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漲價 “共享”消費為啥不便宜了
近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漲價(jia) ——
“共享”消費為(wei) 啥不便宜了
本報記者 汪文正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辦公、共享雨傘(san) 、共享按摩椅……共享經濟的發展,便利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社會(hui) 資源的配置效率。
不過,最近消費者發現,各大共享經濟品牌相繼調價(jia) ,不少“共享”消費正在變貴。漲價(jia) 背後有哪些原因?如何促進共享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租兩(liang) 回充電寶的錢,可以買(mai) 個(ge) 新的了”
共享單車是中國共享經濟的代表性業(ye) 態,不少消費者已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習(xi) 慣。
在國內(nei) 各大城市,共享單車運營規模十分可觀。以北京市為(wei) 例,據有關(guan) 部門統計,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規模達99.51萬(wan) 輛,累計騎行量4.18億(yi) 人次,日均騎行量231.17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4.52%。車輛平均周轉率為(wei) 2.92次/車,同比提升24.52%。各企業(ye) 積極響應屬地政府秩序管理需求,日均投入運維力量1474人、碼放13.98萬(wan) 輛次、調運7.26萬(wan) 輛次。在廣州市,共享單車車輛日均訂單數量由2019年下半年的102萬(wan) 人次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72萬(wan) 人次,車輛日均周轉率超3.5次/車。
“共享單車是家、公司與(yu) 地鐵站、公交車站之間最高效的接駁工具,連接著上班族通勤的‘第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家住北京市海澱區、工作單位在西城區的北京市民何一帆說,他幾乎天天要用手機掃單車騎,的確是方便了出行。
出行提速的同時,共享單車使用價(jia) 格近來有變化。上海白領王瀟2015年起開始騎共享單車,“最初很便宜,大學裏騎一次隻需幾角錢,9元的月卡可以隨便騎。參加工作以後,通勤距離拉長,每個(ge) 月花在共享單車上的錢越來越多,先是漲到十幾元,現在已經漲到幾十元,不比乘公交便宜。”王瀟對共享單車費用上漲感受真切。
今年1月,哈囉出行率先調價(jia) ,將騎行套餐7天卡漲到15元、30天卡漲到35元。此後,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也陸續調價(jia) 。記者了解到,目前幾大主流共享單車品牌騎行費用已上漲至7天10-15元左右、30天25-35元左右、90天75-90元左右。
在共享消費領域,漲價(jia) 的不僅(jin) 僅(jin) 是單車。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前,各主流品牌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租金大多在1元左右,2019年後行業(ye) 租金水平進入“2元時代”,如今正從(cong) “3元時代”邁入“4元時代”,免費時限從(cong) 30分鍾壓縮到3分鍾甚至更短,封頂價(jia) 格則從(cong) 20-30元漲到近百元。
“充得慢、價(jia) 格貴、時長不可控……和‘雪糕刺客’一樣,充電寶也有‘刺客’。”張璿前不久帶著全家人在北京周邊自駕遊。“出去旅遊最怕手機沒電,可餐廳、商超、景區等場所的共享充電寶都很貴,而且‘好借不好還’,經常遇到充電櫃故障、沒空位等情況,隻能繼續計費。”張璿說,“租兩(liang) 回充電寶花的錢,可以買(mai) 個(ge) 新的了。”
成本上漲,集中度提升,共同推動漲價(jia)
為(wei) 何漲價(jia) ?幾大共享消費品牌都提到了成本因素。
有機構估算,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近3.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2%。同時,共享經濟運行中的生產(chan) 、運維、折舊等成本水漲船高,從(cong) 而推動共享消費價(jia) 格上漲。此外,惡意破壞共享消費品、給共享單車上私鎖、占用共享按摩椅等行為(wei) ,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以共享單車為(wei) 例,今年以來金屬、塑膠等上遊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疫情波動導致物流不暢等因素,推高了共享單車的製造和維護成本。數量龐大、散布在城市各處的單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巡檢、修理、轉運等,也構成一項可觀的剛性成本。公開財務數據顯示,行業(ye) 頭部企業(ye) 均承受著巨大虧(kui) 損。對於(yu) 提價(jia) ,哈囉方麵就曾解釋稱,運維和折舊等成本的增加是本輪漲價(jia) 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朝陽區某品牌共享單車的運維人員吳師傅說,共享單車停放規範越來越嚴(yan) ,擺放、調度、送修等工作都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共享單車折舊速度比私家自行車快得多,造價(jia) 也高出不少,單是定位係統和電子鎖就不便宜。每天處理的故障車、報廢車千奇百怪,掉鏈子、噴塗廣告還是小問題,遭碾壓變形、電子鎖故障甚至整車掉進河裏的都不少見。”
類似情況同樣存在於(yu) 共享充電寶領域。記者了解到,共享充電寶作為(wei) 一種儲(chu) 能設備,在較高使用頻率下會(hui) 出現充電效率衰減嚴(yan) 重、故障率上升等問題,既降低了用戶使用體(ti) 驗,也提高了維護成本。在KTV、酒吧、旅遊景區等人流量大、充電設施較少的場所,共享充電寶的更新折舊速度十分驚人。同時,為(wei) 滿足用戶異地歸還需要,平台企業(ye) 還需斥資建設成規模的租借網點,並支付一定比例的收益給網點所在的經營場所。
企業(ye) 強調成本因素,而在外界看來,共享經濟從(cong) 先前“跑馬圈地”的增量競爭(zheng) 階段進入存量競爭(zheng) 階段,也是調價(jia) 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陳文鋒分析,共享經濟平台企業(ye) 早期依靠投資者的雄厚資金,普遍采取“補貼”“讓利”等競爭(zheng) 策略,爭(zheng) 相以低價(jia) 吸引消費者。當平台企業(ye) 獲得穩定客流並讓用戶產(chan) 生一定黏性後,企業(ye) 要追求盈利,往往通過漲價(jia) 來覆蓋成本、謀取利潤。從(cong) 這個(ge) 角度講,當共享消費品牌集中度提高後,漲價(jia) 也就成為(wei) 意料之中的事。
切實提高定價(jia) 規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消費者對漲價(jia) 怎麽(me) 看?
