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空調製冷開到26攝氏度最省電?這些謠言該降降溫了

發布時間:2022-09-08 10:00:00來源: 科技日報

  【辟謠】

  剛剛過去的8月,酷暑難熬,許多人被高溫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天靠躲在空調房裏“續命”。不過,烈日驕陽並沒有影響到謠言的活躍度,它們(men) 依舊在網上興(xing) 風作浪:空調製冷開到26攝氏度最省電、今年是未來十年中最涼爽的一年、降溫噴霧零危害……

  隨著今年三伏天的結束,全國各地也都有了一絲(si) 秋季的涼意,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8月的謠言逐一進行盤點,讓秋風給它們(men) 去去“熱度”。

  空調製冷開到26攝氏度最省電?

  真相:設置的溫度越高、耗電量越小

  過去一個(ge) 月中,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讓空調成了許多人的“保命神器”。不過,很多人在吹著空調的同時,也心疼著“嘩嘩”流走的電費。網上一直流傳(chuan) 著“空調開到26攝氏度最省電”的說法,而這個(ge) 節電“偏方”,很多人都嚐試過。

  對此,國網天津電科院環保專(zhuan) 業(ye) 負責人鄭中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空調設置在26攝氏度最省電這個(ge) 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空調耗電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首先,耗電量和空調設定的溫度有關(guan) 。曾有人進行過測算,空調製冷溫度如果由26攝氏度降至25攝氏度,耗電量會(hui) 上升47.89%;如果空調設定的溫度從(cong) 27攝氏度降到25攝氏度,那麽(me) 耗電量將暴增134.35%。因此,隻有將空調製冷溫度調高,耗電量才會(hui) 下降。“也就是說,空調設置的溫度越低,耗電量越大。”鄭中原表示。

  其次,不同匹數和能效的空調,耗電量也有所不同。一級能效的空調比三級能效空調更省電;匹數越高的空調,製冷越快,但耗電量也越大。

  最後,空調耗電量大小還和室外溫度有關(guan) 。若室內(nei) 外溫差過大,也會(hui) 增加一定的耗電量。通常室內(nei) 溫度與(yu) 室外溫差在4攝氏度左右時,空調比較省電。

  鄭中原介紹了兩(liang) 個(ge) 空調省電的小竅門。“把空調葉片調至向上吹風,由於(yu) 冷空氣重,會(hui) 下沉,因此比直接往地麵吹冷風,更容易將涼意擴散至房間內(nei) 。此外,在開空調的同時還可以搭配使用電扇,借助電扇將冷風擴散到房間各個(ge) 角落。”鄭中原說,這兩(liang) 種辦法都可以快速將室內(nei) 溫度降至設定溫度,減少空調運轉,從(cong) 而節省電量。

  今年是未來十年中最涼爽的一年?

  真相:論文研究內(nei) 容不涉及未來溫度預測

  今年夏天,關(guan) 於(yu) 高溫的話題一直沒斷過,最高溫紀錄一次又一次被打破,讓人“熱不堪言”。8月底出現的一條熱搜“今年或許是未來10年中最涼爽的一年”,更是嚇壞了網友。發布相關(guan) 消息的自媒體(ti) 稱,該結論來源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稱,未來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將進一步增強,這也會(hui) 進一步導致極端天氣的產(chan) 生。

  隨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親(qin) 自下場”辟謠稱:該論文研究的是溫室氣體(ti) 與(yu) 氣候變化的關(guan) 係,不涉及未來10年溫度預測問題,更沒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來10年中最涼爽一年”這一結論。

  “要對本世紀末的長期氣候變化進行預估,必須借助氣候模式,但是受科技發展水平的影響,當前模式結果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其官方微博發文稱。

  雖然沒有“未來10年中最涼爽的一年”之說,但是今夏的熱,卻是實實在在的。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截至8月15日,此次我國高溫事件已經持續64天,為(wei) 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40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覆蓋範圍為(wei) 曆史最大。

  之所以出現這種極端情況,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曾解釋道,“北極變暖放大效應”是加劇歐亞(ya) 大陸和北美大陸極端天氣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熙晨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造成夏季極端高溫的一個(ge) 直接誘因是溫室氣體(ti) 排放引起的輻射強迫變化所導致的全球增溫。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ti) 能夠吸收和發射紅外線,造成地表的持續增溫、全球變暖。

  降溫噴霧零危害?

