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加速跑 發展引擎更強勁
廣東(dong) 鵝嶺風電場,丘陵山脈間,數十台風力發電機迎風矗立。這裏產(chan) 生的每一度“綠電”,都離不開人工智能的貢獻。
“檢修依靠智能巡檢,遠在北京也能在‘雲(yun) 端’管理這些30層樓高的‘大家夥(huo) ’,效率比人工巡檢提升10倍;保供依靠智能算法,發電、用電自動匹配,解決(jue) 供電不穩定問題。”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雲(yun) 事業(ye) 群總裁沈抖自豪地說,百度的電力智能化技術已在20多個(ge) 省份廣泛應用。
蓬勃發展勢頭強
近年來,我國智能經濟蓬勃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4000億(yi) 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6倍多。廣義(yi) 來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2017年的27.2萬(wan) 億(yi) 元增至2021年的45.5萬(wan) 億(yi) 元,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認為(wei) ,良好的設施網絡、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澎湃的創新熱情,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
基礎設施更完善。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超過185萬(wan) 個(ge) ,占全球總數超過60%,培育大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家、連接工業(ye) 設備超過7800萬(wan) 台(套)。在全球算力分布統計中,我國智能算力總規模占比26%。
市場空間更廣闊。餘(yu) 曉暉分析,我國有10.51億(yi) 網民,有全球最大、最活躍、最具潛力的數字服務市場。同時,我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仍有大量處在工業(ye) 2.0、3.0階段的企業(ye) 需要向工業(ye) 4.0階段邁進,人工智能前景看好。
創新研發更積極。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明專(zhuan) 利授權總量全球排名第一,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發文量全球領先,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創新應用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智能經濟創新熱情高漲、成果豐(feng) 碩。
千行百業(ye) 融合深
無人駕駛、智能工廠、智慧礦山……如今,人工智能已融入千行百業(ye) ,小到居家出行、大到製造研發,智能經濟給生產(chan) 生活帶來深刻變革。
——深度融合,賦能實體(ti) 經濟。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拓展,我國實體(ti) 經濟正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當前,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覆蓋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創造出大量智慧應用場景。在製造業(ye) 領域,已建成700多個(ge) 數字化車間/數字工廠,實施305個(ge)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和420個(ge) 新模式應用項目,培育了6000多家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
“人工智能與(yu) 製造、交通、醫療、農(nong) 業(ye) 等各領域融合日益深入,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源源不斷地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餘(yu) 曉暉說。
——提質增效,助力轉型升級。
走進廣汽本田總裝車間,質檢線上,7台球型攝像機大顯身手——同步拍攝一輛車的20多種車燈,並智能識別細節瑕疵,準確率高達99%,檢測過程僅(jin) 需1秒。“傳(chuan) 統質檢僅(jin) 憑肉眼,點位多、速度慢,很容易漏檢。用上智能雲(yun) 後,檢測效率大幅提升,不良率降低,實現精細化生產(chan) 。”沈抖介紹,工業(ye) 互聯網品牌“百度智能雲(yun) 開物”,已經為(wei) 汽車、電子、化工等20多個(ge) 行業(ye) 企業(ye) 提供智能化解決(jue) 方案。
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cong) 認為(wei) ,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將有效提高質量效率、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優(you) 化管理經營、保障安全生產(chan) ,實現提質降本增效。
——數智引領,激發創新活力。
無人機自主識別災害險情、智能調控千伏變電站倒閘操作、人工智能平台幫助訓練智慧電力人才……攜手百度智能雲(yun)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整體(ti) 提升了設備運檢、調度運行、安全監管等業(ye) 務全鏈條智能化水平,樹立起業(ye) 內(nei) 創新標杆。
幫助尋找新材料、高效發掘新藥物靶點、參與(yu) 完成輔助駕駛……“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不僅(jin) 能助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創新,還在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魯春叢(cong) 說。
多方合力前景廣
“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非一日之功,隻有政府、企業(ye) 、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yu) 、持續努力,才能凝聚起更大合力,開辟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應用互相促進的廣闊前景。”魯春叢(cong) 說。
強化政策支撐。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寫(xie) 入“十四五”規劃綱要……至今,我國已相繼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我們(men) 要繼續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聚焦創新融合,不斷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餘(yu) 曉暉說。
增進開放合作。與(yu) 17個(ge) 國家簽署“數字絲(si) 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同非方一道製定實施“中非數字創新夥(huo) 伴計劃”,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開放合作將使更多發展成果普惠共享。”魯春叢(cong) 建議,對內(nei) 增強各領域政策協同配套,深化各地各部門各行業(ye) 合作,完善數字經濟市場體(ti) 係,對外擴大開放合作,在全球數字創新和治理中分享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
加強提升規範引導治理。從(cong) 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到製定數據安全法,數字經濟發展越快,越離不開規範和引導。“確保數字安全、完善技術標準和市場規範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是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ti) 現。”餘(yu) 曉暉表示,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明確監管底線,加快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標準體(ti) 係,築牢安全屏障,為(wei)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環境。(本報記者 邱超奕 葛孟超)
[ 責編:張慕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