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穀”寧夏 “算”領未來

發布時間:2022-09-20 09: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無論是外賣服務的及時送達、視頻直播的實時高清、移動支付的便捷到賬,還是醫學研究的海量分析、天氣精準的預測、探煤找礦的複雜計算,算力都是背後看不見但離不開的“手”。9月15日至16日,在寧夏銀川舉(ju) 辦的首屆“西部數穀”算力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上,多位兩(liang) 院院士、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數字經濟頭部企業(ye) 負責人圍繞數據與(yu) 算力展開研討。

  何謂“數”?怎麽(me) “算”?作為(wei) 國家一體(ti) 化算力樞紐節點的寧夏,如何從(cong) 數據存儲(chu) 邁向數據計算、助推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如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

  “數據郊區”變“雙中心”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dong) 數西算”工程全麵啟動。

  自2021年中衛市獲批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之後,寧夏又一次被“數字”點名。曾經和信息不沾邊、和大數據幾乎“絕緣”的地方,緣何從(cong) “數據郊區”一躍成為(wei) 全國唯一的新基建“雙中心”省區?

  中國信通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認為(wei) ,寧夏土地資源豐(feng) 富、地質穩定,電力充沛價(jia) 低,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dong) 部算力需求的潛力很大。站位全國一體(ti) 化算力布局,在寧夏建設樞紐節點可以更好地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這幾年,憑借天然“大機房”的優(you) 勢,昔日的戈壁沙漠吸引著越來越多投資者。

  “我們(men) 布局全麵承接‘東(dong) 數西算’工程的5+4+31+X新型數據中心體(ti) 係,構建結構合理、運力充足、體(ti) 驗領先的全國算力網絡,在寧夏投入32億(yi) 元,建設了中衛169算力核心節點,升級中衛到北上廣等全國7個(ge) 方向的骨幹互聯網,並建成中衛雲(yun) 數據中心,PUE最低可達1.1。”中國聯通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劉烈宏說。

  目前,奇虎360、美團、北龍超算等一批大數據頭部企業(ye) 先後落戶寧夏中衛西部雲(yun) 基地,寧夏建成和在建美利雲(yun)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18個(ge) ,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等區域中心城市傳(chuan) 輸鏈路10條。雲(yun) 集600多家國內(nei) 外知名互聯網企業(ye) ,為(wei) 三星、小米等4000多家企業(ye) 提供數據存儲(chu) 和計算服務,寧夏已成為(wei) 全球各大“觸網”企業(ye) 落子布局的首選熱地。

  “西部數穀”乘勢而上

  大會(hui) 開幕式上,寧夏發布了《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方案》,“西部數穀”第一次走進人們(men) 的視野。

  根據建設方案,寧夏將著力建設全國一流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國家“東(dong) 數西算”示範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等“三大基地”,培育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五數體(ti) 係”,實施算力基礎提升、信息網絡聯通、數據流通融合、網絡安全防護、數字產(chan) 業(ye) 壯大、數字賦能升級、綠色能源保障“七項工程”,引領全區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集約發展、集聚發展。

  打造“西部數穀”,打通東(dong) 西部數字經濟的“大動脈”,離不開新基建。

  大會(hui) 期間,寧夏分別與(yu)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龍芯中科、騰訊、中興(xing) 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4個(ge) 、協議金額2710億(yi) 元,簽署投資合同24個(ge) 、合同金額727億(yi) 元,將重點圍繞建設綠色、低碳、安全的數據中心集群,打造高速直連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一體(ti) 化算力調度體(ti) 係等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麵向全國、服務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目前寧夏樞紐已落地重大項目29個(ge) ,總投資約547億(yi) 元,我們(men) 還謀劃儲(chu) 備了重大項目25個(ge) ,總投資2840億(yi) 元。預計今年開工的數據中心項目,可新增機櫃14萬(wan) 架,超過過去十年總和的4倍,年度計劃投資超過過去十年投資的總和。”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李鬱華說。

