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即時零售市場打開就業新空間 分揀員市場需求激增
“即時零售”的興(xing) 起是近年來中國零售市場最大的變化之一。商務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中明確提及“即時零售”,並指出其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中的重要價(jia) 值。《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書(shu) 》顯示,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模式僅(jin) 開放平台的規模就將達到約1.2萬(wan) 億(yi) 元。
即時零售的主要特征是“線上下單,線下30分鍾送達”,其供給高度依賴本地門店。基於(yu) 這一基本屬性,即時零售業(ye) 態的發展也創造了更多的本地就業(ye) 機會(hui) 。其中既包括“分揀員”“網約配送員”等百萬(wan) 級規模的新型職業(ye) ,也包括“水果質檢師”等一大批通過新技能滿足新需求的新型職業(ye) ,吸納了高校畢業(ye) 生、退伍軍(jun) 人、進城農(nong) 民工、新生代勞動者等多類就業(ye) 群體(ti) 投身其中。
專(zhuan) 家表示,隨著即時零售業(ye) 態的發展,新就業(ye) 形態逐漸演變為(wei) 標準清晰、任務明確的新職業(ye) ,在拓展職業(ye) 版圖,讓勞動者有了更多就業(ye) 新選擇的同時,也有助於(yu) 打通新就業(ye) 形態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上升通道,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幫助社會(hui) 勞動力實現轉型。
分揀員市場需求激增
“叮——您有一筆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
在吉林省延吉市的一家文具店裏,收單機頻頻發出提示音。孫岩穿梭在貨架之間,伴隨著掃碼機的“滴滴”聲,一件件商品被整齊添加到打包袋中。在短短兩(liang) 分鍾之內(nei) ,孫岩就回到包裝台,將分揀好的商品遞到配送員手中。
孫岩從(cong) 事的崗位,在業(ye) 內(nei) 被稱為(wei) “分揀員”,是即時零售業(ye) 態所催生的新型職業(ye) 之一。疫情以來,大量實體(ti) 店紛紛接入即時零售平台,通過承接海量的線上購物需求,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孫岩所在的“華麗(li) 文具店”也接入了美團平台,門店的服務半徑從(cong) 過去的附近1公裏拓展到周邊3至5公裏,在各類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其線上業(ye) 務激增,目前的月訂單量已經達到5700多筆。
“隨著消費趨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外賣買(mai) 一切’了。”孫岩表示,由於(yu) 線上需求更加多樣化、個(ge) 性化,文具店的備貨品類也更加豐(feng) 富,“300平方米的店鋪裏裝了超過5000種商品,而分揀員就是門店裏的‘活地圖’,非常清楚每一個(ge) 商品的擺放位置。”
“分揀員並不隻是‘商品的擺渡員’,更是‘品質的把關(guan) 人’。”孫岩稱,工作過程中,分揀員不僅(jin) 承擔快速將商品分揀出庫的工作,還要從(cong) 外觀、效期等多個(ge) 方麵,對相關(guan) 商品進行複核,保證商品品質。
“每個(ge) 月的基礎收入是3000元,其他按單計算,加上爆單時候的階梯獎勵,我一個(ge) 人的工資能夠撐起家庭收入的半邊天了。”孫岩介紹稱。
即時零售紮根於(yu) 本地供給,為(wei) 各地區創造了本地就業(ye) 崗位,也為(wei) 從(cong) 業(ye) 者提供了就近工作的機會(hui) 。隨著即時零售業(ye) 態的快速發展,在全國各地均出現了像孫岩這樣的專(zhuan) 業(ye) 分揀員,有效帶動了門店附近的家庭主婦、高校學生等群體(ti) 的就業(ye) 。
沃爾瑪中國曾公開表示,其兩(liang) 年內(nei) 累計創造了3.5萬(wan) 個(ge) 分揀員的就業(ye) 工作機會(hui) 。根據業(ye) 內(nei) 估算,僅(jin) 美團買(mai) 菜、叮咚買(mai) 菜、樸樸超市、盒馬等生鮮食雜平台的分揀員,就創造了近十萬(wan) 就業(ye) 崗位。再加上遍布全國的連鎖商超、便利店、夫妻店等市場主體(ti) ,預計分揀員整體(ti) 就業(ye) 規模在百萬(wan) 左右。隨著即時零售業(ye) 態的發展,這個(ge) 規模還會(hui) 持續增長。
新型職業(ye) 層出不窮
