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與“貿易”相遇:更多的期待將成真
【經濟界麵】
看似高冷專(zhuan) 業(ye) ,實則溫暖貼身——
“服務”與(yu) “貿易”相遇:更多的期待將成真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一年一度的盛會(hui)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8月31日至9月5日在北京舉(ju) 行。這是一屆可以有“更多期待”的高規格國際盛會(hui) ,再次引發人們(men) 對服務貿易的關(guan) 注熱潮。
“更多的期待”並不僅(jin) 僅(jin) 因盛會(hui) 的啟幕而熱,更不會(hui) 因盛會(hui) 的閉幕而落。乍聽專(zhuan) 業(ye) 高冷,實則溫暖貼身,服務貿易並非隻屬於(yu) 外貿專(zhuan) 業(ye) 人士,服務貿易就在我們(men) 身邊。
通信、健康、金融、教育、建築、銷售、旅遊、娛樂(le) 、文化、體(ti) 育、運輸、環保、研發、設計……形形色色的服務,生活中須臾不可少。當“服務”與(yu) “貿易”相遇,意味著提供服務的企業(ye) 和個(ge) 人可以來自更廣泛的地域,更多的選擇、更好的質量、更新的技術都令人期待。
不斷擴大開放,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跨境電商的快遞到了,購買(mai) 海外產(chan) 品的同時,也購買(mai) 了外國企業(ye) 的運輸服務;同仁堂的境外新冠肺炎防治中醫專(zhuan) 家組給各國開出中醫預防處方,中醫藥服務出口廣受歡迎;我國的影視劇、網絡文學、網絡視聽、創意產(chan) 品等領域出口迅速發展,進口的優(you) 質圖書(shu) 、影視劇等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中國的服務外包連年保持快速增長……這都是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縮影。
2012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長6.1%,高出全球增速3.1個(ge) 百分點。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已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服務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大。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800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同比增長21.4%。目前,與(yu) 我國有服務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00多個(ge) 。
服務貿易具有輕資產(chan) 、軟要素的特點,更加需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發展環境,更加需要各國加強規則的協調和政策的對接。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指出,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連續五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在海南率先探索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管理製度,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新增22個(ge) 服務開放部門,提高了37個(ge) 服務部門的開放水平,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去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率先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現恢複性增長。服務出口世界排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2.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1.6%;其中服務出口1.4萬(wan) 億(yi) 元,增長24.6%,“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疫情對傳(chuan) 統服務貿易造成衝(chong) 擊,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業(ye) 態、新場景,遠程服務、非接觸經濟等快速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wei) 特征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成為(wei) 發展的新動能。
2012—2021年十年間,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達到9.3%,占比提高了10.3%,其中個(ge) 人文化和娛樂(le) 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金融服務分別增長5.8倍、3.2倍、2.1倍和1.6倍。離岸服務外包規模增長2.9倍,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累計吸納就業(ye) 1127萬(wan) 人。
逆差逐步下降,折射新趨勢
2018年以來,服務貿易逆差呈現逐步下降的態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大幅下降。去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比上一年下降了67%,降到327.5億(yi) 美元,是2011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上半年,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收窄到122億(yi) 美元。
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收窄,體(ti) 現了服務貿易領域發展的哪些新趨勢?
