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精簡機構編製 一個人口小縣的機構大改革

發布時間:2022-09-01 09:28:00來源: 法治日報

  一個(ge) 人口小縣的機構大改革【 精簡機構編製 行政成本下降 審批效率提升】

  ● 山西人口小縣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財政供養(yang) 入不敷出,財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轉移支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維慣性;從(cong) 人口與(yu) 編製比看,財政供養(yang) 人員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於(yu) 事的問題;事業(ye) 單位規模普遍較小,職能較弱,“小、散、弱”現象突出

  ● 加大職能相近黨(dang) 政機構重組整合,如縣委辦與(yu) 縣政府辦、縣委宣傳(chuan) 部與(yu) 縣文化和旅遊局實行合署辦公,整合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等部門職能,組建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等,用3至5年時間,逐步實現機構、編製、人員大幅度下降,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ti) 製

  ● 改革全部完成後,行政成本將大幅下降,財政供養(yang) 人員比例由改革前的32:1提高到40:1;審批效率大幅度上升,以城市規劃、土地規劃、林業(ye) 規劃為(wei) 例,僅(jin) 辦理流程和公示時間至少可縮短14個(ge) 工作日;營商環境優(you) 化,2021年項目開工率達88.9%

  本報記者 馬超 王誌堂

  黨(dang) 政機構由36個(ge) 精簡為(wei) 22個(ge) ,領導職數由135名降為(wei) 114名,涉改事業(ye) 單位由186個(ge) 整合為(wei) 40個(ge) ,事業(ye) 編製數由1964名核減為(wei) 659名……近日,位於(yu) 山西西北部的一個(ge) 人口小縣——河曲縣的機構改革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一個(ge) 僅(jin) 有12.4萬(wan) 人口的縣為(wei) 何要推動此項改革?改革如何推進,又帶來了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深入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一探究竟。

  三大問題

  觸發改革

  初秋後的一場大雨讓河曲變得格外涼爽。地處晉、陝、蒙三省交界的河曲縣,轄6鎮5鄉(xiang) ,麵積1317平方公裏,總人口12.4萬(wan) 。

  推動河曲縣機構改革源於(yu) 2019年年底的一次調研。

  當時,時任山西省委主要領導在基層調研時,發現全省人口小縣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財政供養(yang) 入不敷出,財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轉移支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維慣性;從(cong) 人口與(yu) 編製比看,財政供養(yang) 人員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於(yu) 事的問題;事業(ye) 單位規模普遍較小,職能較弱,“小、散、弱”現象突出。

  2020年4月,根據省委部署要求,按照“大部製、扁平化、強基層、重實戰、高效率”的原則,一場以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問題導向,以職能優(you) 化為(wei) 核心,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ge) 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ge) 部門負責的縣域行政運行體(ti) 係全麵改革在河曲和浮山兩(liang) 個(ge) 試點縣開展起來。

  “接到任務後,縣委高度重視,成立了縣委書(shu) 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先後召開領導小組會(hui) 議5次,辦公室會(hui) 議41次,先後研究解決(jue) 了黨(dang) 政機構職能融合等61個(ge) 問題。”河曲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編辦主任鄔誌明說。

  有關(guan) 部門也馬不停蹄推動各項工作:縣委組織部對全縣公務員隊伍現狀,黨(dang) 政群機關(guan) 單位、事業(ye) 單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情況,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工作等進行了細致分析;縣委編辦對涉改事業(ye) 單位的職能、機構規格、編製情況、人員年齡結構以及單位整合、撤銷、轉企等改革設想的合理性、可行性、穩妥性進行了摸底研判……

  與(yu) 此同時,相關(guan) 部門通過個(ge) 別談話、調研座談等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征求各領域意見建議58條,先後征求幹部群眾(zhong) 意見建議245人次,形成17類分析報告、5項論證結果。

  機構重組

  工作變忙

  見到張瑞東(dong) 時,他正在趕寫(xie) 一份緊急上報的材料,其間不到5分鍾時間,接了3個(ge) 電話。

  2021年9月,張瑞東(dong) 由河曲縣委組織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轉任縣發改工信和科技商務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該局整合了過去的縣發展和改革局、工業(ye) 和信息化局、能源局、商務局及科技教育局科技方麵職能,局長由副縣長兼任,下設1名主持日常工作的正科級副局長,4個(ge) 副科級副局長。

  “8個(ge) 領導職數變成了5個(ge) ,過去一個(ge) 局成了現在一個(ge) 股室,人自然就忙了,每天電話不斷,會(hui) 議不斷,經常下班後才能開始處理案頭工作。”張瑞東(dong) 感歎道。

