戒。
但是,一個(ge) 外來物種,是否應當被納入入侵物種,本質上是一個(ge) 科學問題,因而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調查、統計、評估,然後再出台針對性的措施。比如,鱷雀鱔到底在哪些省份有分布?是否在自然水體(ti) 中形成了自然繁殖?對本土生物分別造成了哪些影響?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科學普查。如果其確係存在生物入侵風險,那就應當盡快將其納入入侵物種名單,嚴(yan) 格禁止私自養(yang) 殖、運輸、販賣;如果尚不足以構成這種風險,那還是應當以加強科普為(wei) 主,提高人們(men) 的自覺意識。
所以,問題的關(guan) 鍵,還是要先摸清情況。據了解,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相關(guan) 部門發布了《關(guan) 於(yu) 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ti) 方案的通知》,正在對包括鱷雀鱔在內(nei) 的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這是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yu)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必要之舉(ju) 。隻有摸清外來入侵物種種類數量、空間分布、發生麵積、危害程度等情況,搞清楚這些入侵物種對經濟、社會(hui) 、生態分別帶來什麽(me) 影響,才能有的放矢,為(wei) 科學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