“客觀地說,共享單車的消費體(ti) 驗比七八年前剛出來那會(hui) 兒(er) 強不少,騎著更舒服,故障率也低得多。企業(ye) 要掙錢,適度漲價(jia) 可以理解,關(guan) 鍵是品質要跟得上。”王瀟說。
采訪中,不少共享單車的消費者表示,能夠接受合理範圍內(nei) 的漲價(jia) ,隻是擔心在消費習(xi) 慣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企業(ye) 會(hui) 大幅或連續漲價(jia) 。“有共享單車很方便,但漲太多就騎不起了。”一位消費者說。
對於(yu) 共享充電寶漲價(jia) ,消費者的不滿相對更多一些。北京的劉女士說,不同品牌、不同場所的共享充電寶,價(jia) 格相差比較大。特別是在一些餐廳、商場,有時候急著要充電,就先掃碼取出充電寶,歸還時才發現價(jia) 格遠遠超出預期。“有一次充了1小時花了10多元,這個(ge) 價(jia) 格是不是高了點?”在她看來,部分共享服務的定價(jia) 缺乏規範,計價(jia) 規則不透明,讓消費者心裏不舒服。
武漢大學中國產(chan) 學研合作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溫興(xing) 琦分析,目前共享經濟領域產(chan) 品或服務缺乏可持續的商業(ye) 模式,尚未在信息披露、競爭(zheng) 規製及規範管理等方麵構建起完善的監管體(ti) 係。隨著部分共享經濟領域市場集中度上升,一些平台企業(ye) 憑借較強的市場地位,對商品和服務提價(jia) ,有可能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福利產(chan) 生負麵影響。
可持續的“共享”需要各方一同努力。如何實現企業(ye) 穩健經營、用戶體(ti) 驗良好、價(jia) 格合理浮動、折舊速度可控的良性發展?
提升消費體(ti) 驗是關(guan) 鍵。“共享充電寶價(jia) 格漲得厲害,品質卻沒有明顯改善。這是消費者總體(ti) 上能接受共享單車漲價(jia) 卻對共享充電寶漲價(jia) 不滿意的原因。”艾媒谘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說。
平台企業(ye) 應珍視用戶資源,下功夫提升服務水平、改善用戶體(ti) 驗,采取多種方式覆蓋成本。
采訪中,多名專(zhuan) 家談到,一方麵,共享經濟業(ye) 態應合理利用公共資源,從(cong) 市場需求、城市承載能力等出發科學設定總量規模,避免盲目擴張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麵,平台企業(ye) 可以從(cong) 拓展使用場景、提高使用頻率、降低運維成本、開發增值服務等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用戶和平台的雙贏。例如,目前多家共享單車企業(ye) 正通過優(you) 化布放格局、投放廣告資訊、細化用戶群體(ti) 等手段調整收入結構,尋求新的增長點。
從(cong) 行業(ye) 整體(ti) 來看,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機製。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明令要求部分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ye) 明確定價(jia) 規則、嚴(yan) 格執行明碼標價(jia) 、規範市場價(jia) 格行為(wei) 和競爭(zheng) 行為(wei) ,其中包括怪獸(shou) 、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5家共享充電寶品牌。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多次強調,共享消費行業(ye) 企業(ye) 必須按照《價(jia) 格法》規定,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和誠實信用原則,建立良好市場價(jia) 格秩序;嚴(yan) 格落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完善內(nei) 部治理規則,切實提高定價(jia) 規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hui) 監督。
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共享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平台企業(ye) 、用戶和監管部門也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形成平台企業(ye) 持續提升供給水平、用戶自覺愛護共享消費品、監管體(ti) 係和行業(ye) 自律不斷強化的新局麵,從(cong) 而實現行業(ye) 可持續發展,真正回歸“共享”本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