  真相:有爆炸或引發火災的隱患

  “出門5分鍾,流汗2小時”——這是今年三伏天人們(men) 出門的真實寫(xie) 照。被烈日炙烤的,不隻有人還有車。汽車在似火的驕陽下曬一會(hui) ,車廂內(nei) 就像蒸籠一樣,讓駕駛員和乘客難以忍受。為(wei) 了緩解高溫,不少開車族在網上購買(mai) 了降溫噴霧,一些買(mai) 家稱將其噴在車內(nei) 可“急速降溫且零危害”。那麽(me) ,它真是安全的“降溫神器”嗎?

  “降溫噴霧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降溫效果,主要是利用了水霧蒸發吸熱的原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道,網上銷售的降溫噴霧,其主要成分是水,還會(hui) 添加少量乙醇(酒精)、薄荷腦及其他有機物質。由於(yu) 水和酒精會(hui) “吸附”物體(ti) 表麵的熱量,因此待其蒸發後熱量也就隨之被帶走了。“這和打針前在皮膚上塗過酒精後,我們(men) 會(hui) 感覺到涼意,是一樣的道理。”張生說。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能迅速降溫的噴霧是由液化石油氣製成的,其主要成分為(wei) 丙烷和丁烷。“丙烷的沸點為(wei) 零下42.1攝氏度,丁烷的沸點為(wei) 零下0.5攝氏度,它們(men) 在高溫環境中可瞬間氣化吸收大量熱,讓物體(ti) 表麵迅速降溫,最低可使局部溫度降至0攝氏度以下。”張生表示。

  盡管降溫效果不錯,但降溫噴霧並非人們(men) 所說的零危害,反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液化石油氣和酒精都屬於(yu) 易燃易爆品,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發危險事故,成為(wei) 災難的導火索。”張生提醒道,特別是夏天車內(nei) 經太陽暴曬後溫度較高,把易燃易爆的降溫噴霧放置於(yu) 車內(nei) 很可能引發爆炸,此外噴霧遇到明火也有可能引發火災。

  張生建議,公眾(zhong) 應盡量避免選擇含有液化石油氣或者二甲醚等極易燃成分的降溫噴霧產(chan) 品。在使用以水和乙醇為(wei) 主要成分的降溫噴霧時,需確保使用範圍內(nei) 無明火,如在車內(nei) 使用,使用後應及時開窗通風,防止車內(nei) 易燃成分積聚過多、引發安全事故。

  洗楊梅掉色是因加了染色劑?

  真相:是其富含的花青素讓水變了色

  天氣炎熱讓不少人沒有胃口,而楊梅因其味道酸甜,讓不少人食欲大增。

  但是在清洗楊梅的時候,很多人發現,洗楊梅的水很快會(hui) 變成粉紅色、紫紅色或淡粉色,也因此傳(chuan) 出了“洗楊梅掉色是因楊梅加了染色劑”的說法。

  對此,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產(chan) 品質檢中心(杭州)常務副主任王強表示,給楊梅染色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存在。楊梅無外果皮包裹且果肉外露,若想給它染色隻能將其浸泡在染料中或者對其噴灑染料。但是噴灑很難實現均勻上色,而浸泡更會(hui) 加速楊梅腐爛變質。除此之外,增加染色環節,還會(hui) 增加成本,沒有實質意義(yi) 。

  如果沒有用染色劑,那麽(me) 洗楊梅掉色又是怎麽(me) 回事呢?

  “楊梅果肉富含花青素,而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極強,我們(men) 看到的粉紅色、紫紅色或淡粉色,就是花青素溶解在水中的顏色。”王強介紹道,楊梅果肉的細胞壁比較薄,當用水衝(chong) 洗楊梅或搓洗楊梅時,很容易造成細胞壁的破損,花青素隨之流出,將水染上了顏色。

  王強建議公眾(zhong) 可以把楊梅浸泡在澱粉和鹽混合的水中,鹽水可以刺激果蠅幼蟲自動跑出,而澱粉可以吸附幼蟲和其他雜質,浸泡約20分鍾後,再用清水將楊梅衝(chong) 洗幹淨即可。

  本報記者 陳 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