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案促治,維護老年人權益
以案促治,維護老年人權益(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在打擊整治養(yang) 老詐騙專(zhuan) 項行動中,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以提供“養(yang) 老服務”、投資“養(yang) 老項目”等為(wei) 名侵害老年人權益的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人民法院重點打擊六類養(yang) 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從(cong) 人民法院辦理的養(yang) 老詐騙犯罪案件看,此類犯罪呈現出哪些特點?應如何幫助老年人提升防騙意識和能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厘清案情特點
緊盯非法集資
2016年4月,被告人魯某注冊(ce) 成立某公司。但未經有關(guan) 部門批準,魯某就借用公司名義(yi) ,通過發放宣傳(chuan) 單、召開推介會(hui) 等方式,公開宣傳(chuan) 交費後可以享受老年公寓住房優(you) 惠,並承諾以高額福利消費卡、貨幣等方式還本付息,非法吸收51名老年人的資金165萬(wan) 餘(yu) 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魯某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通過發宣傳(chuan) 單、開推介會(hui) 等途徑公開宣傳(chuan) ,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nei) 還本付息,向社會(hui) 不特定老年對象吸收資金,數額巨大,其行為(wei) 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zhong) 存款罪,依法判處魯某有期徒刑四年。
“從(cong) 近年辦理養(yang) 老詐騙案件的情況看,這類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數量並不多,但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在詐騙手段及方式上呈現一些新情況新特點。”最高法刑三庭審判長陳學勇表示,該類案件涉及多個(ge) 罪名,但主要集中在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zhong) 存款罪、集資詐騙罪3個(ge) 罪名,其中,非法吸收公眾(zhong) 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約占80%。
陳學勇表示,雖然養(yang) 老詐騙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總體(ti) 占比不高,但其性質惡劣、侵害對象特殊、社會(hui) 危害性很大,嚴(yan) 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的涉養(yang) 老領域的非法集資案件,涉及地域範圍廣,集資參與(yu) 人眾(zhong) 多,涉案金額巨大。
慎簽各種合同
認清六類套路
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被告人沈某先後以投資一些項目為(wei) 幌子,以承諾高息回報為(wei) 誘餌,通過借款方式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募集資金。2016年下半年,沈某推出“以房養(yang) 老”項目,引誘投資客戶將房產(chan) 抵押給小額貸款公司獲取抵押款,再將抵押款轉投其成立的另一家公司。被告人顧某為(wei) 獲取好處費,明知沈某通過這兩(liang) 家公司向社會(hui) 不特定公眾(zhong) 吸收資金,仍引誘並幫助老年客戶將房產(chan) 抵押給小額貸款公司獲取抵押款,再將抵押款轉借給沈某。
截至案發,沈某共計吸收資金2.98億(yi) 餘(yu) 元,造成集資參與(yu) 人經濟損失1.68億(yi) 餘(yu) 元。顧某參與(yu) 房產(chan) 抵押17套,幫助沈某吸收資金5450萬(wan) 元。最終,法院依法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沈某無期徒刑,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不足部分責令繼續退賠;以非法吸收公眾(zhong) 存款罪判處顧某有期徒刑三年四個(ge) 月,責令退賠違法所得,連同已凍結的錢款,按比例發還各集資參與(yu) 人。
最高法近日發布的這則案例,是以宣稱以房養(yang) 老為(wei) 名、實施非法集資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房養(yang) 老’騙局主要通過‘房本在家無用’‘不耽誤自住或出租’等類似話術,誘騙老年人簽訂房產(chan) 抵押擔保的借貸合同或相關(guan) 協議,將抵押房屋獲得的資金購買(mai) 其推介的所謂‘理財產(chan) 品’,並借助訴訟、仲裁、公證等方式,非法占有老年人房屋。”最高法刑三庭法官張若瑤表示,犯罪分子惡意設套,借以房養(yang) 老之名實施非法集資,最終使被騙的老年人錢房兩(liang) 空。
據張若瑤介紹,犯罪分子以“養(yang) 老”之名掩飾詐騙犯罪之實的行為(wei) 可歸納為(wei) 六類套路,包括假借“以房養(yang) 老”、提供“養(yang) 老服務”、投資“養(yang) 老項目”、銷售“養(yang) 老產(chan) 品”、代辦“養(yang) 老保險”、開展“養(yang) 老幫扶”等名義(yi) ,欺詐老年人,以非法集資或騙取錢財。
加強分析研判
做好預防治理
“除了加大審判和懲處力度,人民法院還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做好涉案財物清運、財產(chan) 變現、資金歸集、清退等工作,最大程度挽回受害群眾(zhong) 經濟損失。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法院執行養(yang) 老詐騙案件財產(chan) 20多億(yi) 元。”陳學勇表示。
各地法院還結合辦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研判養(yang) 老詐騙案件發生的背後原因,查找養(yang) 老領域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風險隱患,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建立健全預防治理和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長效機製。截至7月底,各級人民法院共發送司法建議400餘(yu) 份。
“社會(hui) 公眾(zhong) 尤其是老年人群體(ti) 要充分認識養(yang) 老詐騙套路手段及其危害,不斷提高識騙防騙能力,才能最大限度擠壓犯罪分子行騙空間。”張若瑤說。
人民法院提示,在選擇各式各樣的養(yang) 老服務時,要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養(yang) 老企業(ye) 、養(yang) 老機構。投資養(yang) 老項目和購買(mai) 養(yang) 老產(chan) 品時要多思多慮,多與(yu) 子女商量,不要輕信所謂“高額返利”“高價(jia) 回購”等宣傳(chuan) ,自覺抵製高利誘惑,時刻保持理性投資、理性消費。此外,辦理養(yang) 老保險時,要通過政府網站、居委會(hui) 、村委會(hui) 等詳細了解國家和地方政策,依法依規辦理,不要輕信所謂“有關(guan) 係”“找後門可以低價(jia) 辦理”等謊言。
本報記者 倪 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