“服務貿易逆差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ye) 司司長王東(dong) 堂指出。
首先,受疫情衝(chong) 擊,旅行進出口大幅下降。疫情前,旅行一直是服務貿易的第一大領域,也是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疫情導致了各國強化旅行限製,也抑製了旅行服務貿易增長。2021年我國旅行服務貿易逆差1146.8億(yi) 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55.8%,成為(wei) 拉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傳(chuan) 統服務出口提升帶動了服務貿易逆差收窄。特別是去年、前年受到貨物貿易快速增長和運費上漲因素的帶動,運輸服務出口保持高位態勢,2021年出口達到1272億(yi) 美元,增長124.7%,帶動了傳(chuan) 統服務出口的提升。再次,新興(xing) 服務出口成為(wei) 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縮減的關(guan) 鍵因素。近年來我國積極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大力推動新興(xing) 服務出口,服務出口競爭(zheng) 力明顯提升,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規模快速提升。
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會(hui) 否持續性下降?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俊分析指出,逆差的下降不會(hui) 是一條曲線,肯定是一個(ge) 波動下降的過程。疫情緩解後,短期因素消失,旅行服務進口增加後,在某些年份逆差會(hui) 有所增加。但是,從(cong) 整個(ge) 趨勢來看,國內(nei) 服務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在提升,中國服務“走出去”的最大優(you) 勢就是中國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製造業(ye) 的優(you) 勢,中國服務跟隨製造業(ye) 和海外投資“走出去”,將會(hui) 伴隨著相關(guan) 的谘詢服務、金融服務、結算服務、支付服務,以及信息服務、網絡服務等。作為(wei) 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會(hui) 帶動相關(guan) 的服務出口,大規模貨物貿易也會(hui) 帶動跨境物流運輸服務。
除此之外,中國服務“走出去”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優(you) 勢,就是我們(men) 的人力資源比較豐(feng) 富,中國有大量高素質人才,學科門類比較齊備,高等學校畢業(ye) 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在人口結構中占比都是領先的。“人才和產(chan) 業(ye) 都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優(you) 勢資源,我國服務貿易的總體(ti) 實力將不斷提升。”李俊認為(wei) 。
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服務業(ye) 規模持續擴大,在優(you) 化結構、促進就業(ye) 、拉動消費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國服務業(y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金融、科技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ye) 發展水平與(yu) 發達經濟體(ti) 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盡管服務貿易取得良好發展成績,但我們(men) 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還麵臨(lin) 著不少挑戰和製約。”盛秋平指出,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起伏反複,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跨國人員流動和商務活動受到很多限製,這對跨境旅行、建築、會(hui) 展等涉及自然人移動的服務貿易衝(chong) 擊較大,服務貿易麵臨(lin) 外需收縮的風險。企業(ye) 經營壓力加大,一些服務貿易企業(ye) 麵臨(lin) 訂單不足、成本上升等挑戰,經營預期不穩,特別是中小企業(ye) 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麵臨(lin) 較大的生存壓力。
近年來,商務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認真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積極擴大服務業(ye) 和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出台了一係列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2021年,商務部等24個(ge) 部門發布的《“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服務貿易總量增長、結構優(you) 化、效益提升,為(wei) 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和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契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我們(men) 要更多地引進國際優(you) 質高技術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包括先進技術、環境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知識產(chan) 權服務,還有國內(nei) 有巨大需求的教育、醫療,尤其是職業(ye) 教育培訓,來提升中國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水平。”李俊指出,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服務業(ye) ,引進更多高質量境外服務。服務貿易多涉及國內(nei) 規製改革,涉及要素層麵開放,包括標準、資質的認證認可等。同時,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行政審批、人員的跨境流動、通關(guan) 的便利化等都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這是一個(ge) 長期努力的過程。
“下一步,中國將繼續擴大服務業(ye) 對外開放,持續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通過服貿會(hui) 等對外平台促進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持續推進新興(xing) 服務出口,增加優(you) 質服務進口,更好地推動服務貿易均衡協調發展。”王東(dong) 堂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線調研丨快遞進村 讓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
- 牢記使命 做人民的好公仆
- 鱷雀鱔等外來物種“入侵” 專家: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 一個筆袋109元 一支筆35元 “文具刺客”你遇到過嗎?
- 從計劃預算執行報告看下半年經濟穩中求進
- 吉林長春: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結束 展現十年轉型成就
- 國務院大督查在行動丨江西鉛山一企業以整治之名非法采砂毀林占地 當地開展調查全力恢複植被
- 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看點解析
- 【2022打卡中國】黃河文化輝映齊魯 2022“打卡中國·最美地標——你好,山東!” 網絡國際傳播活動走進濟南
- 光明網評論員:不滿一歲要補票,這是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