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人民幣試點擴麵增量

發布時間:2022-09-06 10:31:00來源: 經濟日報

  數字人民幣低碳卡硬件錢包、數字人民幣購燃氣……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集中展示了數字人民幣豐(feng) 富多彩的創新成果。

  “我在現場申請了低碳卡。聽說今後還能用來騎車、坐公交和地鐵,這對我們(men) 老年人來說特別實用。”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黃女士近日在首鋼園區的數字人民幣大道體(ti) 驗了各種數字人民幣軟硬件產(chan) 品,並現場辦理了一張數字人民幣低碳卡。這張低碳卡是中國銀行聯合美團在服貿會(hui) 首鋼園區發布的、首款麵向大眾(zhong) 流通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產(chan) 品。據工作人員介紹,低碳卡能夠用於(yu) 線上線下“衣食住行”各類消費場景。消費者可通過數字人民幣APP對低碳卡進行充值管理等操作,在各類支持受理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線下消費場景用低碳卡進行“碰一碰”支付。同時,消費者在美團APP通過“貼一貼”激活和綁定低碳卡硬件錢包後,可在美團騎車、點餐、買(mai) 菜等場景中用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免密支付,實現線上線下便捷支付。

  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也在拓寬,這是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工商銀行智能燃氣表場景體(ti) 驗區,首款與(yu) 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深度融合的物聯網智能燃氣表亮相。消費者可通過物聯網智能燃氣表內(nei) 搭載的硬件錢包完成數字人民幣購氣全流程,有助於(yu) 解決(jue) 傳(chuan) 統燃氣購氣場景中存在的流程複雜、渠道單一等問題。未來,用戶可通過“數字人民幣APP”等渠道對智能燃氣表內(nei) 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進行管理,依托智能合約、隨用隨充等功能,實現燃氣表自動購氣、用戶無感支付流程。此外,物聯網智能燃氣表內(nei) 搭載的符合國密要求的SE安全芯片,更為(wei) 用戶打造了安全、可靠的數字人民幣支付環境。

  在“硬件錢包”體(ti) 驗站,工行還展出了標準IC卡、智能手表、數字工牌、智慧學生證、電子老年證、超級SIM卡等10餘(yu) 款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產(chan) 品,通過“碰一碰”方式快速實現付款,提升客戶的消費體(ti) 驗。此外,硬件錢包融合產(chan) 品可在支持數字人民幣功能的基礎上附加門禁、電子圍欄、運動健康等功能,滿足一卡多應用、一設備多場景的客戶使用需求。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工行已在全國多個(ge) 地區進行了硬件錢包的試點和推廣發行。

  近期,數字人民幣試點新進展不少。興(xing) 業(ye) 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於(yu) 日前上線,這是今年3月興(xing) 業(ye) 銀行成為(wei) 第10家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後的重要進展。興(xing) 業(ye) 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行將以數字人民幣錢包上線為(wei) 契機,打造更多特色場景和商業(ye) 模式,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擴麵增量,為(wei) 實體(ti) 經濟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數字人民幣服務,努力建設成為(wei) 市場領先的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

  產(chan) 品創新提速、使用場景拓寬,數字人民幣試點正穩步推進。截至5月31日,15個(ge) 省市的試點地區通過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筆數大約2.64億(yi) 筆,金額大約830億(yi) 元人民幣,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的商戶門店數量達到456.7萬(wan) 個(ge) 。

  看到這些新進展,大家更關(guan) 心的是數字人民幣接下來如何發展?在服貿會(hui) 期間舉(ju) 行的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透露,將搭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台。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技術是目前數字人民幣最突出的創新之一。“智能合約在支撐數字經濟降本提效、促進服務創新發展等方麵具有巨大潛力。”穆長春表示,在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中,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yu) 合規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交易各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作為(wei) 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在建立支撐智能合約應用的生態方麵有較大優(you) 勢。

  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場景比較廣泛,可以降低經濟活動的履約成本,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目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經在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在不同的場景中,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功能也多種多樣。比如,在預付費消費等預付資金管理領域,智能合約可以有效防範資金挪用,實現透明管理,兼顧現有商業(ye) 模式,保障各方利益。在財政補貼、科研經費等定向支付領域,智能合約能夠監測支付用途,提升政府資金使用效率。在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資金結算領域,智能合約能解決(jue) 支付交易處理的合規問題,提高資金處理的準確性與(yu) 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工處理的差錯和風險。在消費紅包、智能繳費等營銷與(yu) 零售領域,智能合約能夠降低實施成本,保障用戶權利,提升客戶體(ti) 驗。在內(nei) 外貿易領域,可以提供“簽約+履約”的閉環解決(jue) 方案,提高合同執行約束力,實現資金流與(yu) 信息流的同步,降低結算和合規成本。穆長春表示,隨著底層平台和相關(guan) 製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將在更大範圍內(nei) 加速落地。將與(yu) 市場機構一起加快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的建設,發揮產(chan) 業(ye) 各方合力,完善相關(guan) 業(ye) 務規範和標準體(ti) 係,並建立合規性審核機製,與(yu) 相關(guan) 部門研究司法銜接安排。 (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