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重構人機關係新場景
作者:邊凱歸(北京大學網絡信息係統研究所副所長)
互聯網的演進曆程是從(cong) 中心化、開放的網絡空間,逐步變成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虛擬世界。其中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傳(chuan) 統用戶輸入和機器輸出,升級成結合視頻和人工智能(AI)的多元化人機交互,將人與(yu) 人之間的連接重構成為(wei) 元宇宙分布式社區中的虛擬關(guan) 係。雖然麵臨(lin) 著諸多挑戰,但這一技術趨勢無疑將引發網絡空間中資源與(yu) 利益的重新分配。
交互改變 AI與(yu) 視頻完成交互
人與(yu) 人之間的交互是通過捕捉聲音、動作、文字等信號完成信息傳(chuan) 輸的。自人類發明計算機起,人人交互很大一部分被人機交互所代替。而主流人機交互方式的發展,可大致劃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
第一個(ge) 階段是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人機交互主要是通過手指操作鼠標、鍵盤,眼睛查看顯示屏內(nei) 容完成。為(wei) 何如此?因為(wei) 手指是人類完成精細動作最直接的器官,眼睛是能夠最大化、直接接收外界信息的五官之一。自然地,人類會(hui) 選擇手指操控鼠標鍵盤完成人類對機器的輸入,眼睛查看顯示器內(nei) 容完成機器對人類的輸出。
第二個(ge) 時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機交互主要是通過手指操控觸摸屏完成。這種交互技術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第一次大規模商用,始於(yu) 2007年的蘋果手機,至今仍然是所有移動設備的主要交互方式。與(yu) 第一代交互方式不同,這樣的方式回歸了人類嬰幼兒(er) 時期的最基本動作,即用手指在屏幕上指向、點擊、滑動,交互設備由觸摸屏替代了鼠標、鍵盤。
在第三代交互方式出現之前,我們(men) 需要審視這樣一個(ge) 現象。第一代、第二代交互方式普及時,其他的交互方式(肢體(ti) 動作、語音、肌電、腦電等),和交互設備(體(ti) 感攝像頭、慣性傳(chuan) 感器、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頭盔)也在不斷湧現。但這些交互方式往往都因為(wei) 表達能力受限、準確度不高等問題,始終無法取代手指和眼睛在交互方式中的主導地位。
第三個(ge) 時代是2021年開始構建的元宇宙時代。在元宇宙時代,現實世界中的人類可以和虛擬世界中的智能體(ti) (虛擬人、數字財產(chan) 、數字物品等)進行交互。在元宇宙構建初期,人類仍然通過手指和眼睛與(yu) 虛擬世界進行交互,就像在玩一場“身臨(lin) 其境的沉浸式視頻遊戲”。與(yu) 第二代交互方式的區別在於(yu) ,其交互設備的多樣性將得到極大擴展。例如,攝像頭、慣性傳(chuan) 感器將捕捉到的人類身體(ti) 動作、語音等指令展示在視頻遊戲中,遊戲劇情反饋也會(hui) 通過智能眼鏡、智能頭盔展示給人類。在不遠的未來,當AI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腦機交互技術可以準確讀取人腦信息時,人們(men) 就可以不通過動作、語音、打字等其他信號發送指令,而可以直接將意念所想傳(chuan) 達給設備,解鎖AI技術中這一最神秘的難關(guan) 。因此,交互的終極方式是視頻和AI——人類通過AI將指令輸入到虛擬世界,同時又通過沉浸式視頻展示將交互結果輸出給人類。
連接改變 去中心化、碎片化的連接
人機交互的方式,不僅(jin) 關(guan) 係到人類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樣也決(jue) 定了人與(yu) 人之間在網絡空間中的連接形式。伴隨著人機交互方式的改變,人與(yu) 人之間的連接形式也將被重新定義(yi) 和構建。
起初,互聯網Web1.0時代是一個(ge) 中心化、開放連接的時代,其主要目標是連接所有的互聯網公開信息,方便人們(men) 檢索和查找信息。用戶通過鼠標、鍵盤,與(yu) 網站內(nei) 容進行交互,網頁之間通過超鏈接相連,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這張網中的節點是網頁,這些網頁連接著數以億(yi) 計的訪問者設備,每個(ge) 網頁都部署在中心化的服務器上。在這個(ge) 時代,人們(men) 的主要需求是檢索和查找網頁信息,而社交、娛樂(le) 等需求並不旺盛,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通過訪問共同網頁而產(chan) 生,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試圖阻礙這種關(guan) 係的產(chan) 生。
新華社發
