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藍天白雲印花布

發布時間:2022-09-23 09: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天驕,單位: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在一個(ge) 國際時裝周秀場上,模特身著中國藍印花布旗袍從(cong) T台上走過。江蘇南通的一個(ge) 農(nong) 民正好在手機上看到這一幕,不由得吃了一驚:我們(men) 這“土不拉幾”的藍印花布,竟也能躋身世界時尚!

  藍印花布是一種蘊含著家庭情感的傳(chuan) 統手工麵料。在我國廣大的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藍印花布衣服是人們(men) 每天穿著的家常服飾。人們(men) 說它“土”,是因為(wei) 它司空見慣:布料來自土生土長的棉花,自己紡紗自己織就;染料是土生土長的藍草,自己動手漚製;藍白紋樣是本地手藝人設計的。所有工藝流程都是手工操作,散發著鄉(xiang) 土氣息,透著泥土滋味兒(er) 。

  但是,在異國他鄉(xiang) 的人們(men) 眼中,藍印花布是新鮮的,藍印藝術是美麗(li) 的——

  藍,天之藍,水之藍;白,雪之白,雲(yun) 之白。藍白相間,那是藍天白雲(yun) 之美,那是碧海雪濤之美,那是純真樸素之美,那是清新和諧之美。在人類美美與(yu) 共的服飾園圃裏,藍印花布代表的是獨具一格的東(dong) 方美!

  藍印花布,唐宋時流行於(yu) 蘇浙皖,明清時流傳(chuan) 到山東(dong) 、山西、湖南、湖北以及東(dong) 北各省。近代以降,藍印花布遍布全國各地農(nong) 村。而在眾(zhong) 多藍印花布產(chan) 地中,江蘇南通的藍印花布別具一格。2006年,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南通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授予“中國藍印花布之鄉(xiang) ”稱號。

  藍印花布究竟有什麽(me) 神秘之處,我們(men) 不妨就從(cong) “藍”“花”“印”“布”這四個(ge) 字說起。

  先說“藍”。荀子在《勸學》中有言,“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我國先民早就學會(hui) 從(cong) 藍草中提煉青靛色素,從(cong) 而掌握了藍靛染料的奧秘。在《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中,關(guan) 於(yu) 如何“種藍”有更詳細的記載。先在地上挖坑,坑四壁圍以苫子,然後把割下的藍草倒放坑中,用石頭壓實。過一兩(liang) 天,漉去荄,把坑中的汁水移入甕中,倒入石灰攪拌,等甕中澄清,把水去掉,另外再做一小坑,把藍靛放進坑中。等到綠汁像稠粥一樣,把它取出來,這就是藍靛。

  這段文字距今1400多年。我們(men) 翻一翻世界染料史,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的藍靛工藝有比這更早的記載。古人慣穿大青、紺青等色的衣衫,大概也跟種植藍草提煉藍靛不無關(guan) 係。

  藍草有四種:蓼藍、山藍、木藍、菘藍,其中以蓼藍為(wei) 最佳,而南通以種植蓼藍聞名全國。因為(wei) 南通的地理位置最宜蓼藍生長,家家戶戶都可印染藍布。

  次說“花”。藍印花布就是藍白兩(liang) 色,乍看色彩似乎單調,但是跟陰陽二元變化無限一樣,藍白兩(liang) 色在萬(wan) 千紋樣中變化成千萬(wan) 畫麵。我國傳(chuan) 統印染行業(ye) 第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遺藍印花布傳(chuan) 承人吳元新,16歲就進入染坊當學徒,17歲開始收集各地流失的藍印花布。45年來,他走遍全國近1400個(ge) 農(nong) 村鄉(xiang) 鎮,現已搜集藍印花布紋樣6830件。

  據吳元新介紹,他搜集的紋樣,圖案有植物花卉、動物紋樣、幾何形狀等;布局上有單獨紋樣、中心紋樣、花邊紋樣等;內(nei) 容有民俗風情、神話傳(chuan) 說、祈福驅災、生殖生命等。在形式上紋樣追求圓滿、講究對稱、數必逢雙。這類花紋圖案農(nong) 民喜聞樂(le) 見。我們(men) 走進農(nong) 民家,常常可以看到枕套、被麵、衣服、帽子、桌麵布、包袱布等上麵有這些花紋圖案。

  再說“印”。所謂藍印花布,就是把藍白花紋印到布上。我國早在東(dong) 漢就有了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印染工藝。我們(men) 現在的藍印花布印染工藝,就是古時候所說的“藥斑布”。“藥斑布”是嘉定安亭鎮一個(ge) 姓歸的藝人研究創造的。他在白布上抹上灰藥染靛色,等布幹了把灰藥去掉,就露出了白布的底色,其他被染的地方都是靛色。這樣一來,藍白相間就出現了。後來用黃豆粉、石灰粉取代抹灰藥做防染漿,因為(wei) 工藝簡便,黃豆粉、石灰粉成本低,石灰粉既可防黴、又可防蛀,植物色素不易褪色,於(yu) 是這種工藝迅速傳(chuan) 開來。據記載,早在明朝這種工藝就傳(chuan) 到了南通。四五百年來,南通印製藍印花布一直用黃豆粉加石灰粉做防染漿。時至今日,傳(chuan) 統手藝人仍然保持著這種印染方式。

  最後說“布”。南通藍印花布所用的布是南通土布。南通土布,早在明清時代就聞名遐邇。一是因為(wei) 土布的原料棉花質地優(you) 良。南通的沙質土壤和自然氣候適宜棉花生長。二是南通偏於(yu) 江海一隅,史載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建郡,此後極少有兵燹動蕩,也很少有自然災害,耕作安定,棉花種植和紡織手工作坊得到充分發展。三是南通人勤勞質樸。南通先民由土著鹽民和從(cong) 內(nei) 地逃荒避難而來的“流人”構成,墾荒植棉,手工自給,成為(wei) 生活習(xi) 慣。自產(chan) 棉花給自織土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棉花有透氣、吸濕、保溫的功能,並且有彈性,這些特性也成為(wei) 土布的優(you) 點。南通土布全是手工織造的,經緯線疏密不均,線條粗細不一,加之土布比一般洋布要厚一些、硬一些,這些特點造就了土布特有的粗獷、厚實。布麵與(yu) 藍白花紋配搭在一起,更加彰顯了藍印花布充滿鄉(xiang) 土氣息、天然韻致的質樸之美。

  在新時代,積澱著“藍”“花”“印”“布”深厚曆史文化的南通藍印花布,通過手藝人擇優(you) 選粹,傳(chuan) 承創新,印染工藝日趨完善,審美風格開放包容,深受百姓喜愛,尤其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在蓬勃興(xing) 起的國潮中,鄉(xiang) 土氣息的藍印花布也占據一席之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