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國稅務部門挽回留抵退稅及其他稅款損失108.2億元

發布時間:2022-09-02 09:35:00來源: 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實施以來,稅務部門堅持“外打內(nei) 查”雙向發力,外打騙取留抵退稅違法行為(wei) ,內(nei) 查稅務人員落實留抵退稅政策失職失責、違法違紀行為(wei) ,為(wei) 政策落實落地保駕護航。截至8月15日,全國稅務部門已查實騙取或違規取得留抵退稅企業(ye) 6608戶,挽回留抵退稅及其他稅款損失108.2億(yi) 元。

  □ 本報記者 蔡岩紅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在確定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安排時強調,要對偷稅、騙稅、騙補等行為(wei) 堅決(jue) 打擊、嚴(yan) 懲不貸。對此,國家稅務總局部署各地稅務部門一手抓退得快、一手抓打得狠,做到打早打小、嚴(yan) 查快處,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jue) 打擊團夥(huo) 式、跨區域、虛開發票騙取留抵退稅等違法行為(wei) ,護航政策落準落好。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全國稅務部門已查實騙取或違規取得留抵退稅企業(ye) 6608戶,挽回留抵退稅及其他稅款損失108.2億(yi) 元;移送公安機關(guan) 立案及聯合偵(zhen) 辦涉嫌虛開騙取留抵退稅企業(ye) 1212戶,聯合打擊虛開騙取留抵退稅團夥(huo) 193個(ge) ,提請檢察機關(guan) 批捕635人。

  精準打擊曝光七百起典型案件

  據悉,從(cong) 4月1日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至8月15日,已有20131億(yi) 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再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稅老政策1233億(yi) 元,累計已有21364億(yi) 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許生認為(wei) ,兩(liang) 萬(wan) 多億(yi) 元退稅款將為(wei) 市場主體(ti) 發揮前所未有的“輸血”“造血”作用,既是一些依法守法企業(ye) 的“保命錢”,也是不法分子惦記的“唐僧肉”,唯有持續加大打擊騙取留抵退稅力度,才能真正發揮助企業(ye) 一臂之力、解企業(ye) 燃眉之急的關(guan) 鍵作用。

  據稅務總局稽查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稅務部門依托大數據加強事前風險研判提醒、事中信息審核校驗、事後風險掃描應對,打造分類精準智控、分級快速處置的全流程風險防控機製,區分不同風險等級開展差異化應對,對中低風險企業(ye) 及時提醒自查整改,對高風險企業(ye) 重點檢查、精確打擊。

  安徽財經大學教授經庭如說,稅務部門依托多年建立的大數據進行精準分析選案,盡量避免了對守法經營企業(ye) 的打擾,而且處理也區分不同情形:對非主觀故意違規取得留抵退稅的企業(ye) ,約談提醒,促其整改;對惡意造假騙取留抵退稅的企業(ye) ,依法從(cong) 嚴(yan) 查辦,並延伸檢查其上下遊企業(ye) ,體(ti) 現了寬嚴(yan) 相濟、法理相融。

  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guan) 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六部門密切協作,常態化打擊騙取留抵退稅違法犯罪行為(wei) ,先後召開5次推進會(hui) ,製定兩(liang) 個(ge) 專(zhuan) 項通知,部署30餘(yu) 項具體(ti) 舉(ju) 措,加大對團夥(huo) 式、跨區域和虛開發票、虛增進項、惡意造假騙取留抵退稅等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對騙取留抵退稅涉案企業(ye) 開展近三年全稅種檢查,對騙取留抵退稅違法犯罪行為(wei) 打早打小、打準打狠,堅決(jue) 不讓退稅“紅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

  在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看來,在落實留抵退稅進入決(jue) 戰攻堅的關(guan) 鍵時刻,六部門聯合召開推進會(hui) 並印發通知,對打擊騙取留抵退稅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十分及時和必要,有力提升了打擊精度、力度和速度,取得了“打擊一批、震懾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留抵退稅政策實施以來,稅務總局還重點選取典型案件,開展不間斷曝光。截至8月15日,全國已累計曝光700起典型案件,不斷強化對不法分子的警示震懾。

  “在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落地的關(guan) 鍵時期,稅務部門依法依規查處並曝光一係列騙取留抵退稅案件,有利於(yu) 保障守法誠信納稅人享受政策紅利,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教授坦言。

  挺紀在前劃定守職盡責高壓線

  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實施以來,稅務部門堅持“外打內(nei) 查”雙向發力,外打騙取留抵退稅違法行為(wei) ,內(nei) 查稅務人員落實留抵退稅政策失職失責、違法違紀行為(wei) ,堅持刀刃向內(nei) ,挺紀在前,為(wei) 政策落實落地保駕護航。

