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費新業態湧現 便民生活圈升級擴容
作為(wei) 時間計量單位,“一刻鍾”如今還可以用來衡量生活的便捷度與(yu) 幸福感。家住北京朝陽區小關(guan) 街道的林女士發現,這幾年花在買(mai) 菜上的時間越來越少,散步的次數越來越多。
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9月,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公布;今年8月,第二批試點地區名單公布,全國已有80個(ge) 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
記者了解到,多地多部門紛紛推出相關(guan) 政策,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品質消費需要。全國便民生活圈試點一周年,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實體(ti) 零售持續繁榮,也催生了更多新模式新業(ye) 態,便民生活圈進一步升級擴容。
城市實體(ti) 繁榮 生活越來越便利
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是服務半徑在步行15分鍾左右範圍內(nei) ,以社區居民為(wei) 服務對象,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wei) 目標,以多業(ye) 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北京、上海、廣東(dong) 等地在成為(wei) 便民生活圈試點的第一時間,就因地製宜推出了實施方案,財政專(zhuan) 項撥款支持便利店行業(ye) 發展,並設定了未來幾年的建設目標,包括開展省級、市級,甚至區級便民生活圈試點,精準補建多個(ge) 便民商業(ye) 網點等。
一年以來,多地便民生活圈建設取得階段性成績。一方麵,便民商業(ye) 網點越來越多,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麵,連鎖便利店越來越密集,24小時經營比例提高,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jue) 。
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等8類基本便民商業(ye) 網點超過9萬(wan) 個(ge) 。朝陽區小關(guan) 社區是北京最大的社區,有7000多戶將近2萬(wan) 居民。林女士已經在這裏居住了20多年,“買(mai) 菜、看病、送孫子上學……可以在一刻鍾做完的事越來越多”。
作為(wei) 便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以來,多地出台配套政策支持連鎖便利店的發展。9月9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2022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排名前列的城市每3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24小時營業(ye) 比例達到80%。
家門口休閑娛樂(le) 的選擇也多了起來。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始建於(yu) 1988年,是一個(ge) 帶狀親(qin) 水公園,沿小月河綿延10餘(yu) 公裏,是林女士飯後遛彎的首選。近日,公園拆除圍欄,真正融入城市。無論晨起跑步,還是夜晚遛彎,市民24小時都能入園。
線上線下融合 催生新消費業(ye) 態
多種政策支持下,社區零售的繁榮豐(feng) 富,也為(wei)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基礎。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孕育了即時零售、社區團購、無人零售等多種社區商業(ye) 新業(ye) 態。
7月2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書(shu) 》顯示,即時零售正在加快場景布局,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已成趨勢。
以居民買(mai) 菜為(wei) 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美團、沃爾瑪等零售企業(ye) 均在社區開設了配送站點或倉(cang) 儲(chu) 店,提供即時配送服務。而在更多二三線城市,“線上預定、線下自提”的社區團購,成為(wei) 平價(jia) 生鮮的重要補給。
在湖南開福區湘江世紀城,90後的劉先生經營著一家便利店。伴隨著櫃台電腦不斷傳(chuan) 來的新訂單提示音,每天有數百個(ge) 外賣訂單從(cong) 這裏送出。
零售平台美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9月以來,全國超市便利店的商家數量同比上升34%,訂單數同比增長57%。試點地區的便民數字化程度更高,商家和訂單增速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個(ge) 百分點。
業(ye) 內(nei) 人士稱,這類新業(ye) 態是對城市實體(ti) 零售的補充。自建設便民生活圈以來,城市實體(ti) 門店優(you) 化升級,即時零售等新模式不斷湧現,實體(ti) 零售業(ye) 態逐漸發展出全渠道運營能力和全天候服務能力,城市居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更好商品、更快服務。
激活居民需求 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分析,包括即時零售在內(nei) 的新消費業(ye) 態,都是在社區實體(ti) 零售的基礎上出現的,激活了本地消費需求的同時,釋放了社區消費潛力。
新業(ye) 態創造新的消費場景。劉先生在廣州開了十幾年便利店,兩(liang) 年前小店入駐外賣平台後,線上訂單越來越多。小店輻射範圍從(cong) 1公裏擴大到3公裏,很多年輕人開始讓騎手“代勞”,購置急需的生活用品。
據他觀察,一些商品的消費者原本習(xi) 慣在電商平台購買(mai) ,現在外賣平台上也有了,激活了本地消費需求。
新業(ye) 態還在吸引更多群體(ti) 更方便地享受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
山東(dong) 濟寧市是第二批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該市的微山縣有一座四麵環水的南陽島,島上1.5萬(wan) 居民生活多有不便。2021年,社區團購站點開到小島,每天都有司機和團長送菜,家門口多了一個(ge) “湖上小賣鋪”,島民再也不用劃船出去買(mai) 菜了。
商業(ye) 實體(ti) 的豐(feng) 富繁榮,承接了居民的多樣性消費需求。新業(ye) 態的出現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升級擴容。奔走的外賣小哥和明亮的便民百貨店,暢通了城市經濟微循環,也讓煙火氣越來越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