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汙名化食品添加劑影響中小微餐飲生存
【閱讀提示】一勺三花淡奶,白開水秒變“高湯” 你喝的湯真是熬的嗎?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因為(wei) 一條短視頻,網絡上掀起了新一波對餐飲行業(ye) 的關(guan) 注。短視頻所呈現的內(nei) 容是,一位飯店廚師表示自己為(wei) 了熬製一鍋奶白色的羊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先大火猛煮再改文火長時間燉煮。而視頻博主則直接在清水中倒入一勺三花淡奶,就調製出一鍋奶白色的湯。一時間,“科技”餐飲引發了網友們(men) 的激烈討論。
三花淡奶是一種常見的烘培和烹飪原料,實際上是淡煉乳的一種,嚴(yan) 格意義(yi) 上稱不上是餐飲“高科技”產(chan) 品。由三花淡奶,網友們(men) 繼而又關(guan) 注起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及其產(chan) 物,包括如“糖水加香精合成蜂蜜”“一點肉沒有的科技澱粉腸”等。與(yu) 此同時,各種預製菜、半成品菜,也因食品加工“海克斯科技”(原是一種遊戲用語,指魔法與(yu) 科技的融合技術)而一並被網友們(men) 所討論。這些因科技而生的產(chan) 品似有被汙名化的趨勢。
人們(men) 之所以驚訝三花淡奶的出現,隻是因為(wei) 其作為(wei) 奶製品能夠在極短時間內(nei) 讓湯品變色,在一部分消費者的固有認知中,奶白色的高湯應該是調控火候花長時間熬製出來的。這源於(yu) 一種刻板印象,即一部分人會(hui) 認為(wei) 美食就應該是用好的原材料、花心思花時間去精心製作。固然,美食應該精耕細作,但放置於(yu) 日益高企的食品原材料價(jia) 格和人力成本、租房成本、管理成本等餐飲行業(ye) 現實背景下,對任何餐飲商家都提出過高要求顯然有些不太現實。
應該明確,隻要商家不打著無添加的旗號進行宣傳(chuan) ,隻要商家添加的任何食品添加劑是正規產(chan) 品且劑量符合法律標準,那麽(me) 就不應該對此類食品進行過度批評。加牛奶的高湯與(yu) 長時間熬煮的高湯,在營養(yang) 成分等方麵並無太大差別,隻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應該允許其存在。一些餐飲小店以及外賣等,為(wei) 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菜品製作效率,維持店鋪運轉,會(hui) 選擇通過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劑,或選用半成品、預製菜加工售賣,這樣的餐飲菜品,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吃,但不能不允許其存在。
更為(wei) 重要的是,如今我們(men) 的生活早已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就如部分家庭都會(hui) 使用的味精、雞精,實際上就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同時也是人工合成的產(chan) 物,但它們(men) 是被證實安全的調味料。再如餐飲界廣受追捧的分子料理,也是需要大量食品添加劑的配合才能成菜。應該說,人們(men) 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攝入大量由食品添加劑參與(yu) 製作的食物,隻不過由於(yu) 對食品添加劑、預製菜等缺乏正確認知,才會(hui) 認為(wei) 這些“海克斯科技”不應存在。
人們(men) 容易對食品添加劑產(chan) 生恐慌,實際上和近些年的多起添加劑事件所帶給人們(men) 的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有著很大的關(guan) 係。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後,中國消費者花了很多年才恢複對國產(chan) 奶製品的信心,但就在前段時間,又有一款國產(chan) 牛奶被查出企業(ye) 在生產(chan) 過程中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香精的問題。大型正規企業(ye) 工業(ye) 化生產(chan) 食品尚且不時出現問題,也就不奇怪人們(men) 會(hui) 擔憂餐飲小店了。特別是,餐飲小店的菜品製作過程很難進行量化操作,且不一定有條件實現明廚亮灶,人們(men) 天然懷疑所製作菜品是否幹淨、安全。
這種擔憂就需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動作為(wei) ,加強對餐飲店鋪操作間及留樣菜品的日常抽檢、巡檢,要求餐飲店鋪製作食品添加劑使用台賬。同時,食安監也應對預製菜、半成品材料等進行前置管理,確保餐廳商家所購買(mai) 的相應物資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在監管得當的前提下,我們(men) 更應該表明一種態度,即食品添加劑乃至預製菜都是食品經濟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對其進行惡意汙名化,否則將影響到食品工業(ye) 的發展,對當前社會(hui) 經濟恢複發展也不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