  此次改革中,按照優(you) 化協同高效的原則,河曲縣加大職能相近黨(dang) 政機構重組整合。

  如在統籌黨(dang) 政機構設置上,縣委辦與(yu) 縣政府辦、縣委宣傳(chuan) 部與(yu) 縣文化和旅遊局等實行合署辦公,即一套工作機構、兩(liang) 個(ge) 機關(guan) 名稱。縣委編辦、縣老幹部局並入縣委組織部,加掛縣委機構編製委員會(hui) 辦公室牌子。縣委統戰部與(yu) 縣工商聯機關(guan) 整合設置,保留縣工商聯牌子並按章程運行,縣政府辦公室承擔的外事、對台、港澳工作職能劃入縣委統戰部。

  在經濟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民生保障、城建交通、社會(hui) 管理等領域,綜合設置相關(guan) 機構。整合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等部門職能,組建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整合自然資源、林業(ye) 部門職能,組建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加掛縣林業(ye) 局牌子,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幹部管理體(ti) 製調整為(wei) 屬地管理。整合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管理局、縣交通運輸局,組建縣城鄉(xiang) 建設和交通運輸局。

  改革後,河曲縣設置黨(dang) 政機構22個(ge) ,均為(wei) 正科級建製。黨(dang) 委工作機關(guan) 、政府主要工作部門負責人由縣委常委或政府副縣長兼任。

  對於(yu) 事業(ye) 單位,推進職責任務相近機構跨部門整合,調整優(you) 化規模過小、功能萎縮、分散重複設置的事業(ye) 單位。原則上不再設立10名編製以下的事業(ye) 單位,縣委、縣政府直屬事業(ye) 單位不超10個(ge) 。改革後,除中小學、幼兒(er) 園、公立醫院、衛生院和鄉(xiang) 鎮(街道)所屬事業(ye) 單位外,全縣納入機構限額管理的事業(ye) 單位40個(ge) 。

  人員安置

  理順情緒

  對於(yu) 趙喜柱來說,此次改革讓他體(ti) 驗了一把坐過山車的感覺。

  2020年12月,河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加掛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牌子,統一行使市場監管、文化市場、城市管理、應急管理等8個(ge) 領域的行政處罰權以及與(yu) 之相關(guan) 的行政檢查、行政強製權。相關(guan) 領域執法隊伍也被整合組建為(wei) 綜合行政執法隊。

  整合後,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副縣長兼任局長。於(yu) 是,擔任局長僅(jin) 8個(ge) 月的趙喜柱一下子成了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

  “執法領域從(cong) 一個(ge) 成了8個(ge) ,我卻從(cong) 局長成了副局長,雖然級別沒變,但剛開始心裏確實不適應。”趙喜柱說,但隨著工作深入開展,發現現在執法力度更大了,因為(wei) 副縣長可以直接召集有關(guan) 部門解決(jue) 問題,而局長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如今有副縣長把方向,我這個(ge) 副局長負責落實,幹勁兒(er) 更足了!”

  解決(jue) 好“人”的問題,既是機構改革麵臨(lin) 的難題,又是搞好改革的關(guan) 鍵。

  “改革涉改人員之多、範圍之廣、情況之複雜前所未有。”鄔誌明說,為(wei) 解決(jue) 好“人”的問題,河曲縣委書(shu) 記、縣委組織部部長與(yu) 涉改單位科級幹部逐一進行談話,幫助理順情緒,激發幹勁,妥善做好人員調整安置工作,先後開展談話達237人次。

  在人員安置上,對主動退出領導崗位的49名領導幹部優(you) 先按規定晉升職級;對超職數的領導幹部,保留待遇納入“幹部周轉池”管理,承擔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入企幫扶等中心工作;對因改革超編的903名事業(ye) 人員,采取到對口黨(dang) 政部門跟班學習(xi) 鍛煉、擔任村(社區)“兩(liang) 委”主幹和綜治網格員等方式,重新調整配備;對新進人員實行“退休三個(ge) 補錄一個(ge) ”,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務員空編麵向現有事業(ye) 單位人員定向招錄。

  “目標就是要用3至5年時間,逐步實現機構、編製、人員大幅度下降,保持幹部隊伍體(ti) 係新鮮血液和合理年齡結構,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ti) 製。”鄔誌明說。

  麵對部門重組、職數核減、管理方式改變導致一些幹部思想困惑增多、幹事創業(ye) 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河曲縣構建了“實績檔案+綜合考評”評價(jia) 體(ti) 係,去年以來先後提拔重用17名擔當作為(wei) 幹部,大張旗鼓表彰獎勵10個(ge) 先進單位和30名優(you) 秀幹部,免去履職不到位的2名“一把手”和1名副職,嚴(yan) 格兌(dui) 現獎懲,著力解決(jue) 如何“幹得好”的問題。

  運轉順暢

  分工明確

  新機構成立,新班子到位,如何確保正常運轉?對上對下如何銜接?對於(yu) 一些副縣長兼任局長的部門,局長與(yu) 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如何分工?

