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力爭規劃期末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提高到85%

發布時間:2022-09-06 10:0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9月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委員會(hui) 發布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住房保障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擬定,“十四五”時期,全市力爭(zheng) 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wan) 套(間),公租房、共有產(chan) 權住房各6萬(wan) 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共有產(chan) 權住房供地占住房用地比重分別不低於(yu) 15%、10%、15%。

  聚焦應屆大學生、新市民住房問題

  《規劃》中指出,公租房回歸城市住房、收入雙困家庭基本保障,力爭(zheng) 規劃期末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提高到85%,對城鎮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大病、重殘、分散供養(yang) 特困人員,老齡、優(you) 撫、退役軍(jun) 人、多未成年人子女等各類優(you) 先家庭,依申請實現應保盡保,輪候5年以上的家庭優(you) 先給予保障。

  簡化市場租房補貼領取手續,核心區等公租房備案家庭壓力大的區可調整保障方式,通過進一步提高市場租房補貼標準,引導居民更快獲得住房保障。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通過新建、改建、改造、轉化、租賃補貼和盤活閑置住房等多渠道加大供給。分類設計以小戶型為(wei) 主的住宅型、公寓型、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產(chan) 品,推廣套內(nei) 空間可變、靈活分割住宅建設,滿足多子女家庭等多樣化居住需求。加強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應屆大學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對接。

  通過集體(ti) 用地、“商改租”等增加供應

  持續發展共有產(chan) 權住房滿足首次置業(ye) 需求,優(you) 化選址和戶型設計,合理確定共有產(chan) 權住房銷售價(jia) 格和產(chan) 權份額比例,出台出租、回購、轉讓細則。

  嚴(yan) 格定向安置房管理,規範征收安置,積極推進安置房建設,加強存量逾期未安置項目清理。

  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供應力度,暢通大型居住區與(yu) 重點功能區、產(chan) 業(ye) 園區的空間聯係,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供地規模與(yu) 時序,在平原新城、產(chan) 業(ye) 園區周邊配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滿足就近居住需求。

  增量供給方麵,建立租賃住房土地專(zhuan) 項儲(chu) 備和預選址製度;利用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租賃住房;探索在商辦用地中供應一定比例宿舍、公寓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存量改造方麵,盤活中心城區成熟就業(ye) 區域周邊存量非居用地、疏解騰退房屋資源,利用綠隔產(chan) 業(ye) 用地、軌道交通上蓋及周邊區域建設保障性住房;利用企事業(ye) 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chan) 業(ye) 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以及“商改租”“工改租”等方式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研究定向安置房等社會(hui) 存量房源轉化使用;利用國有企業(ye) 自有用地等加大共有產(chan) 權住房供應。

  推進100萬(wan) 平方米危樓簡易樓改造騰退

  完善公租房審核分配模式,優(you) 先保障特殊困難家庭。麵向多未成年人子女、退役軍(jun) 人、優(you) 撫對象等家庭開展專(zhuan) 項配租。加快對長期輪候家庭配租速度。

  強化人才住房支持保障,加大人才公寓和高品質人才社區規劃建設,多方式、分類別、分步驟解決(jue) 重點科研領域、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重點支持單位人才住房需求。

  細化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管理標準,推動政策完善到位、監管檢查到位、打擊違規中介和發布平台到位、產(chan) 權單位宣傳(chuan) 警示到位、人防技防到位、公開曝光到位。

  推廣智能門禁等技防措施。嚴(yan) 查違規轉租轉借、騙租騙補等行為(wei) ,加強信用聯合懲戒,引入負麵清單。

  加強對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物業(ye) 服務的動態監管,完善公共區域物業(ye) 管理標準,推進後期服務和房屋設施維修養(yang) 護的規範化和標準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更新方麵,加強老城整體(ti) 保護,持續推進核心區平房(院落)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和保護性修繕、恢複性修建。完成平房區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1萬(wan) 戶,修繕6000戶。

  推進100萬(wan) 平方米危樓簡易樓改造騰退。聚力棚戶區改造“收尾攻堅”,以安置房開竣工、資金平衡地塊整理為(wei) 重點,嚴(yan) 控改造範圍、成本和補償(chang) 標準,實施“能進能退”的棚改項目庫管理機製。

  文/本報記者 宋霞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