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科學精神 推動科普事業發展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六次會(hui) 議分組審議關(guan) 於(yu) 檢查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與(yu) 會(hui) 人員對報告表達了讚同意見,並為(wei) 推動科普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要保證科普內(nei) 容的科學性
“網上的假科普信息,特別是所謂的健康養(yang) 生知識‘滿天飛’,有的是為(wei) 了吸引眼球,真真假假騙流量,有的是為(wei) 了販賣焦慮。這方麵的問題確實要引起我們(men) 高度的重視。”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說。此前,他曾率執法檢查組在北京、山東(dong) 開展科普法執法檢查。他建議從(cong) 法律上對科普內(nei) 容予以規範,“要加強監管,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的方法占領科普陣地”。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衛小春也認為(wei) ,目前科普內(nei) 容良莠不分,有些內(nei) 容是偽(wei) 科學甚至反科學的,比如,在新冠疫情初期,有的人說“往血管裏打上消毒劑就能預防新冠”。
“保證科普內(nei) 容的科學性極其重要。”衛小春建議,發揮全國眾(zhong) 多專(zhuan) 業(ye) 學會(hui) 的作用、專(zhuan) 家的優(you) 勢來監測評估科普產(chan) 品。
全國人大華僑(qiao) 委員會(hui) 委員葉雙瑜建議,進一步落實科普宣傳(chuan) 的責任,報刊、電視、圖書(shu) 、出版、網絡等傳(chuan) 媒,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責任。他還建議,有關(guan) 主管部門應該製定更具體(ti) 、更有力、更明確、更嚴(yan) 格的措施,“專(zhuan) 用版麵、播出時段,學校課堂的教學安排等,都應該有硬約束”。
作為(wei) 一名科技工作者,全國人大華僑(qiao) 委員會(hui) 委員王貽芳也非常重視科普內(nei) 容的科學性。他認為(wei) ,應該研究如何在新媒體(ti) 的形式上更加有效地傳(chuan) 播科普信息。對網絡傳(chuan) 播信息真假並存的情況,他建議,做一個(ge) 去偽(wei) 存真的網絡大科普平台,讓大家知道去哪裏能找到好的、正確的科普內(nei) 容。
要重視傳(chuan) 播科學方法和精神
不僅(jin) 要普及科學知識,還要重視對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普及,是眾(zhong) 多與(yu) 會(hui) 人員的共同看法。
王貽芳曾參與(yu) 編輯科普叢(cong) 書(shu) ,在審議過程中,他聊起了曾經的感受。“科普書(shu) 裏很多都是介紹知識。大家都知道,現在科學知識太多了,學也學不完,把所有東(dong) 西都搞清楚也不容易,我們(men) 更應該普及的是科學的方法。”他強調,公眾(zhong) 掌握方法後就可以“舉(ju) 一反三”,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科學方法來鑒別和判斷信息真偽(wei) 。
許多發言人提到,科普工作要更加積極地弘揚科學精神。
全國人大社會(hui) 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詹文龍說,科普應該突出科學精神的推廣。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殷一璀認為(wei) ,現在我國科技事業(ye) 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科技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科學精神的弘揚在一定意義(yi) 上比科學知識的普及顯得更為(wei) 迫切。她建議,要準確把握科普的內(nei) 涵,更加積極弘揚科學精神,傳(chuan) 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
要加大投入,推進協調平衡發展
執法檢查報告中的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全社會(hui) 科普經費籌集額171.72億(yi) 元,僅(jin) 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2.44萬(wan) 億(yi) 元的0.7%,不足1個(ge) 百分點,比重明顯偏低。
這意味著,我國科普經費投入和保障還不充分。
“0.7%”令葉雙瑜感到擔憂。“在科技強國、科教興(xing) 國中,科普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建議,切實加強各級財政對科普的投入,加強基層科普設施的建設。
艾力更·依明巴海表示,0.7%微乎其微,讚成繼續加大科普投入!
“要像搞科技創新一樣認真地來辦科普。”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冷溶說。他認為(wei) ,目前我國已建了很多科普場館,但高質量的科普展覽並不是很多。“有些是有‘展’無‘教’,有的比較粗糙,內(nei) 容單薄一些,還不大準確,政治口號多,對自然科學史上重要人物和貢獻、對科技最新發展成果及其意義(yi) 解釋得不多、不夠。”他建議,應該提倡專(zhuan) 家辦展覽、辦欄目,要真正下功夫辦。
“科普工作均衡發展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田紅旗說。她介紹,2020年,湖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14%,與(yu) 全國平均水平(10.56%)相比稍有差距,湖南省內(nei) 市州之間差距更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10%的市州僅(jin) 7個(ge) ,市州間最大差近1倍。她建議,加快推進科普工作區域協調平衡發展,推進科普資源下沉,提高基層科普能力,讓更多特別是偏遠地區青少年公平享受優(you) 質科普資源。
此外,還有不少與(yu) 會(hui) 人員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科普教育,建議進一步加強科普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全社會(hui) 科普的良好氛圍。(記者 孫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