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奏響鄉村振興“豐收曲”

發布時間:2022-09-28 10:33:00來源: 光明日報

  【走進縣城看發展】

  “嚐嚐,這是我們(men) 的新品種‘妮娜皇後’。”說話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xing) 安縣溶江鎮五甲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雪峰給記者遞來一串剛采摘的葡萄。

  在五甲村委錯峰葡萄種植示範基地,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濃鬱的果香撲鼻而來,令人垂涎欲滴。果園裏,工人們(men) 有的正忙著采摘,有的忙著挑選、包裝,有的忙著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種葡萄也要有商業(ye) 意識。”有著多年葡萄種植經驗的張雪峰告訴記者,“要讓市場上從(cong) 8月至12月,每個(ge) 月都有新鮮的葡萄,就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ou) ,人優(you) 我特’,不斷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

  前些年種植多個(ge) 葡萄品種後,張雪峰從(cong) 2021年又開始挑戰種植新品種——“妮娜皇後”。

  興(xing) 安縣漠川鄉(xiang) 以種植溫克葡萄為(wei) 主,素有“中國溫克葡萄第一鄉(xiang) ”之稱。2021年年底,全鄉(xiang) 溫克葡萄種植麵積達10000畝(mu) ,掛果麵積有9000畝(mu) ,產(chan) 量2萬(wan) 噸,實現產(chan) 值2億(yi) 元。農(nong) 民通過種植葡萄人均增收1.2萬(wan) 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6%。

  “我家種了10畝(mu) 葡萄,預計畝(mu) 產(chan) 1500至2000公斤,預計今年收入有15萬(wan) 元左右。”漠川鄉(xiang) 橋頭村委蔣家堰自然村脫貧戶張征元笑著說。

  興(xing) 安縣享有“南方吐魯番”的美譽,葡萄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於(yu)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截至2021年,全縣葡萄種植總麵積達15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約31萬(wan) 噸,年產(chan) 值34億(yi) 元。葡萄是興(xing) 安縣農(nong)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興(xing) 安縣也因此成為(wei) 華南地區最大的鮮食葡萄產(chan) 區。

  “經過多年的探索,全縣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種約30個(ge) 。”興(xing) 安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李凝介紹,“興(xing) 安縣葡萄主栽品種有巨峰、夏黑、溫克、陽光玫瑰等品種,這些葡萄風味不同、各有千秋,深受消費者喜愛。全縣現有2.8萬(wan) 戶投身‘甜蜜產(chan) 業(ye) ’。”

  “興(xing) 盛之都,安定之邑。”地處桂北的興(xing) 安縣,曾因靈渠而聞名天下。如今,憑借豐(feng) 富的物產(chan) 資源,通過發展多種果蔬產(chan) 業(ye) ,群眾(zhong) 持續穩定增收,奏響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豐(feng) 收曲”。

  “我們(men) 種植的高山西瓜又脆又甜,年年供不應求。”興(xing) 安縣興(xing) 安鎮粉洞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侯秋生介紹,粉洞村屬於(yu) 高山氣候,晝夜溫差大,種植出來的西瓜甘甜爽口,頗受消費者青睞。目前,粉洞村有8條硬化路直通田間地頭,西瓜成熟時,收購商絡繹不絕。

  前些年,粉洞村村民侯義(yi) 軍(jun) 開始嚐試種西瓜。“今年種了五六畝(mu) ,淨收入增加了近2萬(wan) 元。”侯義(yi) 軍(jun) 說,“我平時主要做砌房工作,得空就種點西瓜,沒想到收益這麽(me) 好。種完西瓜可以接著種蘿卜和青菜,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漠川鄉(xiang) 在保持支柱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做優(you) 做強獼猴桃、杉木、藥材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

  近年來,興(xing) 安縣白石鄉(xiang) 也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特色化建設,打造了紅美人柑橘種植示範園、塘口村凝香園果蔬種植示範點、三友村盤穀嶺靈芝基地,支持發展油茶種植320餘(yu) 畝(mu) 。

  以靈渠為(wei) 媒、以農(nong) 業(ye) 為(wei) 態的興(xing) 安縣湘漓鎮,農(nong) 旅融合發展如火如荼,連片的油菜花海和蔬菜、草莓采摘園刷新了鄉(xiang) 村“顏值”,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領略山水田園風光,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帶來的經濟效益,讓群眾(zhong) 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我們(men) 將不斷提高葡萄種植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葡萄品質,借助桂林葡萄地理標誌,打響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李凝說。

  (本報記者 王瑾雯 周仕興(xi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