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添動力,實現“雙碳”目標更可期
【一線講述】
四位一線工作者講述“雙碳”科普的故事——
科普添動力,實現“雙碳”目標更可期
編者按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wei) 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啟動,將延續至9月21日。科普是國家和社會(hui) 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chuan) 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對強化全社會(hui) 科普責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學素質等作出部署。
在眾(zhong) 多領域的科學知識普及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重點的生態文明內(nei) 容備受關(guan) 注。當前,“雙碳”科普工作開展得如何?剛剛過去的暑假,各地有哪些特色“雙碳”科普活動?讓我們(men) 從(cong) 四位一線工作者的故事中感受美麗(li) 中國的脈動,體(ti) 會(hui) 科學世界的奧妙。
十年科普路 播撒低碳理念
講述人: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俞梁
今年夏天,很多孩子冒著酷暑來到低碳科技館,興(xing) 致勃勃地參加低碳科普活動。
我們(men) 充分利用自身的專(zhuan) 業(ye) 特色和場館優(you) 勢,為(wei) 青少年“烹製”豐(feng) 富多彩的低碳“大餐”。比如結合低碳環保主題紀念日,舉(ju) 辦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科普宣教活動,與(yu) 全市30多所學校開展館校共建,提供“1+X”課後托管服務,為(wei) 學生帶去“綠色能源與(yu) 動力”“變廢為(wei) 寶”等新穎課程,打造了科普新劇《千年又千年》,還邀請青年科學家到學校開展“低碳生活”等趣味講座,讓青少年學到了不少書(shu) 本上沒有的低碳知識,掌握了許多實用的低碳生活技能。
尤其吸引青少年的,是我們(men) 精心設計的低碳科普研學線路,還有低碳遊園會(hui) 、“世界無廢”“神奇的化石與(yu) 礦石”等主題展覽,以及“碳索者俱樂(le) 部”、少創匯、低碳實驗室等係列公益教學。在館裏的特效影院,孩子們(men) 能看到《星河一葉》等13部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影片,既領略科學之神奇,也感受情懷之博大。
為(wei) 了把“探究式學習(xi) ”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men) 還舉(ju) 辦了“流動科技館”進校園活動,建立了低碳科技館第一家分支機構——杭州春暉小學分館,定期組織學生參與(yu) 拓展學習(xi) ,通過親(qin) 身體(ti) 驗和實踐操作,激發青少年對綠色、低碳、環保的興(xing) 趣。
能不能讓那些地處偏遠、不便來現場參觀的青少年也學到低碳知識?帶著這個(ge) 心願,我們(men) 探索開展線上教學,編創了30多集“我們(men) 低碳”係列科普視頻,在相關(guan) 平台上的點播量達到1500多萬(wan) 次。很多“小觀眾(zhong) ”看後紛紛留言表達喜愛之情,我們(men) 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今年7月18日,杭州低碳科技館迎來了開館10周年紀念日。10年來,我們(men) 累計接待觀眾(zhong) 700多萬(wan) 人次。麵向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把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知識和技能全麵傳(chuan) 遞給青少年,在他們(men) 心中播下低碳的理念,讓他們(men) 發自內(nei) 心地珍愛自然、擁抱未來。