互聯網Web2.0時代則變成了一個(ge) 中心化、割裂連接的時代,其主要目標是連接所有的人,並且最大化地激活人們(men) 的社交、遊戲、購物、視聽、交易等個(ge) 性化需求。在這個(ge) 階段,用戶在不同時空環境下,通過點擊、觸控等操作表達需求,被網站、app捕捉,並通過推薦係統反饋給用戶個(ge) 性化內(nei) 容。因此,此時的互聯網仍然是中心化的,隻是用戶之間的連接已經被逐步割裂。例如,流量較大的網站為(wei) 了更好吸引用戶,開始經營自己的用戶群體(ti) ,通過讓用戶注冊(ce) ,形成了該網站係統下的獨立用戶群體(ti) 。目前,移動智能手機幾乎所有app都要求用戶進行注冊(ce) ,每個(ge) app的係統內(nei) 部,用戶之間可以進行連接。但不同網站、app係統的用戶,無法進行互聯互通。可以說,整個(ge) 互聯網像是被割裂成了無數個(ge) 子網,較大的子網代表了用戶數較多的頭部網站或app。每個(ge) 子網內(nei) 部都是中心化的,所有數據都存儲(chu) 在該網站或app的數據庫中,承載著該網站或app提供的特定業(ye) 務(如社交、遊戲、視聽等)。用戶在每個(ge) 子網中都有一個(ge) 注冊(ce) ID,享受著該子網提供的業(ye) 務。
而目前,我們(men) 正在探索的互聯網Web3.0時代,則是一個(ge) 去中心化、碎片化連接的時代,其主要目的是支持人與(yu) 人通過虛擬世界智能體(ti) 之間的交互,產(chan) 生某種虛擬關(guan) 係。這樣一種新型虛擬關(guan) 係,將再一次重構元宇宙框架下人與(yu) 人間的連接形式。用戶在元宇宙中可以創建屬於(yu) 自己的唯一虛擬身份以及若幹虛擬資產(chan) 和虛擬物品,用戶隻需通過虛擬身份在某虛擬社區進行授權操作,就可以與(yu) 該社區中的其他用戶產(chan) 生虛擬關(guan) 係。這些虛擬世界的操作,可以通過傳(chuan) 統的點擊、觸控等交互動作完成,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智能眼鏡、沉浸式AI視頻中的交互動作(眼神、肢體(ti) 動作)完成,虛擬社區捕捉到這些交互動作之後,所產(chan) 生的結果也會(hui) 通過交互設備(智能眼鏡、智能頭盔)以虛擬視頻方式展示給用戶。同時,這一係列的動作和結果也將會(hui) 記錄在區塊鏈上,從(cong) 而保證數據安全。
顯然,這樣一係列的虛擬操作是以用戶為(wei) 中心,且完全的分布式和不可預測,不存在任何一個(ge) 網站或app可以要求用戶必須重新注冊(ce) 一個(ge) ID,也不存在一個(ge) 超級網站或app可以收集絕大多數用戶的個(ge) 人數據。人與(yu) 人之間的連接與(yu) 否,取決(jue) 於(yu) 雙方是否存在虛擬關(guan) 係,是否授權虛擬身份在虛擬社區中進行了某個(ge) 操作。
麵向未來 充滿機遇與(yu) 挑戰
元宇宙時代,在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虛擬世界,以往互聯網中的資源和利益都會(hui) 重新分配,產(chan) 生了很多新的機遇。當然,實現這樣的願景也存在諸多挑戰。
在構建元宇宙的初級階段,交互方式仍然不可避免地依賴於(yu) 手和眼睛。沉浸式的交互設備,使得輸入、輸出可以更加逼真,除了視覺、聽覺,還可以包括觸覺、嗅覺等其他多個(ge) 維度的感官體(ti) 驗。而當AI交互技術進階到高級階段時,我們(men) 就可以脫離手、眼等器官,AI可以讀取人的意念,通過腦機接口,完成人類與(yu) 虛擬世界的交互,即人們(men) 將自己的指令通過腦電波直接輸入給虛擬世界,同時虛擬世界也將反饋結果直接發送給人腦。這樣一種超級智能的交互過程甚至省去了人的動作發號施令、用眼睛查看結果等傳(chuan) 統操作,可以直接將交互結果呈現在人腦中。這種方式省去了所有中間環節,其他第三方更是無法知曉人與(yu) 人之間在交流什麽(me) ,從(cong) 而做到了徹徹底底的去中心化,以及保護了人腦所想的數據安全。
對元宇宙連接的碎片化重構,打破了傳(chuan) 統網絡空間中的業(ye) 務壟斷,也將重構傳(chuan) 統的資源和利益分配方式,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流量與(yu) 盈利兩(liang) 方麵機遇。首先,由於(yu) 用戶在元宇宙中的交互關(guan) 係都隻存在於(yu) 社區中,而傳(chuan) 統互聯網巨頭也隻會(hui) 變成一個(ge) 較大的社區,這會(hui) 導致用戶更多地將時間分配給具有獨特屬性的中小型社區,他們(men) 或將迎來更多流量機遇,而不像現在用戶時間都被頭部網站、app所瓜分。其次,鑒於(yu) 交互方式多元化,第三方無法輕易捕捉到用戶的所有動作、眼神、意念等數據,無法收集到足夠多的個(ge) 性化偏好數據,傳(chuan) 統的推薦係統就無法正常運行,也就無法複製互聯網巨頭所賴以生存的廣告營銷推廣等營利模式,而流量所帶來的利潤將更加平均地分配給不同社區。
同時,我們(men) 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無論從(cong) 用戶還是社區著眼,即使實現視頻交互技術下的初級元宇宙,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從(cong) 實踐來看,多數用戶寧可用一個(ge) 囊括所有生活服務的超級app,也不願在不同虛擬社區之間來回切換。即使用戶發現很多數據被數據中心所掌握,也會(hui) 習(xi) 慣性繼續使用傳(chuan) 統的互聯網服務。可以說,大部分用戶並沒有意識到中心化的互聯網對自身數據隱私安全的侵害。其次,流量意味著商業(ye) 價(jia) 值。作為(wei) 服務提供商的頭部網站、app都不願意看到人們(men) 將時間花在中小型虛擬社區中,他們(men) 仍然希望在虛擬世界構建最大的社區,並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和使用時間。最後,虛擬社區是碎片化的,用戶所發表的文字、圖片、甚至更難捕捉到的信息,分散在更多社區中,從(cong) 分散度以及信息監測維度上,都無疑大大提高了監管的難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