除分揀員外,2020年正式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目錄的網約配送員——“外賣小哥”,也是即時零售業(ye) 態培育的新型職業(ye) 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網約配送員已為(wei) 約1300萬(wan) 人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占到全國人口基數的近1%,成為(wei) 社會(hui) 就業(ye) “蓄水池”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即時零售業(ye) 態仍在保持快速發展。招商證券認為(wei) ,未來五年,即時零售市場的年度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6%。艾瑞谘詢認為(wei) ,2021年我國零售O2O滲透率約1.6%,預計2025年提升至7.8%,2025年即時零售規模約為(wei) 1.2萬(wan) 億(yi) 元。
對此,有專(zhuan) 家表示,新模式的興(xing) 起將催生大量的新型就業(ye) 崗位。比如,出於(yu) 對品質商品及服務的要求,即時零售在各個(ge) 垂直領域催生了包括水果“質檢”、新品研發、線上運營等在內(nei) 的多種新型職業(ye) ,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e) 崗位。
“95後”小夥(huo) 趙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的一位“葡萄測糖師”。他每天手持測糖儀(yi) ,在葡萄藤下給2000串陽光玫瑰葡萄測糖。葡萄的糖度達到16至18後,才能夠放到即時零售平台上售賣。
“人們(men) 願意在網上買(mai) 葡萄,主要是因為(wei) 信任平台的品質。”趙耀表示,像他這樣的“測糖師”就是葡萄的品質守門人。據趙耀介紹,每年的葡萄產(chan) 銷旺季,大型葡萄園都會(hui) 有專(zhuan) 人負責測糖,測糖師群體(ti) 主要以“95後”年輕一代構成,帶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據了解,測糖師月收入近8000元,在產(chan) 地屬中上水平。
新職業(ye) 開辟更多就業(ye) “風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為(wei) 新職業(ye) 的發展提供了沃土。而新就業(ye) 形態因其較高的包容性和靈活性,不僅(jin) 有助於(yu) 緩解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壓力,也有利於(yu) 應對就業(ye) 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勞動者收入和改善民生。
一方麵,數字技術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勞動力市場上的供需對接,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勞動力市場的邊界。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ye) 生達到1076萬(wan) 人,其中包含超400萬(wan) 的大專(zhuan) 生,再加上每年300-400萬(wan) 的中專(zhuan) 生,僅(jin) 專(zhuan) 科教育每年就有超700萬(wan) 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在新需求和新供給的匹配過程中,通過美團等平台,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興(xing) 趣、技能、時間及擁有的各種資源就業(ye) ,在緩解就業(ye) 市場結構性矛盾、增加收入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另一方麵,數字技術通過不斷細化各個(ge) 領域的劃分,創造出分揀員、葡萄測糖師等具備一定專(zhuan) 業(ye) 性的新型職業(ye) ,持續提高就業(ye) 質量。這個(ge) 過程中,平台經濟提高了商品和服務的可達性,也喚醒了很多潛在的市場需求。
“以即時零售為(wei) 例,人們(men) 對即時性的需求,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消費習(xi) 慣。而這些新需求,在市場上又進一步轉化為(wei) 對勞動力的需求,衍生出高質量就業(ye) 崗位,推動著整個(ge) 社會(hui) 就業(ye) 結構的深刻變化。”卓賢表示。
記者 班娟娟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