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青年在廣西:友誼常青樹向陽生長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xing) 光明日報通訊員 許心怡 祝萌
清風徐徐來,朱瑾花又開。在第19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中國-東(dong) 盟商務與(yu) 投資峰會(hui) 上,一張張來自東(dong) 盟各國的青春麵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國與(yu) 東(dong) 盟山水相接、人文相通、發展相聯,人文相親(qin) 是中國東(dong) 盟友好合作的不竭動力。”共青團廣西區委副書(shu) 記孫晉說,中國東(dong) 盟青年心連心、手牽手,共同編織著友誼的花籃,並肩走在時代發展的潮頭。
向陽而生
“走進侗鄉(xiang) 腳莫停囉呀,難得相逢鼓樓坪囉呀囉嘿……”在廣西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園,一群來自東(dong) 盟不同國家的青年圍在篝火旁,手拉著手,踩著音樂(le) 節拍,在侗族多耶歌曲聲中搖擺、歡笑。
在不久前舉(ju) 辦的第13屆中國-東(dong) 盟青年營活動中,青年代表們(men) 在廣西柳州開展走訪體(ti) 驗。“中國青年和東(dong) 盟青年用歌聲和舞蹈共話友誼,唱出了友誼長存的心聲,彰顯了中國和東(dong) 盟青年的激情與(yu) 活力。”回憶起那個(ge) 愉快的篝火晚會(hui) ,老撾青年代表娘麗(li) 妮的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本屆中國-東(dong) 盟青年營主題為(wei) “凝聚青年力量,共建繁榮家園”,來自中國和東(dong) 盟多個(ge) 國家的青年代表分赴廣西和雲(yun) 南,在參觀工業(ye) 園區中感知中國發展成就,在走訪生態保護示範點中了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在體(ti) 驗非遺項目中認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在走進農(nong) 村社區中感受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參與(yu) 主題論壇中共話青年發展……
蔥蘢蓊鬱
“藝術方麵的交流更能顯示出各國文化的差異。外國的音樂(le) 家來到中國演出,能夠了解到更多的中國文化,從(cong) 而推動多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與(yu) 碰撞。”在2022年中國(廣西)-東(dong) 盟青年手拉手活動上,廣西藝術學院泰國籍教師周妹仔與(yu) 線上線下300餘(yu) 名中國和東(dong) 盟青年分享了她參與(yu) 推動中泰文化交流的故事。
10年前,周妹仔來到廣西桂林留學,畢業(ye) 後便留在了中國。作為(wei) 廣西藝術學院教師,她致力於(yu) 漢泰文化藝術比較研究、藝術教育合作與(yu) 交流,還曾參與(yu) 《現代泰漢詞典》的審校工作。
2014年至今,周妹仔走訪了東(dong) 南亞(ya) 多個(ge) 國際組織,並聯係泰國、老撾藝術高校與(yu) 廣西藝術學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東(dong) 盟藝術高校聯盟”,聯係和組織泰國、老撾等東(dong) 盟學者擔任“中國-東(dong) 盟藝術人才培訓中心”專(zhuan) 家,還促成了廣西藝術學院與(yu) 泰國藝術大學、瑪希隆大學等泰國知名高校簽約。
擁有無限創造力的中國東(dong) 盟青年們(men) 譜寫(xie) 出文化交融的青春樂(le) 章,跨越山海之隔,激蕩起陣陣回響。
舒枝展葉
“我們(men) 都需要愛,大家把手都牽起來……”一首動聽的《一起向未來》,響徹2022年中國(廣西)-東(dong) 盟青年手拉手活動的舞台。活動中,6名來自中國、老撾、馬來西亞(ya) 、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青年代表被授予“廣西故事青年講述官”的稱號。他們(men) 向現場觀眾(zhong) 分享了自己在國際抗疫合作、文化交流、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親(qin) 身經曆,把攜手共建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的心聲傳(chuan) 遞給每一位青年。
青年代表之一的陳永馨曾憑借一首《你不知道的事》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一戰成名”。如今,這個(ge) 來自馬來西亞(ya) 的女孩成了廣西藝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從(cong) 舞台到講台,她在不斷的自我挑戰中尋找到了前進的動力。
“我在廣西待了10年,也可以算半個(ge) 南寧人了。我見證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歌聲和音樂(le) 讓更多人認識中國、認識馬來西亞(ya) 、認識東(dong) 盟國家。”陳永馨說,她將繼續用自己的歌聲在青年群體(ti) 中傳(chuan) 播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的友誼故事。
在柬埔寨,曾有這樣一支隊伍留下足跡:他們(men) 帶著緊缺的醫療物資,冒著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進駐當地獨立酒店為(wei) 患者進行診治;他們(men) 搭建起柬埔寨衛生部與(yu) 24個(ge) 省(直轄市)以及廣西之間的遠程視頻會(hui) 議係統,在疫情嚴(yan) 峻的形勢下為(wei) 柬埔寨留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專(zhuan) 家組——他們(men) 就是中國援助柬埔寨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
醫療專(zhuan) 家組領隊、廣西衛健委醫療保健局副局長艾翔分享了這次難忘的跨國援助經曆。對於(yu) 柬埔寨人民來說,這是一群實力強大、溫暖友善的白衣勇士;而對於(yu) 中柬關(guan) 係來說,這是兩(liang) 國情同手足、肝膽相照的珍貴友誼的真實寫(xie) 照。
綠樹成蔭
“竹笛是中國的傳(chuan) 統樂(le) 器,要到中國溯本追源。”杜益興(xing) 說,“跨越4000多公裏而來,對於(yu) 一個(ge) 追夢的人來說,並不遙遠。”
2006年,馬來西亞(ya) 華裔杜益興(xing) 帶著竹笛走進中央音樂(le) 學院。在中央音樂(le) 學院完成本科和碩士學習(xi) 後,杜益興(xing) 正準備重回新加坡或馬來西亞(ya) 工作。這時,他看到廣西藝術學院在招聘竹笛教師,便決(jue) 定前去一試,最終成了該校外籍竹笛專(zhuan) 業(ye) 教師。
最近剛剛結束在廣西民族大學4年留學生涯的泰國女孩方倩,對未來有了新的期許:“我最初的計劃是畢業(ye) 後回到泰國當中文老師,但目前更傾(qing) 向於(yu) 留在中國繼續讀研深造。”
與(yu) 方倩一樣,無數東(dong) 盟青年在廣西的故事還在書(shu) 寫(xie) ,裝載著跨國追逐青春夢想的無限可能——他們(men) 有的來到中國追夢,有的則是把夢帶回故鄉(xiang) 。不管身在何處,中國和東(dong) 盟青年們(men) 的點滴情誼化成雨露,澆灌著友誼的常青樹,迎著陽光向上生長。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的全麵實施,廣西作為(wei) 中國麵向東(dong) 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也將繼續推動中國-東(dong) 盟開放合作走深走實,為(wei) 雙方青年施展才華、務實合作提供更廣闊的舞台。”孫晉說。
(光明日報南寧9月19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