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暢遊”詩意大運河

發布時間:2022-09-01 09:58:00來源: 光明網

  近日,“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在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圍繞“大運河”這一核心文化意象,邀請62位(組)藝術家進行專(zhuan) 題創作,創作藝術作品80餘(yu) 件(組),涵蓋中國畫、水印、水彩、油畫、書(shu) 法、雕塑、裝置、新媒體(ti) 等多種藝術類型,旨在展現文旅融合時代背景下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的建設成果。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men) 沒有展示大量曆史畫或文獻,而是將今天理解的詩性運河介入其中,讓觀眾(zhong) 進入展廳後能感受到運河寫(xie) 意的氣息,以此喚起他們(men) 對運河曆史、運河文化的情感共鳴。”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說。

  展覽對中國傳(chuan) 統繪畫中一種獨有的表現形式——長卷,進行了更加貼近當代生活的藝術創新與(yu) 發展,構想出一種“再長卷”的展覽理念與(yu) 展出方式。所謂“再長卷”,不僅(jin) 包括借鑒曆史上“長卷”作品對大運河景觀的描繪,同時也抽離出“長卷”獨有的有機融合時空關(guan) 係、“遊”的視角和“情景交融”的詩意化境界等特點,從(cong) 題材、媒介和理念上進行創新。其中包括龔鵬程《運河賦》、林海鍾《汴河桃源圖》等傳(chuan) 統“書(shu) 畫長卷”;方利民《運河記事》、陳琦《生成與(yu) 彌散》等“版畫長卷”;邵文歡《江河一處》、胡曉陽團隊《運河影像誌》等“影像長卷”;傅冬霆《詩流圖》、吳穹《馬可·波羅遊記》等“影像長卷”。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表現大運河優(you) 美的自然景觀、豐(feng) 厚的曆史資源、多樣的文化屬性等。

  從(cong) 另一個(ge) 視角來看,展覽的整體(ti) 格局也是一種“再長卷”:打破架上美術作品單一展示模式,為(wei) 展覽空間注入時空的綿延性和作品的連續性。例如,由陳抱陽創作的《從(cong) 河工到銀河》打造了沉浸式的數字空間,敘述從(cong) 遠古到未來的河流暢想;由譚彬帶領的中國美術學院社會(hui) 敘事工作室創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裝置空間,立體(ti) 呈現出運河市集的中國風貌;由高世強領銜的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影像創作集體(ti) 以《山水·運河》影像作品再現了今天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觀眾(zhong) 漫步展廳時可以移步換景、心隨物遊,在詩意化的空間中體(ti) 悟大運河古今敘事的起承轉合。(賴 睿)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