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些國之重器孵化出哪些產業“金蛋”?

發布時間:2022-09-20 10:12: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9月18日電 穩態強磁場技術助力研發抗癌新藥,“人造太陽”光學技術衍生新型安檢設備,同步輻射光源幫助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續航力”……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hui) 場采訪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生應用成果。

  強磁場助力研發抗癌藥

  “相當於(yu) 地球磁場90多萬(wan) 倍!”今年8月,我國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創造場強45.22萬(wan) 高斯的新世界紀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說,強磁場是探索科學前沿的一種極端實驗條件,在發現新現象、催生新技術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8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青鬆研究員團隊針對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疾病的新藥研發取得進展,3款候選藥物進入臨(lin) 床試驗申報階段。

  “核磁技術對解析藥物結構、篩選藥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劉青鬆說,對於(yu) 化學合成的小分子,在磁場下可以清晰地確認其結構。“我們(men) 首先要知道自己做出來的是什麽(me) ,然後才能投入實驗。”

  2015年,劉青鬆團隊創立了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據公司首席科學家王文超介紹,公司運用原代細胞培養(yang) 技術,累計為(wei) 4000多位腫瘤患者提供精準用藥服務,為(wei) 兩(liang) 百多家企業(ye) 研製新藥提供評價(jia) 篩選服務。

  “人造太陽”衍生“透視眼”

  被稱為(wei) “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匯聚“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科研工作者已經轉化出了多項現時可用技術。

  2019年8月,一群來自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ti) 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基於(yu) “人造太陽”裝置上高精度的太赫茲(zi) 激光偏振幹涉儀(yi) 監測技術,成立了安徽中科太赫茲(zi) 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人造太陽’的高功率穩態運行時間處於(yu) 國際領先,因此我們(men) 的太赫茲(zi) 光學技術起點就在國際前沿。”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已成功研製了主動式太赫茲(zi) 人體(ti) 成像安檢儀(yi) 、太赫茲(zi) 激光透射成像係統、太赫茲(zi) 數字CT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科技產(chan) 品,目前已拿到首批市場訂單。

  大科學裝置“下蛋”加速

  “大科學裝置是先進技術的工程集成,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既具有先進性,也具有工程可實施性,產(chan) 業(ye) 化落地有望產(chan) 生引領市場的產(chan) 品。”9月17日,在全國“雙創周”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峰會(hui) 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黨(dang) 委書(shu) 記、副主任李良彬說。

  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被稱作“前沿科研的眼睛”,我國第一台自主建設的專(zhuan) 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服務於(yu) 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眾(zhong) 多前沿科研領域。

  依托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近年來聯合企業(ye) 組建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致力於(yu) 研發製約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產(chan) 業(ye) 發展的高分子膜,其中動力鋰電池隔膜成果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

  “高分子加工是一個(ge) 多外場、遠離平衡條件下多尺度結構快速演化的過程,同步輻射光源可以把這個(ge) 過程看清楚。”李良彬說,他們(men) 還孵化成立了安徽皖維先進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偏光膜產(chan) 品已經進入新型顯示終端市場。

  據記者了解,在17日舉(ju) 行的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峰會(hui) 上,激光掃描式眼底相機、曲率玻璃智能生成線、氫燃料電池關(guan) 鍵核心部件等12個(ge) 項目現場簽約,同時線上發布59項轉化交易成功項目,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82.2億(yi) 元。(記者徐海濤、劉美子、朱青、王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