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首次出艙看點解析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首次出艙看點解析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9月2日,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首次出艙活動。本次出艙與(yu) 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乘組出艙時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的航天技術讓航天員出艙更加舒適、便捷、安全?
出艙艙門更大
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乘組出艙時,通過的門是位於(yu) 空間站核心艙節點艙的出艙口,艙門口徑為(wei) 85厘米。而本次任務,航天員首次從(cong) 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門”,這個(ge) “大門”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結構與(yu) 機構團隊抓總研製,艙門口徑達到了1米,讓航天員在身著艙外航天服的情況下,能夠更從(cong) 容地攜帶設備“走出家門、遨遊太空”。
看似簡單的幾何尺寸增大,其實是一項“剛”與(yu) “柔”的平衡。利用杠杆放大原理尋找平衡點,在保持航天員操作用力不變的條件下使直徑1米的艙門實現密封,研製難度可想而知。
此次出艙的艙門作為(wei) 航天器機構中的複雜產(chan) 品,涵蓋密封、傳(chuan) 動、鎖緊、導向、潤滑、人機工效等學科。艙門設計團隊將這些複雜的功能落實到產(chan) 品的操作細節中,航天員出艙前,隻需使用艙門門體(ti) 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轉解鎖,使用助力機構消除殘壓,拉動艙門把手即可完成打開艙門的動作。
同時,艙門還配套了特製的艙門保護罩,並將艙門檢漏儀(yi) 作為(wei) 密封的檢測手段,將艙門壓點開關(guan) 作為(wei) 狀態輔助判斷,全方位保障問天“大門”的使用安全。
安全繩更長
在順利出艙之後,一條連接航天員與(yu) 空間站的“生命線”始終護衛左右,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研製的可伸縮安全係繩機構。
神舟七號任務時,航天員翟誌剛完成我國首次太空出艙活動時使用的安全係繩是固定長度的係繩,其有效長度僅(jin) 1米多。
空間站建造任務中,航天員要完成空間站設備安裝、檢修等出艙任務,出艙範圍更大、操作難度更高、安全要求更嚴(yan) 格,需研發一種長度更長且可伸縮的安全係繩機構。
出艙過程中,這種可伸縮安全繩能保證航天員與(yu) 空間站艙體(ti) 間超過10米的安全連接,又不會(hui) 對航天服產(chan) 生勾掛或幹涉航天員的運動,還要經受住太空中近200℃大溫差、空間輻照、空間粒子等惡劣環境的考驗。
同時,考慮到人機工效學的要求,還要實現恒力輸出,以保證其收放力不對航天員運動產(chan) 生影響,研製難度較高,之前國內(nei) 並無類似的空間機構產(chan) 品。
研製團隊憑借豐(feng) 富的空間機構產(chan) 品設計能力,開展適用於(yu) 空間站出艙任務的新型可伸縮安全係繩機構研發工作,為(wei) 航天員出艙助“一繩之力”。
針對長距離以及空間環境適應性的設計需求,研發團隊創新提出了一種巧妙的設計方案,實現了鋼絲(si) 繩的恒力收放,無需電機提供回轉力矩,避免了電纜的引入,保證了航天員攜帶的便捷性和機動性。
為(wei) 減小纏繞過程中的阻力、避免空間輻照環境對鋼絲(si) 繩產(chan) 生影響以及防止鋼絲(si) 繩對航天服產(chan) 生勾掛,設計人員選用耐空間輻照的特殊包覆材料對鋼絲(si) 繩進行保護,確保機構的使用安全。為(wei) 滿足長壽命使用的要求,還采用了輔助排繩滑輪組引導鋼絲(si) 繩排繩的設計方案,並通過大量試驗驗證,確保10餘(yu) 米長鋼絲(si) 繩在機構的狹小空間裏上萬(wan) 次、重複性的有序纏繞。
儀(yi) 表與(yu) 照明分係統更智能
此次出艙任務中,儀(yi) 表與(yu) 照明分係統為(wei) 航天員帶來了新的“黑科技”:雲(yun) 台照明燈。隨問天實驗艙發射的雲(yun) 台照明燈具備全覆蓋角度轉動,會(hui) 為(wei) 此次出艙任務點亮艙外環境,成為(wei) 航天員艙外行走的“燈塔”。
據悉,艙外雲(yun) 台照明燈為(wei) 空間站首次在軌應用的照明設備,通過多自由度轉動機構以及投光燈光學係統設計,使得航天員出艙路徑以及艙外作業(ye) 點的照度得到充分保障。
不同於(yu) 地球,航天員在軌每天會(hui) 經曆大約14次日出日落,體(ti) 內(nei) 的生物鍾容易被打亂(luan) ,並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睡眠障礙。
為(wei) 此,儀(yi) 表與(yu) 照明分係統統一規劃了空間站多艙段多自由度動態照明為(wei) 主、固定照明為(wei) 輔的一體(ti) 化、多維度、定量化照明係統,提升航天員生活質量。
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後,可以根據個(ge) 人需求通過手機應用調節艙內(nei) 照明環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運動模式,避免長時間單調環境帶來的不適,保證航天員更高效地工作、更放鬆地享受高質量睡眠,讓他們(men) 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活力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