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仰頭盡是藍天 推窗能見青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
從(cong) “盼藍天”到“拍藍天”,從(cong) “霧霾灰”到“冬奧藍”,中國向霧霾宣戰第十年——
仰頭盡是藍天 推窗能見青山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這些日子,家住北京石景山的大爺陳友元有點糾結:歡天喜地要搬新家,但一直“蹲”在老屋角落裏的“大白胖子”——空氣淨化器,怎麽(me) 辦?
“這是我七八年前從(cong) 商場高價(jia) 搶回來的,當時可是‘寶貝’啊!誰承想,才幾年光景,就成了擺設,隻能晾在角落裏‘吃灰’。”
對京城居民來說,空氣淨化器曾是居家過日子的“標配”。
“往前倒個(ge) 十來年,一到秋天,抬頭看太陽,霧突突的。哪兒(er) 哪兒(er) 都灰蒙蒙的,連嗓子都幹嗖嗖、火辣辣的……”陳友元如今說來,仍止不住地皺眉。
從(cong) 2013年開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PM2.5監測係統開始試運行,這種細小顆粒物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令人談之色變。“霧霾爆表”“十麵‘霾’伏”頻上熱搜……
重拳治霾,刻不容緩!當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國正式向霧霾宣戰。
減少汙染物排放,嚴(yan) 控新增高耗能、高汙染行業(ye) ;大力推行清潔生產(chan) ,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出台史上最嚴(yan) 環保法,讓治汙減排“長出了牙齒”……
各地“壯士斷腕”,打響“藍天保衛戰”。
“250多天哪!”對於(yu) 那幾年公司一年最多限產(chan) 的時間,首鋼股份遷鋼公司環保部部長程華至今記得清清楚楚。痛定思痛之下,倒逼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紛紛減排升級改造,走上了綠色科技之路。遷鋼公司作為(wei) 全國鋼鐵行業(ye) 首家A級企業(ye) ,巨額投入打造全工序超低排放,不僅(jin) 保證了連續穩產(chan) ,廠區空氣也一改塵霾,達到優(you) 良,遷鋼人第一批嚐到了提質減排的甜!
鐵腕治汙,精準防控,轉變不隻發生在燕趙之地。
地處汾渭平原的山西介休市西楊屯村,是晉中有名的富裕村,可曾經也是少有的汙染嚴(yan) 重村。核桃加工廠、洗煤廠……多種產(chan) 業(ye) 讓老百姓富了,但煤堆、垃圾堆、糞堆、料堆卻把村子圍得嚴(yan) 嚴(yan) 實實,村子裏的空氣常常“烏(wu) 煙瘴氣”,到處灰蒙蒙。
為(wei) 了留住藍天白雲(yun) ,全市村鎮從(cong) 汙染源入手,該關(guan) 的關(guan) 、該清的清。西楊屯村裏迎來了大變——洗煤廠全部圍上圍欄,安裝了吸塵設備,揚塵一下子少了;橫在村子大小路口的垃圾堆被集中清理,還開始了垃圾分類;燒了幾十年的煤炭被叫停,家家裝上了天然氣……光這一個(ge) 村的改造,市裏就投入了上百萬(wan) 元。
介休人說:過去欠的環保賬,咱用治理的方式補回來!這兩(liang) 年,村民王忠平喜歡在網上直播他的鄉(xiang) 裏生活。他說:“以前,村裏髒得厲害,外麵人都說我們(men) 是‘窮有錢’,如今我要用直播讓大家看看村子的變化,咱們(men) 天藍了,路淨了,換了天地了!”
換了天地的又豈止是西楊屯村。
為(wei) 了守護更多的藍天,2000多萬(wan) 北方農(nong) 戶告別了“煙熏火燎”的取暖方式,用電或天然氣取代燃煤……
減少工業(ye) 領域汙染排放,煤電、鋼鐵等行業(ye) 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數萬(wan) 家“散亂(luan) 汙”的汙染企業(ye) 淘汰關(guan) 停……
治理機動車汙染,提升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均居世界首位!
秋風乍起,早看朝霞晚追夕陽。當很多人不自覺地加入朋友圈“攝影大賽”時,河北石家莊市民王汝春忙著每日“打卡”——走上陽台,推開窗戶,探出身子,舉(ju) 起相機,對準西南方向的天際線,輕輕摁下快門。
拍啥?拍變化!
這是年逾七旬的他堅持了8年的事。“那些年,盼個(ge) 大晴天太難了!”於(yu) 是,從(cong) 2014年開始,身為(wei) 攝影發燒友的王汝春決(jue) 定端起相機,記錄這一切。
有時上午忘了拍,就下午趕緊補上;有事出門了,就讓老伴臨(lin) 時代拍;老兩(liang) 口都外出時,靠侄女補位。每到月底,他就把當月拍攝的照片存儲(chu) 在名為(wei) “跟蹤霧霾”的文件夾裏,並一一標注每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和空氣狀況。
8年來,王汝春的文件夾裏保存了近3000張照片,他因此多了一個(ge) 名號——“天空攝影師”。翻看這一張張靠日子累積起來的照片,最直觀的感覺還能是什麽(me) 呢?“從(cong) 灰到藍,色調大變啊!抬眼望去,天空越來越‘水靈’;極目遠眺,高樓平層越來越透亮。”於(yu) 是,“天空影集”有了新的名字——“追蹤藍天”。
一組數字佐證著這藏在“相冊(ce) ”裏的巨變:
2021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天津重汙染天數首次控製在個(ge) 位數,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2.3%;河北PM2.5平均濃度從(cong) 2013年的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8.8微克/立方米……
數年努力,不止京津冀,全國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近九成,“藍天保衛戰”取得裏程碑式的突破!
上海新能源車車主李一文每天上班時,最喜歡搖下車窗,感受清晨微風拂麵的暢快,她說:“這幾年油車換電車,越開越順手,我聽說,過去五六年長三角的PM2.5濃度下降了三成還多,空氣好了,心情也清爽,看這‘水晶天’,也有阿拉一份功勞唻!”
一仰頭盡是藍天白雲(yun) ,一推窗就能望見青山。如今,每到小區花園遛彎兒(er) ,陳友元都和“老幾位”念叨這時時可見的“北京藍”:“不敢想啊,今年冬奧會(hui) ,見天兒(er) 的藍天白雲(yun) 自然態,外國運動員在賽場都直豎大拇指!”
2022年,中國向霧霾宣戰第十年。從(cong) “盼藍天”到“拍藍天”,從(cong) “霧霾灰”到“冬奧藍”,大氣治理的紅利曬進了咱老百姓的朋友圈,更鋪展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