在學與(yu) 玩中科普“雙碳”
講述人:重慶自然博物館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館長 高碧春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我想起,在一次次“館長帶我們(men) 遊博物館”直播活動中,小朋友們(men) 用明亮的眼睛看著我,興(xing) 奮地分享自己學到的相關(guan) 知識,並問我什麽(me) 時候再帶他們(men) 遊覽自然博物館。我們(men) 所做的事情,正在影響孩子們(men) 的未來。
近兩(liang) 年,“雙碳”科普成為(wei) 我們(men) 館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通過打造低碳環保科普展示中心、綠色建築展示中心、環保學術交流中心,舉(ju) 辦主題展覽及科普活動等多種方式,我們(men) 努力為(wei) 參觀者講好“雙碳”故事,把博物館打造成實現“雙碳”目標的科普窗口。
我們(men) 推出了“綠色之光——無廢城市建設”“築夢零碳,心係未來——碳中和主題科普展”“碳尋新生——青海生態科普展”3個(ge) 原創低碳環保主題科普展,並在重慶、湖南、山東(dong) 、河北、江蘇等全國多地科技館、博物館舉(ju) 行了長達9個(ge) 半月的全國巡展;還配套開展低碳主題科普研討會(hui) 、講座、知識競賽、親(qin) 子手工活動等,讓更多人了解“雙碳”知識,踐行綠色生活。
學習(xi) 自然科學,親(qin) 身體(ti) 驗非常重要。我們(men) 嚐試將“學”與(yu) “遊”有機融合起來,以課程化建設帶動研學。比如,圍繞世界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世界環境日等,我們(men) 舉(ju) 辦了環保係列科學主題活動,覆蓋全市各中小學;和30多所學校館校共建,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組織舉(ju) 辦“環球自然日”“自然筆記大賽”“博物館奇妙夜”等活動;編寫(xie) 《自然之旅》係列課程……今年6月15日,我們(men) 組織科普人員走進北碚區朝陽小學,在課後為(wei) 同學們(men) 帶來“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科普小講堂,小朋友們(men) 聽得認真、互動踴躍,我們(men) 也很受鼓舞。
在科普內(nei) 容上,我們(men) 從(cong) 一些簡單的小事入手,引發公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對“雙碳”的關(guan) 注,讓大家樹立節能減排意識。在形式上,我們(men) 嚐試在學與(yu) 玩中推行“雙碳”科普,實現跨界與(yu) 融合。“雙碳”科普教育+巡展、“雙碳”科普教育+舞台劇等,都很受孩子們(men) 歡迎。
據我觀察,我們(men) 博物館每天有一半以上的參觀者都是孩子。今後,我們(men) 會(hui) 開發更多自然類、環保類教育課程,吸引更多的小“粉絲(si) ”。
跨越萬(wan) 裏,把低碳理念撒播到基層
講述人:中國科技館展覽設計中心工程師 崔勝玉
去年4月底,接到策劃“雙碳”專(zhuan) 題展覽任務的那一刻,我的內(nei) 心激動不已。作為(wei) 一名科普展覽策展人,自“雙碳”戰略提出以來,我一直密切關(guan) 注,深知“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參與(yu) 支持,而“雙碳”科普就是匯聚公眾(zhong) 之力的“黏合劑”。通過展覽的方式解讀“雙碳”目標、普及低碳知識,引導大家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是一件很有意義(yi) 的事。
可麵對這樣一個(ge) 全新的展覽主題,我與(yu) 項目組成員們(men) 都有些陌生感。於(yu) 是,我們(men) 抓緊時間“補課”,再想方設法把專(zhuan) 業(ye) 知識轉化成生動有趣的科普語言。忙活了好一段時間,當我們(men) 終於(yu) 完成展品設計方案、布展牆麵圖文初稿後,內(nei) 心卻犯起了嘀咕:內(nei) 容夠不夠權威,科學性有保障嗎?
