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鑽酒店”混淆五星級酒店讓消費者屢屢中招
本報訊(記者楊召奎)“原本想訂一個(ge) 好一點的酒店,於(yu) 是在某OTA平台(在線旅遊平台)選的是五星級酒店,看到一家價(jia) 格很合適,就預訂了。可到了之後才發現酒店的環境很差,一查才知道是平台自己評的‘五鑽酒店’,不是五星級酒店。平台把自己的‘五鑽酒店’和五星級酒店混淆在一起,真讓人防不勝防!”近日,上海消費者王女士吐槽自己最近一次預訂酒店的經曆時說。
通過OTA平台預訂酒店,已成為(wei) 很多人的首選,但在OTA平台選的星級酒店可能有貓膩。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OTA平台將非五星級酒店,標上“五鑽酒店”“金鑽酒店”等字眼,給人以高品質的感覺,以此吸引消費者預訂。但一些消費者預訂了所謂的“五鑽酒店”之後,卻很失望。
據悉,五星級酒店由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hui) 負責評定,評定的標準十分嚴(yan) 格,有84個(ge) 硬性指標。四星級酒店由省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hui) 評定,三星級酒店及以下由市級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hui) 評定。
那麽(me) ,OTA平台的鑽級酒店是如何評定的呢?某OTA平台曾回應稱,目前,國內(nei) 酒店數量超過40萬(wan) 家,而掛牌的星級酒店不到1萬(wan) 家,超過97%的酒店無法讓用戶獲知等級信息作為(wei) 參考。為(wei) 此,該平台推出酒店鑽級體(ti) 係,主要考慮酒店綜合設施設備、客戶入住點評等因素,參考星級酒店掛牌標準,評選出鑽級酒店。
但有消費者指出,在一些OTA平台上,星級酒店與(yu) 平台自評的鑽級酒店沒有明顯區分。9月15日,記者在某平台實際體(ti) 驗發現,當點擊“選擇價(jia) 格/星級”按鈕後,出現的是“四星(鑽)”“五星(鑽)”等選項,也就是說,星級酒店和鑽級酒店是混在一起賣的。另外,在酒店訂購頁麵,五星級酒店的標識是五顆黃色的小星星,而“五鑽酒店”的標識是五顆黃色的小鑽石。如果消費者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被誤導。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費者質疑OTA平台的鑽級酒店評級與(yu) 酒店的設施、服務水平等不符,質疑平台高價(jia) 售賣非星級酒店。
對此,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指出,消費者預訂酒店主要基於(yu) 酒店星級、價(jia) 格、環境、交通便利等綜合因素,按照消費者的認知,酒店星級(鑽級)應與(yu) 酒店的設施、服務水平是對等的。如果存在很大差距,那麽(me) 所謂的鑽級酒店就是名不符實,存在虛假宣傳(chuan) 、誤導消費的嫌疑。
“因此,平台一方麵要嚴(yan) 格規範鑽級酒店的評定標準,讓其名副其實;另一方麵,鑽級酒店應與(yu) 星級酒店嚴(yan) 格區分,並顯著提示消費者,以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陳音江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