  記者采訪了解到,河曲縣明確兼任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副縣長,擔任黨(dang) 組第一書(shu) 記,負管黨(dang) 治黨(dang) 第一責任;每周到兼職單位至少坐班一次,重點主持“三重一大”(重大事項決(jue) 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事項和“三個(ge) 重點”(重點指標、重點任務、重點工作)的集體(ti) 決(jue) 策。

  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務副職擔任黨(dang) 組書(shu) 記,主持召開局長(部長、主任)辦公會(hui) 議、局務(部務、主任)會(hui) 議,對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監督,重要情況向兼任主要負責人的縣領導匯報。其他副職做好分管工作,對局長負責,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格局。

  與(yu) 此同時,河曲縣還要求涉改部門建立健全黨(dang) 務人事管理製度、業(ye) 務管理製度、後勤管理製度等多項製度,規範日常管理。

  在理順上下銜接問題上,河曲縣建立了“一對多”、“多對一”運行機製,對上製定市縣機構業(ye) 務對口情況表,對下細化對應關(guan) 係,形成縣直單位與(yu) 鄉(xiang) 鎮黨(dang) 政機構對應關(guan) 係表。在部門內(nei) 則成立由副局長任組長、內(nei) 設股室和對應事業(ye) 單位人員任組員的工作組,負責相應領域工作任務落實,有效解決(jue) “一對多”銜接不到位問題。

  在構建橫向協調工作機製上,明確建立規劃統籌、聯席會(hui) 商、協調服務和跟蹤問效等多項製度,確保工作有效落實。

  新機製運行帶來了哪些變化?

  河曲縣副縣長兼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趙振宇坦言:“現在工作壓力更大,對工作標準和質量的要求也更高了。以前自己是分管領導,分管部門出問題追責局長,現在是直接處理自己。”

  為(wei) 確保對局裏工作能全麵掌握,趙振宇每周至少來一次局裏,沒有辦公室就直接在會(hui) 議室處理公務。截至目前已組織召開局黨(dang) 組會(hui) 16次,“三重一大”事項全部上會(hui) 研究。

  “以前當分管領導,隻和局長溝通,現在和副局長甚至科股長也直接溝通,對情況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全了。”趙振宇說。

  成果轉化

  效率提升

  潔白的襯衫,胸前的黨(dang) 徽格外醒目。河曲縣項目推進中心一間辦公室內(nei) ,中心主任張誌宏正在辦公桌前忙碌著。

  張誌宏所在的項目推進中心由原招商服務中心與(yu) 縣項目預審中心合並而來,主要負責全縣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省市重點工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太忻一體(ti) 化建設等工作。

  “過去我隻負責招商,招回來就進入下一個(ge) 部門,能不能落地就不清楚了。如今招商、簽約、落地、開工、在建、投產(chan) 環環相扣,全周期服務。”張誌宏說,現在招商做許諾時就得考慮落地兌(dui) 現,“因為(wei) 沒地兒(er) 可推了”。

  改革帶來的變化還有很多。

  如審批效率大幅度上升。以城市規劃、土地規劃、林業(ye) 規劃為(wei) 例,改革前由3個(ge) 部門審批公示,改革後統一由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審批,特別是副縣長兼任局長後,減少了請示層級,時間大大縮短。僅(jin) 辦理流程和公示時間至少可縮短14個(ge) 工作日。

  審批效率的提高帶來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最終轉化為(wei) 招商引資的成效。2021年,河曲縣五項指標(簽約率、開工率、投資金額完成率、到位資金完成率、非固投資金到位完成率)均進入全市第一方陣,項目開工率達88.9%。

  改革全部完成後,行政成本將大幅下降。經測算,改革完成後黨(dang) 政工作部門和事業(ye) 單位共減少160個(ge) ,公用經費支出減少367萬(wan) 元,下降8.2%;事業(ye) 編製精簡後,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支出每年減少1.33億(yi) 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3%;財政供養(yang) 人員比例由改革前的32:1提高到40:1,超過全省、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同時,隨著單位數量的減少,辦公場所更加集中,空出辦公用房1.05萬(wan) 平方米,為(wei) 社區活動、社會(hui) 事業(ye) 和公共服務提供基礎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改革產(chan) 生了一定成效,但也麵臨(lin) 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

  比如,職能相近部門合並產(chan) 生了一個(ge) 超大部門,而改革後人員的減少導致部門運轉吃力。如改革後的縣發改工信和科技商務局法定職責32項,24個(ge) 編製隻有11人在崗,內(nei) 設的發改股連事業(ye) 編製人員在內(nei) 5名工作人員要對接市發改委等多個(ge) 部門。與(yu) 此同時,領導職數減少帶來的另一個(ge) 問題是晉升渠道的變窄。

  此外,副縣長兼任局長的同時也分管其他單位,在資源及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做好主管單位與(yu) 分管單位的平衡與(yu) 支持,也要進一步考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