  按照內(nei) 外一體(ti) 防控的工作思路,稅務部門緊密結合留抵退稅政策要點、適用條件、退稅流程和主要風險,進一步完善科學規範、過程留痕、督查考評一體(ti) 化的內(nei) 部控製機製,做到苗頭早預警、隱患早排查、問題早提示、風險早阻斷。

  在河北,稅務部門專(zhuan) 門製定《留抵退稅風險防控和快速反應工作指引》,健全留抵退稅風險防控指標體(ti) 係,完善風險識別指標,並針對風險較高行業(ye) 建立行業(ye) 風險指標模型,以及時發現和推送可疑騙稅風險,並及時跟進風險處置情況。

  為(wei) 築牢風險防控的“銅牆鐵壁”,稅務總局黨(dang) 委與(yu) 駐稅務總局紀檢監察組同題共答,構建了各級稅務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帶頭抓”、黨(dang) 委紀檢組“一線抓”、基層黨(dang) 組織“具體(ti) 抓”的工作格局,建立紀檢、稽查、督審等部門參與(yu) 的工作協調機製,加大對騙取留抵退稅案件“一案雙查”的力度,切實有效發揮監督合力。

  記者注意到,稅務部門還堅持分類處置,區分問題情形,對一般性工作失誤,及時提示糾正;對輕微失職失責的,追究執法過錯責任;嚴(yan) 重失職失責涉嫌違紀,尤其是內(nei) 外勾結、通同作弊騙取留抵退稅的,依紀依法嚴(yan) 肅處理。既切實發揮內(nei) 部監督執紀問責的震懾作用,又充分保護稅務幹部工作積極性。

  截至8月15日,全國稅務係統已主動向社會(hui) 公布41起稅務人員失職失責案例、16起內(nei) 外勾結等涉嫌騙取留抵退稅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持續釋放全麵從(cong) 嚴(yan) 、一嚴(yan) 到底的強烈信號。

  凝聚各方智慧查找“視覺盲區”

  退稅工作做得好不好,廣大納稅人繳費人和社會(hui) 各界最有發言權。在落實留抵退稅政策過程中,稅務部門真誠歡迎社會(hui) 監督,主動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凝聚各方智慧,將大家提出的“問題點”作為(wei) 提升工作質效的“著力點”,確保大規模留抵退稅落準落好。

  按照稅務總局統一部署,各地稅務部門深入開展留抵退稅“走流程、聽建議”活動,目前各地稅務機關(guan) 已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機關(guan) 特約監督員、稅費服務體(ti) 驗師等各方代表3.4萬(wan) 餘(yu) 人參加“操作係統親(qin) 自辦”“走進大廳陪同辦”“深入一線體(ti) 驗辦”及實地走訪企業(ye) 等活動,聽取並積極響應意見建議9000餘(yu) 條。

  河南省政協常委、稅費服務體(ti) 驗師陳南,稅費服務體(ti) 驗師鄒銀萍建議稅務部門持續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特別是拓展手機端辦稅繳費功能。稅務部門針對性升級完善電子稅務局等信息係統,優(you) 化辦稅繳費的服務質量,讓更多稅費業(ye) 務可以實現“網上辦”“掌上辦”。

  “體(ti) 驗視角”越多元,建言獻策就越豐(feng) 富,就能更好地幫助稅務部門找到“視覺盲區”。福建省稅務局組織開展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走流程問需求優(you) 服務”活動,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浙江省稅務局舉(ju) 辦省、市、區三級特約監督員留抵退稅政策落實情況“全流程監督沉浸式體(ti) 驗”活動,特約監督員們(men) 通過聽取情況通報、走訪體(ti) 驗的形式,充分了解留抵退稅辦理全流程。

  為(wei) 方便納稅人繳費人更快更好提出意見建議,查找稅務部門在政策落實、稅費服務等方麵的問題和不足,各地稅務部門通過12366“退稅減稅意見專(zhuan) 線”、局長信箱、“互聯網+督查”平台等渠道,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持續改進提升工作。

  除了將納稅人繳費人“迎進來”,稅務幹部也主動“走出去”聽取各界聲音。青島市稅務局由市局領導帶隊走訪重點企業(ye) ,了解企業(ye) 退稅減稅緩稅堵點、痛點、難點,並同步開展需求征集活動,查找企業(ye) 業(ye) 務辦理堵點和痛點,助力企業(ye) 用好用足留抵退稅政策。

  按照稅務總局要求,各地稅務部門認真做好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分析、處理和反饋工作,做好跟蹤問效,確保各方意見得到及時有效回應。

  江西省稅務局為(wei) 體(ti) 驗活動製定“全景體(ti) 驗—問題發現—處理反饋—結果評價(jia) ”的閉環工作體(ti) 係,根據稅費服務體(ti) 驗師祝燕萍的建議,在辦稅服務廳增設兩(liang) 個(ge) 線上智慧窗口,打造“線上申請、實時受理、在線反饋”的智慧谘詢平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