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教育交流合作促進中國東盟民心相知相通

發布時間:2022-09-20 10:12:00來源: 光明日報

  第19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中國-東(dong) 盟商務與(yu) 投資峰會(hui) 正在廣西南寧舉(ju) 行。肇始於(yu) 2004年的東(dong) 博會(hui) 、商投峰會(hui) 不僅(jin) 促進了中國與(yu) 東(dong) 盟各國在經貿投資等多個(ge) 領域的合作,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與(yu) 東(dong) 盟各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

  廣西與(yu) 東(dong) 盟國家地緣相接、族緣相親(qin) 、文緣相通,具有與(yu) 東(dong) 盟國家開展教育交流合作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廣西積極推動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在教育領域深入交流與(yu) 密切合作,為(wei) 促進民心相知相通奠定厚實的文化基礎。

  構築中國-東(dong) 盟學校交流平台。廣西借助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以學校交流為(wei) 抓手,積極構築麵向東(dong) 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化與(yu) 東(dong) 盟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一是搭建中國-東(dong) 盟人才培養(yang) “立交橋”。“中國-東(dong) 盟大學智庫聯盟”“中國-東(dong) 盟邊境職業(ye) 教育聯盟”“中國-東(dong) 盟藝術高校聯盟”“中國-東(dong) 盟旅遊教育聯盟”,以及中國-東(dong) 盟人才資源開發與(yu) 合作廣西基地、中國-東(dong) 盟青少年培訓基地、東(dong) 盟衛生人才培訓基地等,相繼在廣西各地組建成立。多層次、立體(ti) 化的教育交流合作體(ti) 係,為(wei) 東(dong) 盟國家培養(yang) 培訓了各領域數以萬(wan) 計的專(zhuan) 業(ye) 人才。

  二是充分發揮廣西高校的牽引作用。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財經學院和廣西藝術學院掛牌成立商務會(hui) 展人才、漢語人才、金融與(yu) 財稅人才、藝術人才4個(ge) “中國-東(dong) 盟教育培訓中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中國-東(dong) 盟農(nong) 業(ye) 培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國-東(dong) 盟傳(chuan) 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養(yang) 基地,也分別落戶在廣西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和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高校在深化中國與(yu) 東(dong) 盟各國教育交流與(yu) 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是打造教育交流合作典範。自2012年以來,成功舉(ju) 辦6屆中國-東(dong) 盟職業(ye) 教育聯展暨論壇,廣西與(yu) 東(dong) 盟各國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論壇通過《南寧宣言》,就構建中國-東(dong) 盟職業(ye) 教育發展共同體(ti) 達成共識,使雙方職業(ye) 教育合作迎來裏程碑式的發展,提供了構建國際職教發展共同體(ti) 的成功模式。

  促進中國-東(dong) 盟師生交流學習(xi) 。師生是促進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合作的主體(ti) ,廣西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ti) 作用,為(wei) 他們(men) 往來交流學習(xi) 創造良好條件。中國與(yu) 東(dong) 盟全體(ti) 成員國簽署了《雙邊教育交流合作協議》,與(yu) 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ya) 、泰國、老撾等五國簽署了《雙邊高等教育學曆學位互認協議》,努力打造教育合作體(ti) 係。廣西搶抓機遇,多措並舉(ju) ,多點發力。一是創造條件“請進來”。廣西是僑(qiao) 鄉(xiang) ,桂籍海外華僑(qiao) 華人大都分布在東(dong) 盟國家。廣西積極邀請東(dong) 盟國家華裔青少年學生來華參加中華文化體(ti) 驗營、尋根之旅夏冬令營,親(qin) 身感受中華文化、八桂風光,領略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廣西著力打造“留學廣西”品牌,設立“廣西東(dong) 盟國家留學生獎學金”,數千留學生得到資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留學生住宿學習(xi) 條件。廣西成為(wei) 東(dong) 盟國家出國留學首選地之一,在桂外國留學生中,大約八成來自東(dong) 盟國家,2019年來桂東(dong) 盟國家留學生就突破萬(wan) 人。

  二是搭建橋梁“走出去”。廣西每年選派一大批優(you) 秀教師到老撾、柬埔寨等東(dong) 盟國家開展教育援外工作,加強國際漢語教學交流。目前,廣西有4所高校分別在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印尼建立了8所孔子學院,為(wei) 當地30多萬(wan) 人次進行語言培訓。廣西民族大學建立東(dong) 南亞(ya) 語言學特色學科群,成為(wei) 我國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yang) 基地,培養(yang) 的人才在促進中國-東(dong) 盟民心相通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廣西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中國-東(dong) 盟童聲研究所與(yu) 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接力共創國際抗疫主題音樂(le) 《保重》,在兩(liang) 國間廣為(wei) 傳(chuan) 唱。此外,還有10餘(yu) 所職業(ye) 院校協同企業(ye) “走出去”,為(wei) 駐外中資企業(ye) 和東(dong) 盟國家培養(yang) 技術技能型人才,開發並被外方采用45個(ge) 職教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有力推動東(dong) 盟國家教育事業(ye) 發展。

  推動中國-東(dong) 盟學術研究交流合作。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文化交流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秦漢時期,中國文化典籍《詩經》《尚書(shu) 》等就傳(chuan) 入東(dong) 盟一些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以儒家為(wei) 代表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東(dong) 盟一些國家產(chan) 生了較大影響。東(dong) 盟國家許多作家學者的作品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chan) 生一定影響。廣西作為(wei) 中國唯一與(yu) 東(dong) 盟陸海相連的省區,成為(wei) 與(yu) 東(dong) 盟國家開展學術研究的活躍區。廣西大學中國-東(dong) 盟研究院建立起10個(ge) 國別研究所、10個(ge) 常設專(zhuan) 業(ye) 化研究機構,成為(wei) 中國研究中國-東(dong) 盟問題重要的研究機構,為(wei) 中國和東(dong) 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與(yu) 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學術支撐。

  廣西高校麵向東(dong) 盟國家發起成立高校國際聯盟組織,涉及諸多領域和專(zhuan) 業(ye) ,吸引眾(zhong) 多東(dong) 盟國家高校加入。聯盟內(nei) 高校資源共享共建,為(wei) 雙方聯合開展學術研究奠定堅實基礎。例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在廣西及東(dong) 盟的應用為(wei) 切入點,創建國內(nei) 唯一一家衛星導航產(chan) 業(ye) 國際組織“中國-東(dong) 盟衛星導航國際合作聯盟”,與(yu) 多所東(dong) 盟國家高校和企業(ye) 建立聯合實驗室,協同開展科學研究。中國-東(dong) 盟民族文化論壇是廣西與(yu) 東(dong) 盟國家共同打造的學術研究交流平台,平台以文會(hui) 友、交流互鑒,促進民心相通。在廣西崇左舉(ju) 行的第二屆中國-東(dong) 盟民族文化論壇通過宣言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學術界應不斷深化中國-東(dong) 盟民族文化研究,加強交流合作,發揮民族文化溝通心靈的作用,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與(yu) 發展。共同弘揚、傳(chuan) 承、保護中國-東(dong) 盟民族文化遺產(chan) ,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廣闊的學術研究空間與(yu) 前景。

  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與(yu) 合作正麵臨(lin) 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廣西將充分發揮獨特優(you) 勢,持續推動交流與(yu) 合作走深走實,不斷增進理解、擴大認同,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

  (作者:李朝暉,係廣西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