“展覽內(nei) 容必須由權威專(zhuan) 家把關(guan) 。”中心領導“一語點醒夢中人”。於(yu) 是,我們(men) 立即著手聯係生態環境宣教、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麵的權威專(zhuan) 家,從(cong) 宏觀政策以及專(zhuan) 業(ye) 角度把關(guan) 展覽內(nei) 容。在與(yu) 專(zhuan) 家的溝通過程中,我們(men) 得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收獲,激發出了一連串新想法和新創意,展覽方案也不斷完善提升。
去年9月全國科普日期間,“雙碳”專(zhuan) 題展在中國科技館麵向公眾(zhong) 開放。由8件互動展品、60塊背景圖文組成的約300平方米的展區吸引了大量觀眾(zhong) 和媒體(ti) 記者。11月,展覽踏上了全國巡展之路。沈陽、濰坊、焦作、烏(wu) 魯木齊……跨越萬(wan) 裏,隻為(wei) 服務更多基層民眾(zhong) ,講述“雙碳”動人故事。當我收到各地現場發回的照片,看到觀眾(zhong) 臉上洋溢的笑容時,內(nei) 心便湧起自豪與(yu) 喜悅。截至目前,我們(men) 已完成了國內(nei) 4個(ge) 城市的巡展,受眾(zhong) 超過25萬(wan) 人次,獲評2021年全國科普日優(you) 秀活動以及優(you) 質主題展覽……
我深深感受到,社會(hui) 大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加強“雙碳”科普教育意義(yi) 重大。科普工作者要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作用,助推“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培養(yang) 更多“節能減排小能手”
講述人:山東(dong) 省節能減排科學展覽館工作人員 張文婷
“說到節能減排,我們(men) 能做的事情有哪些?”“老師,我知道!打印時最好進行雙麵打印。”“我也知道!外出時應該優(you) 先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8月18日上午,濟南市曆城區華山第三小學二(13)中隊學生來到館裏,參加“家校社共育,成就華彩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搶答環節,各位“節能減排小能手”爭(zheng) 先恐後地舉(ju) 手回答,幾輪搶答下來,大家意猶未盡,紛紛表示學到了許多低碳環保知識,並會(hui) 在生活中把這些“知”轉化為(wei) “行”,節省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看到孩子們(men) 心裏種下了節能減排的種子,我們(men) 別提有多高興(xing) 了。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8年前的夏天,我們(men) 展覽館正式開放的那一刻。這座別具特色的展覽館,從(cong) 一誕生起就得到了各界關(guan) 注和歡迎,因為(wei) ,它承載著一項重要使命——引導社會(hui) 大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節能減排,讓環保成為(wei) 時尚,讓綠色走進家庭,讓低碳融入生活。
目前,展覽館分為(wei) 四個(ge) 主要展區:科普教育展示體(ti) 驗區主要接待中小學、大學生,開展科普教育或實訓,每年都有近1.5萬(wan) 人次的參觀量;區域能源需求側(ce) 交易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德國、英國、瑞典、韓國等國的產(chan) 品和技術;智慧能源大數據展示中心,通過傳(chuan) 感器、通信和後台管理軟件等獲取用戶相關(guan) 數據,建立專(zhuan) 家庫、技術庫,針對市場需求給出完整的解決(jue) 方案;建築節能材料、工業(ye) 爐窯環保、節能產(chan) 品超市和綠色文化區則展示新型節能產(chan) 品,為(wei) 不同企業(ye) 提供產(chan) 品與(yu) 技術展示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覽館科普教育展示體(ti) 驗區內(nei) ,我們(men) 專(zhuan) 門設置了青少年節能展品展示及體(ti) 驗區。太陽能發電、水滴運動、手搖發電機、人體(ti) 導電、運動發電比賽、智能家居、海綿城市……展示與(yu) 體(ti) 驗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彩,又很貼近青少年的生活與(yu) 心靈。參觀過程中,講解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演示生動有趣的動漫視頻,讓青少年真正理解“碳達峰碳中和”的意義(yi) 。同時,趣味競答、共同探討節能環保做法等環節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能夠激發孩子們(men) 的求知欲,加深他們(men) 對節約用電、節能環保知識的認識與(yu) 理解,從(cong) 內(nei) 心渴望成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jun) 。
節能減排,從(cong) “我”做起。我想對小觀眾(zhong) 說:讓我們(men) 一起行動起來,從(cong) 此時此刻做起,從(cong) 點滴小事做起,從(cong) 改變習(xi) 慣做起,共同為(wei) “雙碳”目標的實現按下快進鍵。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陸健、張國聖、李宏、趙秋麗(li) 、李誌臣、詹媛、王斯敏 光明網記者 戰釗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豔平、徐夢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