  據測算,一個(ge) 裝滿服務器的機櫃,直接投資在100萬(wan) 元以上。寧夏樞紐建設目標72萬(wan) 台機櫃,直接投資在7200億(yi) 元以上,將帶動半導體(ti) 、芯片、服務器、智能終端製造業(ye) 發展。

  目前,銀川市已引入中欣晶圓、儲(chu) 芯科技,建成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園;中衛引入了樂(le) 寧、宏芯等服務器製造企業(ye) ,多方攜手構建數字製造基地。

  寧夏的目標是,到2025年,區域內(nei) 標準機架總數達72萬(wan) 架,集群內(nei) 數據中心上架率達85%,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65%。拉動大數據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收入達到萬(wan) 億(yi) 級,帶動就業(ye) 人員5.3萬(wan) 餘(yu) 人。

  “東(dong) 數西算”引領未來

  “沒有大數據,數字經濟便是‘無米之炊’;沒有智能算法,數字經濟不能創造價(jia) 值;沒有算力平台,數字經濟將不複存在。”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yu) 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點出算力的重要性。

  關(guan) 於(yu) 算力和經濟增長的關(guan) 係,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高文用數據說明:“算力正在成為(wei) 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因素,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一個(ge) 點,就會(hui) 直接帶來數字經濟千分之五的增長、GDP千分之一點八的增長。”

  東(dong) 數西算,數據和算力“觸角”正不斷向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角落延伸。

  大會(hui) 期間舉(ju) 行的銀川智慧城市峰會(hui) 上,發布了黃河雲(yun) 暨數字治水信創產(chan) 業(ye) 雲(yun) ,標誌著全國第一個(ge) 水利新基建數字高速公路的建成。“黃河雲(yun) 暨數字治水信創產(chan) 業(ye) 雲(yun) ”通過治水數據匯聚、模型算法應用,加強雲(yun) 算力支撐,推動治水行業(ye) 算力、算法、數據、應用、產(chan) 業(ye) 等資源協同創新,打造立足寧夏、輻射黃河流域、麵向全國的行業(ye) 算力服務基地。

  走進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幾十台電腦“火力全開”,來自銀川市社區、鄉(xiang) 鎮醫院的醫學影像在屏幕上閃動,影像科醫生利用在線診療平台“不見麵”問診。“我們(men) 連接了全市200多家醫療機構,業(ye) 務量大的時候,即啟用搶單,醫生隨時隨地在線診療。”該醫院放射科主管技師曹曄說。

  這幾年,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應用支撐寧夏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城鄉(xiang) 供水”示範區建設實現質的提升。寧夏落戶了一大批“互聯網+醫療健康”企業(ye) ,建成國家至鄉(xiang) 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ti) 係,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實現鄉(xiang) 村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成教育雲(yun) 大平台,一半的縣(區)被評為(wei) 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優(you) 秀典型;農(nong) 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高於(yu) 全國10和12個(ge) 百分點,還打造了“研究院+試驗區+產(chan) 業(ye) 園”三位一體(ti) 數字治水新模式。

  下一步,寧夏算力樞紐如何發揮區域比較優(you) 勢,為(wei) 本區域乃至東(dong) 部地區各行業(ye) 數字化升級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以寧夏為(wei) 代表的西部樞紐已經具備將基礎設施打造為(wei) 服務,再將服務打造為(wei) 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條件。”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盧山說。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在開展人工智能訓練、工業(ye) 渲染、數字仿真等業(ye) 務,對算力的要求較高,也具有規模化發展的潛力。寧夏的算力樞紐不僅(jin) 可以打造寧夏雲(yun) 築巢引鳳,還可以結合自身特色優(you) 勢,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算力產(chan) 業(ye) 集群,在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全局中找到不可或缺的價(jia) 值點。

  李潔認為(wei) ,寧夏樞紐應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優(you) 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需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存儲(chu) 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麵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同時,西部有大量的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寧夏可以通過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工業(ye) 互聯網等應用服務能力的提升,完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生態,帶動引領數字技術與(yu) 經濟社會(hui) 全麵融合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